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红
(开平市中医院 口腔科,广东 开平 529300)
第一磨牙的严重龋坏或缺失是口腔修复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口腔健康。传统的治疗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方法多由修复科医生采用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进行修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1]。近年来,随着正畸治疗的出现和应用,再加上口腔医学研究者的不断深入探究,可以对龋坏严重而无法保留的第一磨牙采用正畸治疗,使第二磨牙代偿性前移,关闭磨牙间隙,而代替修复治疗,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和功能效果[2]。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55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患者,针对正畸减数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口腔科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错牙合畸形患者55例进行研究。全部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2-35岁,平均(14.02±2.0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2-35岁,身体健康,发育正常;②双颌前突的侧貌外形;③治疗前无恒牙拔牙史;④初诊时无既往正畸治疗史;⑤治疗前相关测量标志点清晰可见;⑥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牙根长度不低于10 mm;③存在口腔副功能者;④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⑤伴有精神性疾病者;⑥伴有家族史者。
1.2 方法。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以及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取研究模型,经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型测量分析,根据错牙颌类型、牙列拥挤度、面型突、Spee,s曲线和磨牙龋坏数目等制定矫治计划,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使其明确正畸治疗的优势和修复治疗的不足,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始正畸治疗。将严重龋坏且无法保留的第一磨牙和相应前后磨牙予以拔除,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经过排齐整平牙弓、关闭拔牙隙、精细调整、保持等阶段完成治疗,疗程18至28个月,平均2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成功判定标准[3]:术后咀嚼功、发音功能恢复正常,偏侧咀嚼肌张力恢复平衡且可维持正常咬合垂直距离,经X线检查后结果提示牙齿的根尖周组织恢复正常,患者对本次治疗效果满意表示成功;否则表示失败。分析治疗成功率。
1.3.2 SNA和SNΒ角测定: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患者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拍摄,测量SNA和SNΒ角,最终结果取三次平均值。SNA角是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以及蝶鞍中心共同构成的角。SNΒ角是由下齿槽座点,鼻根点以及蝶鞍中心共同构成的角。比较手术前后SNA和SNΒ角。
1.3.3 咀嚼功能的评价:采用测重法测量,提供2g花生米让患者咀嚼,左边口腔和右边口腔一般咀嚼20次,之后将全部咀嚼物收集起来,通过蒸馏水混匀后利用200目的筛子完成过滤,将没有过滤的残渣取出后称重,对咀嚼前后咀嚼物的重量变化差值进行计算并对比。
1.3.4 咬合力的评定:通过MCF-8701型咬合力测定仪对咬合力进行测量,测量点位于下颌第一磨牙,对持续共10次咬合的咬合力进行测量,计算平均值并比较。
1.3.5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OHIP-14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共14个条目,总分0-56分,评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比较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第一磨牙正畸减数治疗的情况分析。总共55例患者,经评价发现成功52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4.55%,失败率为5.45%,说明第一磨牙正畸减数治疗效果明显。
2.2 手术前后SNA和SNΒ角比较分析。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SNA均小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SNΒ角均大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手术前后SNA和SNB角比较分析(±s)
表1 手术前后SNA和SNB角比较分析(±s)
注:与术前和术后1 个月相比,⋆P<0.05。
时间 例数 SNA角 SNB角术前 55 83.65±3.71⋆ 78.90±3.05⋆术后1个月 55 82.80±3.52⋆ 79.12±3.14⋆术后6个月 55 78.43±2.96 83.02±3.67术后12个月 55 77.51±2.87 83.26±3.69术后24个月 55 77.03±2.80 83.69±3.72
2.3 手术前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和生活质量的对比。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和OHIP-14生活质量评分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注:与术前相比,⋆P<0.05。
表2 手术前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和生活质量的对比(±s)
表2 手术前后咀嚼功能、咬合力和生活质量的对比(±s)
时间 例数 咀嚼功能(g) 咬合力(kg) 生活质量术前 55 0.00±0.00 5.64±1.42 20.36±5.47术后1个月 55 1.24±0.31⋆ 12.31±3.01⋆ 26.78±6.29⋆术后6个月 55 1.37±0.39⋆ 17.89±4.56⋆ 30.14±7.02⋆术后12个月 55 1.48±0.61⋆ 21.30±5.74⋆ 38.69±8.45⋆术后24个月 55 1.53±0.64⋆ 26.08±6.82⋆ 50.06±9.78⋆
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患者,通常伴随咀嚼功能和咬合力下降的现象。传统的治疗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方法多由修复科医生采用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进行修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4]。比如,活动义齿修复时异物明显,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又比如,种植义齿会存在风险,患者疼痛也会增加;还比如,固定冠桥修复经一段时间后在修复体龈向与对应牙龈间会出现间隙,容易导致口腔自洁作用下降,出现口腔异味问题[5]。因此,对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患者,必须寻找更为有效且合适的方法。
随着临床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正畸治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且需要正畸治疗的患者,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采用牵引第二磨牙到第一磨牙的位置,让第三磨牙自然萌出到到第二磨牙的位置,或牵引第三磨牙到第二磨牙的位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修复的麻烦,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第三磨牙,减少了第三磨牙的阻生[6]。由此看来,减数第一磨牙是符合生理状况与功能要求的具有理想长远疗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后,成功率高达94.55%,仅有3例患者失败,另外在SNA和SNΒ角,以及咀嚼功能、咬合力和生活质量等评价方面,术后各时间点均优于术前(P<0.05),说明了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功效性,有利于功能的恢复正常,可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但是从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应用来看,由于难度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疗程比较常,其实施对正畸医生的要求比较高,集中表现为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灵活的运动等方面,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综上所述,第一磨牙减数正畸治疗的应用,能够提升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治疗成功率,使其咀嚼功能和咬合力恢复正常,改善侧貌的同时,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