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赤,次仁央拉
(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西藏 日喀则 857000)
产妇发生出血性休克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对于顺产妇。根据相关统计研究结果,约有2%~3%的产妇会发生产后大出血现象[1]。该类情况通常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造成产妇的死亡。因而需要临床医师引起高度的重视。产妇在发生休克后,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会出现身体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在血液组织含氧不足的情况下,产妇的身体器官、组织、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害。而且随着出血量的增加,产妇的临床症状会越危急,发生死亡的可能随之增加。因而,在临床上应当加强对预防产妇出血的研究的同时,加强对产妇出血及出血后休克治疗措施的研究,以有效减少对产妇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并报告如下。
产妇共88 例,初产妇72 例,经产妇16 例,年龄23~45 岁,平均(28.32±2.05)岁;体重59~76 kg,平均(65.3±4.86)kg;孕周28~40 周,平均(34.6±3.23)周。
按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在750~1150 mL 的产妇为36 例;出血量在1150~1800 mL 的产妇为29 例,出血量在1800~3500 mL 的产妇为17 例;出血量在3500~8000 mL 的产妇为6 例。产前出血的产妇为12 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为76 例。13 例产妇无引产史及流产史,12 例产妇有引产史及流产史。
产妇发生出血性休克后,前期阶段产妇的面色开始变得苍白,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不安,随着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产妇在血压、心率以及反应能力方面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此时表明产妇的机体抵抗力随着血液的流失抵抗力出现降低的状况,当出现细菌感染的侵袭时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产妇在发生休克的时候,血压会呈现出低血压的状况,但是血压的高低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休克的决定性因素。对产妇是否休克的判断,需要结合产妇的神志、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综合判断。对此情况下的治疗措施,应当主要结合产妇的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产妇发生出血的原因进行确定,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自产妇入院接受治疗开始,每隔30~60 min 需要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监测,一直到产妇痊愈。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确定必须以全面、系统、综合分析,防止因漏诊漏判而导致的措施缺失,也防止采取过度治疗措施。
在对产妇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防止产妇出现感染,防止体内的水电解质出现失衡[2]。通常保持产妇平卧,注意身体的保暖,在给予氧气的前提下,对血管实施结扎手术,通过对产妇使用宫缩剂等药物,通过压迫的方式将出血点止住,并根据产妇治疗的需要采取子宫填塞、切除子宫等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需要及时给予补充血浆,彻底清除胎盘中的残留组织,修复产妇的软产道,对产妇的宫底进行按摩。
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产妇的临床实时情况,采取相应的细胞外液补充措施,对于尿量比较少的产妇,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甘露醇,对于出现休克、心功能不全的产妇,给予西地兰、洋地黄等药物治疗。
导致产科出血产妇发生休克的因素较多,其中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为导致产妇出现休克的主要因素。数据分析也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产妇出现休克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出血量在750~1150 mL 的产妇休克发生率为8.33%(3/36);出血量在1150~1800 mL 的产妇休克发生率为44.83%(13/29);出血量在1800~3500 mL 的产妇休克发生率为64.71%(11/17);出血量在3500~8000 mL 的产妇休克发生率为100.00%(6/6)。
产妇产后出血的状况并不少见,此种情况对产妇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产妇的出血量、出血速度、产妇自身的机体抵抗能力、有效的治疗措施等是影响产妇休克发生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3-4]。
产妇在发生出血后,能够激活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对淋巴细胞上皮的媒介CD18,使毛细管膜的完整性丧失其应有的结构,血管的内容量减少。由于组织内的灌注量的不足,从而削弱了白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应有的作用,在快速凝聚的血小板作用下能够加快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引发血管的堵塞,进而影响到产妇的体内微循环,减少了产妇体内血小板及一些凝血分子的数量,因而需要高度重视,防止产妇出现休克现象[5]。否则,在休克状况下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失血问题,补充产妇体内的血液,势必引起产妇的各种循环系统的衰竭,产妇的脑细胞、心脏的受损程度增加,导致产妇出现昏迷、心肌损害、呼吸障碍及肾功能障碍等,极有可能导致产妇生命的终结。在对出血的产妇进行抢救性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对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适时的监控,准确了解产妇的出血具体数量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适时的启动临床治疗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使产妇得到治疗。对于已经发生出血休克的产妇,在进行抢救治疗的开始阶段,就需要按照医疗流程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在抢救过程中对产妇进行输液输血,这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对于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通常产妇会出现末梢血管痉挛的现象,为保证静脉输液的正常进行,可以使用套管针的方法,以确保输血输液的速度,对于通过插管测量中心静脉压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现代医学认为采取下列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现象[6]:(1)尽量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害;减少人工流产、子宫手术的次数,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胎盘前置的发生。(2)加强对基础性疾病如贫血、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3)孕前、产前进行专项检查。(4)均衡、丰富、易于消化的孕期营养,多使用富含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减少对含糖高、含脂肪量的食物的依赖。(5)对于经判断有出血可能性较大的产妇,提前入院接受观察、待产。(6)生产过程中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尽量缩短产程,防止产妇过度疲劳。(7)胎儿娩出后适量使用促进宫缩的药物,宫缩的同时适度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进行宫底按摩。(8)密切观察产后产后2 h 的状况。
综上所述,产妇出血性休克为妇产科严重的疾病类型,病情相当危险,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对于导致产妇出现出血的基础诱因,需要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预案,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资,以及时的实施临床急救措施。对于止血情况不良的产妇,需要适时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同时需要做好对产妇的护理及与产妇家属的沟通、安慰,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