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人类历史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内容和价值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
1.主张和平、发展,坚持国与国之间合作共赢,正确处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绿色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谈到和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2]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3]具体到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为世界各国普遍赞赏的两个重要论断。一是“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强调坚持合作共赢,正确处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问题。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4]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国际社会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5]二是“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原则,正确处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6]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并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习近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论断,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使命与情怀,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2.主张公平、正义,坚持共建共享,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共同面临的世界安全问题。公平、正义,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尊重各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由少数人来制定国际规则,反对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一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强调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7]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走公平正义之路,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8]二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应对和处理面临的世界安全问题。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习近平呼吁,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9]
3.主张民主、自由,坚持各国之间平等对话协商、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待互学互鉴,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民主、自由,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主张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人员往来自由等;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侵犯他国主权的行径;主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关于民主、自由,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一是坚持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主张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10]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强调,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不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1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坚定一员,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二是坚持文明平等原则,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强调,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12]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14]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普遍诉求,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蕴含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的,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15]倡导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反对霸权主义和新的不平等的愿望,为消除世界范围内新的不平等和矛盾,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世界理解接受中国主张、中国理念、中国价值观,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解决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向问题,必将产生革命性影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