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LR在糖尿病并Hp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21-01-06 07:08刘杰代青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刘杰,代青湘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除消化系统以外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反过来,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三大物质代谢在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糖尿病NLR、PLR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

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与炎症反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为4.6%,相当于成人2.85亿人[1]。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总人数预计将从2000年的1.71亿增加到3.66亿[2],根据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我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为10.4%,而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达 63%,高于全球(54%)。

糖尿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是由遗传、环境和行为等风险因素[4]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IR)、慢性炎症、胰岛素分泌不足(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等[5],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等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程中处于核心环节[6],其中慢性炎症反应可通过增加炎症介质、 激活炎症通路,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7]。在慢性炎症反应反面,IL-1β作为一种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期间的关键炎症介质,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损害β细胞功能,并进一步导致β细胞[8]凋亡,而促炎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期间的表达增加可被认为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微/大血管和心血管并发症)的诱因[9,10]。

2 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

2.1 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已从人的胃中分离出来,呈螺旋状,据统计,可能已经有超过50%的世界人口感染了这种细菌[11,1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炎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13]等非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非胃肠道疾病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疾病[1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 6)水平升高,随后出现胰岛素抵抗,因此,幽门螺旋杆菌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5]。

国外学者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表明[16],在不管什么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都>50%,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与糖尿病呈正相关。而国外的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通过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6.9%和50.50%[17],也说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极高。同时国内李俊珍等人通过meta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患病率为54.9%,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47.5%[18]。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高达27%[19]。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2.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机制

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与血糖控制无关,2型糖尿病似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氧化应激增加有关[20]。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介导c-jun/miR-203/SOCS 3信号通路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21]。而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多形核细胞逐渐被单个核细胞浸润所取代[22]。胃黏膜中的这些单个核细胞可导致局部产生和释放炎性细胞因子[23]。这些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引起全身炎症[24]。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越高,胰岛素敏感性越低,暴露于这些病原体的次数越多,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25,26]。同时HP感染还可以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诱导调节白细胞释放的不同介质[27,28],从而引起活性氧(ROS)[29]的积累,从而引起活动性慢性炎症。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的脂多糖可能激活toll样受体,从而发生胰岛素抵抗[30]。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血糖控制降低,从而导致糖尿病,进一步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 Hp感染对糖尿病患者NLR、PLR的影响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已成为糖尿病新的炎症标志物[31-32]。NLR、PLR分别反映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对变化。因其检测简便、非侵入性和低成本在多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国外学者发现,炎症及前促凝物质等生物学标识可辅助预测糖尿病及慢性疾病并发症,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合理化管理糖尿病患者,延缓病程的进展[33]。高血小板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34],血小板可被炎症及血栓形成而激活,激活的血小板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形成恶性循环[3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有效预测指标[36]。有前景的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在我们体内表达了系统性的炎症反应,并被证明是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预测和预后因素[36-38]。炎症标志物NLR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增加,PLR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明显降低,但在晚期增加。NLR和PLR值可能是糖尿病的可靠预测指标[36]。而HP感染患者血小板增多,且血小板数量随着HP症状的增加而增加,HP感染本身就会导致炎症反应,则NLR和PLR与Hp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39]密切相关。Hp感染会导致血糖控制降低,从而加重患者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糖尿病或者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程,则NLR、PLR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Hp感染会导致NLR、PLR增加。

4 根除Hp后糖尿病患者NLR、PLR的变化

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减轻胃肠道疾病的负担,而且可以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从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沉重负担[40],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减少促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态,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过量的促炎因子和急性期蛋白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41],由此说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延缓常见的炎症反应导致的代谢异常[42]。炎症反应也会得到有效控制,NLR、PLR也会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除而下降。

5 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伴有慢性炎症的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到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简单性以及这种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病率,对根除幽门螺杆菌项目在疾病管理方面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估,鉴于幽门螺杆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高患病率及其在糖尿病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对糖尿病人群有用。糖尿病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应监测NLR、PLR水平变化,考虑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和根除。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超标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