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祛瘀汤对改善月经不调(寒凝血阻型)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14 00:49:42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471200范迎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温经经量月经不调

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471200)范迎丽

郑州市中医院(450000)张惠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多发症之一,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可引起多种继发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雌、孕激素治疗,但疗效不一,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寒凝血阻是月经不调的常见证型之一,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病,因此临床应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为治法。温经祛瘀汤是一剂理血剂,以温经补养为主,兼顾活血散瘀[1]。对此,本研究将观察我院收治的40例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施以温经祛瘀汤治疗,评估其对对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纳入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中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同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寒凝血阻型的辨证标准[3]。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18~40岁,平均(26.29±2.79)岁;病程1~8年,平均(3.61±1.22)年。病情:月经过少19例,月经后期15例,闭经6例。观察组年龄19~39岁,平均(27.51±2.38)岁;病程2~9年,平均(3.87±1.56)年。病情:月经过少17例,月经后期16例,闭经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经期首日给予倍美力治疗,2片/次,1次/d,口服,连续用药3周;月经周期第13d给予黄体酮注射液,10mg/次,1次/d,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d。按上述给药方案,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经祛瘀汤治疗,组方为吴茱萸、麦冬各12g,莪术、艾叶、怀牛膝各9g,当归、白芍、白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6g。随症加减: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丹参各6g;腹痛有血块者加柴胡、丹皮各6g;痛经甚者加延胡索、小茴香各6g;四肢冰冷、小腹不温者加巴戟天、熟附子各6g。上述诸药加水煎至2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经期暂停用药,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②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③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

1.4 评定标准 ①根据月经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其中显效: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有效:月经周期21~35d,经期恢复7d内,经量较治疗前增加1/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中医症状改善情况[3],其中经质:正常计0分,质略稀计2分,质稠无血块计4分,质稠夹带血块计6分;经色:正常计0分,呈淡黯色计2分,呈深红或暗红计4分,呈黑色计6分;经期:7d计0分,4~6d计2分,2~3d计4分,0~1d计6分;经量:正常计0分,≤30ml计2分,≤20ml计4分,≤10ml计6分。③参考《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估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0%(37/40)、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经质、经色、经期、经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中医症状变化比较(±s,分)

附表 两组中医症状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经质 经色 经期 经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40 5.12±0.52 1.78±0.71* 5.08±0.41 1.22±0.38* 5.39±0.43 1.09±0.46* 5.25±0.39 1.38±0.35*对照组40 5.09±0.53 3.25±0.75* 5.02±0.43 3.71±0.39* 5.30±0.47 3.15±0.49* 5.23±0.41 3.09±0.37*t 0.256 9.002 0.639 28.921 0.894 19.385 0.224 21.235 P 0.400 <0.01 0.263 <0.01 0.187 <0.01 0.412 <0.01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F-36评分比较:(68.39±3.58)vs(69.13±3.61),组间差异不大(P>0.0 5),观察组治疗后的S F-3 6 评分(93.36±2.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3±2.86),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现代女性由于流产术、宫内节育器具、避孕药物滥用及自身饮食不当、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使月经不调成为女性常见多发症,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痛经等症状,尽管不会影响生命安全,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由此诱发闭经、不孕症、贫血等继发症[4]。因此,临床需及早积极治疗,以改善病情,预防相关继发症发生。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属于“经乱”、“月经愆期”等范畴,主要因素体禀赋不足、流产术等因素,使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使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絮乱,血海蓄溢失常而致病。对此,临床应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为治疗原则[5]。本研究采用温经祛瘀汤辅助治疗,该组方中的桂枝、艾叶能温经通脉,散寒祛瘀,和营通脉,调节气血;牡丹皮、麦冬可养阴清热,与桂枝等温燥之药配伍,可清泄相火;当归、白芍、川芎能补血活血,养血调经,行气调经止痛;吴茱萸可散寒止痛;莪术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怀牛膝补益肝肾,通络活血,引血下行;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以助生化旺气,与白术、甘草配伍,共助阴长阳生,使气旺血冲;阿胶补血滋阴;生姜解表散寒、温中;甘草能调和诸药的药性。全方配伍共奏养血散寒,祛瘀温经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组方中桂枝、艾叶等温经散寒之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胸腺轴等内分泌系统功能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内分泌激素水平;当归、川芎等活血祛瘀药可调节血液微循环,提高血管生成活性,改善子宫内膜血供,增加子宫局部血液灌流量,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且可使子宫平滑肌张力增高,收缩增强;人参、白术等补气之药,能促进子宫收缩,兴奋子宫,促进性腺细胞分泌,提高性激素合成及释放[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经质、经色、经期、经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性激素周期治疗,加用温经祛瘀汤辨证治疗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温经祛瘀汤辅治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的疗效确切,并对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有积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温经经量月经不调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2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双针床单贾卡经编织物网眼数量与送经量的关系
纺织学报(2018年1期)2018-01-29 06:32:49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组织工艺参数对经编送经量的影响
纺织学报(2016年9期)2016-06-06 11:58:28
隐藏
氨纶经编平纹布送经量的影响因素
纺织学报(2015年9期)2015-03-10 0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