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451200)翟晓培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生物学疾病,其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或冲动症状的持续和削弱。该疾病与受影响个体、其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不良后果相关。刺激性药物和行为干预一直是治疗多动症儿童的主要手段[1]。1937年,布拉德利报道了苯佐丁碱改善了因行为问题而住院的儿童的行为。右旋苯丙胺、哌醋甲酯也应用于治疗小儿多动症。长期以来,事实证明,专注于行为改变的行为干预措施(例如家长行为管理培训和学校行为管理计划)是有效的[2]。其他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草药和其他补品,EEG训练以及神经心理学或认知训练干预措施均可改善患者状况[3]。多动症患者未达到理想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和行为干预都是对症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训练在小儿多动症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并收治的小儿多动症患者80名进行分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5~11岁,平均(8.31±2.83)岁;病人BMI范围19.35kg/m2~27.78kg/m2,平均BMI(23.87±2.12)kg/m2;平均病程(2.51±1.69)年。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1.72±0.35);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1.71±0.42);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1.75±0.77);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1.70±0.03)。观察组行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训练,男性17例,女性23例;病人年龄范围6~12岁,平均(8.82±1.21)岁;病人BMI范围18.14kg/m2~26.14kg/m2,平均BMI(22.56±3.32)kg/m2;平均病程(2.03±1.27)年。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1.70±0.78);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1.73±0.12);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1.69±0.88);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1.72±0.62)。全部病人的基本材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具备药物治疗指征的小儿多动症患者。排除标准:不能配合治疗者;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药物治疗:按小儿多动症治疗指南行盐酸哌甲酯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拟定常规治疗方案联合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感知觉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力训练。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家长焦虑发生严重程度。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取(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患者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1.53±0.21);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1.41±0.72);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1.32±0.26);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1.58±0.43)。观察组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0.83±0.28);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0.73±0.23);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0.55±0.13);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0.73±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效率为82.50%(33/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5.00%(3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家长焦虑发生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正常的例数分别为35例(87.50%)和31例(77.50%);轻度例数分别为2例(5.00%)和3例(7.50%);中度例数分别为3例(7.50%)和5例(12.50%);严重例数分别为0 例(0%)和1 例(2.50%),观察组患者家长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
多动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行为状况,也是第二常见的慢性病。在多种情况下观察特定行为仍然是诊断该病况最成功的方法,尽管大脑特定区域存在差异,但它们在诊断上并不具特异性[4][5][6]。药物,特别是刺激性药物具有重要治疗作用。同样,以家长培训和课堂计划的形式进行的行为干预在同一时期也显示出强大的功效。药物和行为干预都是对症治疗[7]。仅通过对症治疗,多动症就与其他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和哮喘)处于同一类别。大多数个体的成功治疗需要持续坚持治疗。有效的多动症治疗必须改善患者及其家人以及学校人员之间的沟通[8]。
在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资助的多动症多模式治疗研究中,25名研究人员在一项为期14个月的多地点研究中,对兴奋剂药物和行为干预的益处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10年的跟踪监测。尽管刺激性药物对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有最强的影响,而且行为干预对家庭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但是联合药物和行为治疗是最有效的,特别是当存在共病或额外的家庭问题时。然而,在退出主动试验后,参与试验的家庭不再接受相同水平的药物治疗或行为干预。因此,由于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都不能治愈多动症,而且都只能在积极管理时起作用,因此很难证明它们的长期益处[9][10]。
本研究观察组行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感知觉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力训练等,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1.53±0.21);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1.41±0.72);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1.32±0.26);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1.58±0.43)。观察组平均冲动多动评分为(0.83±0.28);平均品行问题评分为(0.73±0.23);平均身心问题评分为(0.55±0.13);平均学习问题评分为(0.73±0.52)(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效率为8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正常的例数分别为35例(87.50%)和31例(77.50%);轻度例数分别为2例(5.00%)和3例(7.50%);中度例数分别为3例(7.50%)和5例(12.50%);严重例数分别为0例(0%)和1例(2.50%)(P<0.05)。
综述所述,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多动症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患儿治疗效率,改善患者家长心理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