马小飞,杨俊丽
(阳煤集团总医院 肾内科,山西 阳泉 045000)
尿毒症是指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肾脏的代谢能力减弱,导致尿液潴留、血液内毒素聚集等一系列综合征。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各器官、系统的血液灌流不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3]。对于尿毒症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一种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以每天24h或接近24h的长时间体外血液净化替代肾脏的代谢功能,达到净化血液,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4-5]。但在CRRT的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以保障CRRT的顺利实施,全程护理从患者实际出发,以全方位、持续性的护理对策干预患者疾病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尿毒症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全程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尿毒症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6~66岁,平均(53.4±4.5)岁;病程1~11年,平均(5.2±2.0)年。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4~68岁,平均(53.8±4.6)岁;病程1~12年,平均(5.5±2.1)年。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道德问题标准,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尿毒症、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实施CRRT治疗;③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恶性肿瘤、主要器官器质性损伤等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中途退出治疗;③资料保存不完整者。
1.3 方法。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疾病健康宣教、饮食健康、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其操作流程如下:①在开展床边CRRT治疗前,患者的责任护士详细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患者肾功能、心功能、并发症等,护理人员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案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建立血液透析前评估患者的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通路开展CRRT。②在患者开展CRRT期间由血透室护士全程监管患者的生理指标,保障患者CRRT期间的安全,并依据患者的指标改善,按照医嘱调整透析相关参数。③患者责任护士注意全程观察仪器的运转情况,包括患者透析液量、血流量、超滤量等相关指标,同时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及时处置。④责任护士在患者出现呕吐、头昏等并发症时,及时调整透析的参数;在长时期的透析后患者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在出现此类事件后,需暂停超滤并及时通知医师,之后按照医嘱予以患者相应的处置。同时及时做好患者透析并发症的预防。⑤责任护士全程照料患者CRRT的相关事宜。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干预28d其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②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8 d的生活质量,采用ADL量表评价,得分总分为5分,得分越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③评估患者干预28d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血透室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从护理态度(30分)、护理操作(30分)、护理效果(40分)3个方面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28d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比较。干预28 d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28d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28d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对比(±s)
血钾(mmol/L)观察组 31 17.5±4.2 335.6±24.8 3.6±1.1对照组 31 28.5±5.7 421.9±28.4 5.7±1.5 t - 8.650 12.744 6.286 P -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d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ADL量表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ADL量表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 4.1±0.6 1.6±0.3 20.750 0.000对照组 31 4.2±0.5 2.5±0.5 13.386 0.000 t - 0.713 8.594 - -P - 0.479 0.000 -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在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操作 护理效果观察组 31 25.4±3.5 26.2±3.4 31.0±4.2对照组 31 21.4±3.2 22.5±3.3 27.1±3.9 t - 4.696 4.348 3.789 P - 0.000 0.000 0.000
尿毒症是各种肾病的终末期阶段,此阶段患者易并发器官衰竭,其中心力衰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7-10]。对于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CRR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持续性的血液透析,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11-13]。在CRRT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并发症风险和意外风险,既往采用的常规护理干预,仅注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在患者执行CRRT治疗期间的相关护理较为缺失,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处置患者出现的意外情况,为改善这一弊端本次研究引入全程护理,对患者CRRT期间进行更为严密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的CRRT顺利实施。在全程护理的实施中,患者的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作为透析通道,之后对其透析的相关参数、并发症严密监控,最终保障患者的透析质量,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本次研究干预后观察组其尿素氮、血肌酐、血钾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表明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透析效果也有显著影响,全程护理能够全面干预患者的治疗,因此患者的尿素氮等指标表现更为理想。观察组生活质量ADL评分在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护理在提高透析效果的基础上,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向好发展。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则提示全程护理更容易受到患者肯定,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在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CRRT期间的护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保障CRRT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