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止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地牢记初心使命、更为主动地创造美好生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求美好生活首先要正确认识美好生活,正确认识美好生活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好”“生活”这三个重要的概念范畴。对于“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来说,生活中的“美”与“好”指向的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在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的一种精神充盈、人生幸福、自由超越的实践生活状态。人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物,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世界中。但人作为一种“自为的存在物”,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指向和价值性追求,这是人与普通动物存在着的根本差别:普通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被动地被外部自然所决定,只能适应“给予的”现实自然环境;而人既不满足于自身的现成现实,也不满足于外部世界的现成现实,而是力图能动地超越现成现实,追求高于现成现实的理想生活,从而获得人生的价值体验,实现自我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既是人类的天性,又是人这一特殊存在物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现。正因如此,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不变的追求、永远的期盼。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大同社会”到“世外桃源”,中国古人们对理想社会和自在生活状态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虽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但美好生活的内涵却是不断跃迁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和完成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是由其本质规定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跟着发生快速变化,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内容、涵盖范围、需求广度也随之发生深刻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美好生活本质内涵的科学界定与精准判断。
百年征程,党心民心,始终心心相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人民而生、始终不渝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因为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从未动摇,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未改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初心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70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恪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信念,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实践雄辩地证明:无论面临多大风险和挑战,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和牺牲,这一庄严承诺都坚如磐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落脚点在“奋斗”,根本在“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强调,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要把精美蓝图变为现实,把宏伟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否则,再美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宏大的目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区别,就是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