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

2021-01-06 17:47:11何兆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2期
关键词:门诊我院情况

何兆霞

(房县中医院,湖北 十堰 442100)

0 引言

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督促着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门诊是医院工作的主要区域,由于近年来病患总数的不断增加,使得门诊护理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不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同时,还极有可能会对我院的整体形象造成损害。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针对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门诊的护理效果与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具体总结如下。

1 门诊护理安全的现状

1.1 护理安全的高要求与护理人员实际的风险防范意识间贴合性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门诊护理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当前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已经较为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来开展护理工作,据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同时因为护理人员在风险防范意识方面有所不足,使得要求与实际不符,进而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安全隐患。

1.2 责任心不足。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但当前,我院的门诊护理人员在责任心方面有所不足[1]。多数门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够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可能存在重视度不足的情况,以至于未能够严格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以至于护理工作存在不足。其次,当前病患流量较大,门诊护理人员每天均要忙碌于第一线,工作压力较大,时常顶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工作中,使得精力未能够完全集中,导致了较多风险隐患的发生。

1.3 护理技术不足。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落后,进而会形成安全隐患。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穿刺、换药、拆线等均是门诊常见的工作,虽然此类工作比较基础,但是,也非常考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不足,将可能会影响到护理的安全性,甚至是延误治疗。

1.4 护患沟通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应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以了解其基本的病症情况,为后续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帮助。但是,在当前的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频率较低,过于注重自身的护理工作,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同时,部分患者或是家属对门诊护理工作有些许疑问,在询问时未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准确回答,进而可能会引发纠纷情况[2]。

1.5 与环境和设备有关的护理安全问题。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严格地根据护理操作规范标准并结合患者的情况开展环境干预,尽可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当前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患者的数量较大,工作较为繁忙,时常会出现环境较差的情况。医院是重要的社会公共场所,患者的病症情况均有着其个体化差异,并携带有不同的病菌,会使得医院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升高,进而形成安全隐患。同时,在门诊病房内,设备的管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未能够严格或是及时开展设备维修与养护,便会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6 医源性因素。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由于医源性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非常少见,但是,也不可不防。在门诊科室正常的诊疗过程中,会使用到复杂且多样的医疗器械,此类医疗器械在使用前会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流程,在检验完毕后发放至各个科室,但是,也可能会出现消毒灭菌不达标的情况,导致在器械使用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1.7 人力资源有关问题。近年来,各个商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医院也不例外,在我院门诊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得部分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被安置在不适合的岗位,胜任力不足,而专业素质优良者被安置于比较闲置的岗位[3]。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进一步提高门诊护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1.8 管理力度不足。在门诊的护理工作中,管理制度是保障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的重要前提,虽然我院门诊的护理工作中有着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已经不再适合于当前的实际情况,且越发背离于实际情况,导致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时常发生,对此,当前必须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力度,进而从全局角度把握安全防护工作,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2 加强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

2.1 注重护理安全的前馈控制。在上文中详细分析并研究了影响到门诊护理安全性的相关风险因素,想要提高我院门诊护理的安全性,首先便需要重视前馈控制。对此,我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门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分别围绕护理人员、患者来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必须要选择专业素质过硬者,并能够熟悉各个科室门诊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防护。

2.2 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多数门诊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指导工作。首先,医院应组织门诊护理人员分批次接受教育,可以开展专家讲座,围绕相关案例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嘱咐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开展工作,同时,还要注重与患者间的交流,尽可能解答其疑问,避免不必要的口角[4]。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因此,还应开展法律知识教学,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素养,让其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武装自己。总之,通过意识方面的教育,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降低风险性。

2.3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由于门诊内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再能够贴合实际情况,使得管理力度不足,进而影响到门诊的护理工作。所以,当前在开展门诊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完善规章制度,进而从整体方面提高管理力度。在门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做好预查、预想、预防工作,并整理、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完善责任制度,以便于在出现风险事件时能够责任到人。此外,管理部门还应从全局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并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在提升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5]。

2.4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在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方面,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以至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得不到较大的提升,无法在愈加高升的工作压力中提高重视程度,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合理配置护理队伍,使其能够达到最优的人员配置,确保分诊、分流工作的顺利,保障整体门诊护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

2.5 加强护患交流。护患交流是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护患沟通频率较低,使得风险隐患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护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当前应主动与患者间加强交流,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同时,多数患者在病症情况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应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来疏导其心理状态,促使其可以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6 增强改良与优化门诊科室结构。对于门诊环境而言,其是医院管理者在进行门诊安全质量管理期间十分关键的内容。医院可以设定“一站式”服务点,并打开特殊的服务通道,设定更为合理且科学的门诊科室结构,以便于患者进行就诊,进而提升门诊护理总体的质量、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医院可以参照患者的就诊次序,把挂号、分诊、候诊、咨询、专科诊治、科室检查、收费、治疗、拿药等各个环节间加以联系,尽可能地把其分至相同的医技楼或是相同的区域中,以节约患者在进行就诊期间各个就诊环节所需的时间,并满足于患者对于就诊所给予的各项需求。另外,医院管理者还可以在患者进行就医期间,给部分十分特殊的患者构建相对应的服务通道,比如,对于无人看护的老年人、残疾人士、聋哑人士等有关的患者开展全程化陪护,以防止引发各类危险,同时,也可以提升门诊总体的工作质量、效果。

3 结论

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医院中的病患众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的门诊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导致护理风险性较高,严重影响了护理的安全性。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分析了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前馈控制、重视教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队伍、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以及增强改良与优化门诊科室结构等措施,希望能够对提升我院门诊的护理质量与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门诊我院情况
门诊支付之变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21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49
特殊情况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