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梅,杨康梅,匡 黎,梁锦凤,曹 靓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0)
腹膜透析(下文简称腹透)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医疗成本较低,对尿毒症临床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1]。腹透置管术后少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出现导管移位,导致腹透不能正常进行,对临床治疗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次研究以我院腹透导管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在对其病例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35 例慢性肾衰患者,均于2018 年3月~2019年3月之间在我院行腹透置管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其年龄为18~78(43.25±3.56)岁,透析龄1~18(10.2±1.6)个月;观察组17 例中男性10 例,女性7 例,其年龄为18~76(44.25±3.34)岁,透析龄2~20(11.0±1.5)个月。两组病患一般情况差异不大,P>0.05,可以用于对比分析。
对照组采用腹透常规护理方法,如术前准备、置管后固定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中医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与饮食指导,练习八段锦提升免疫力,指导其每日定期如厕,养成良好排便习惯。②术后早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与家属进行穴位按摩,取肋骨弓两侧用双手按摩30次,疏肝理气;中指、食指与无名指并拢,并用指腹沿任脉循经推至中极穴,从上至下推20次,收降浊气;在关元、左右天枢等穴位揉按,以局部酸胀感出现为最佳,调理脾胃;进行全腹按摩,用右手小鱼际肌在右下腹沿结肠走向揉按,促肠蠕动;对支沟穴进行按揉。如按摩过程中出现腹部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按摩。③④居家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安排护士到新置管患者家进行1次家访,了解居家换液环境后给予相应指导;由研究小组设计调查表,其内容包含每日饮食情况、便秘或腹泻情况、活动时间、尿毒症症状、引流时间等。根据问卷内容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按照问卷内容安排新置管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时间为出院后1周、2周及各月,通过门诊随访随时发现问题。
比较两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与复位成功率。使用腹透导管移位发生率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估,移位主要原因有导管置入位置不当、导管引出时皮下隧道方向不对、腹泻或便秘等肠蠕动异常、伤口愈合之前对透析导管反复牵拉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透液单向引流障碍、流速减慢或停止、流出液量减少。腹平片结果提示腹透导管移位。
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用百分比表示导管移位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有意义。
观察组经中医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移位例,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发生导管移位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透导管移位情况比较[n(%)]
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7例均复位成功,经X线腹平片显示,腹透管前端均置于盆腔。对照组另外3例患者复位1~3个月后,由于腹透管再次移位而入院,由于置管时间长,反复发生移位,最终选择腹腔镜下复位。两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明显(x2=3.099,P=0.078)。
腹透为慢性肾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导管位置正确为腹透成功的关键所在,即使置管手术非常小心,或已成功完成手术一段时间,但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导管移位现象,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则需再次手术复位,或重新植管处理,将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3]。腹透导管移位为腹透的主要并发症,可给予手法复位、冲洗管道与导丝,如不可复位则必须进行手术复位。由于透析液密度较高,在浮力作用导管可能会漂浮,站立或坐立时由于导管受到重力的影响,可以起到预防、矫正移位的效果[4-6]。
此次研究针对引发导管移位的牵拉导管、腹泻与便秘等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上三个因素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相关,多数患者由于缺乏腹透护理知识,问题突然发生时会手足无措,因此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意义重大,甚至关系到腹透的成败。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腹透导管移位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置管术前对患者进行教育,术后给予其活动指导,并且对患者进行门诊与家居随访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减少导管移位的发生,有利于腹透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导管移位会影响腹透顺利完成,饮食不当、外界环境、缺乏运动、腹泻便秘等因素都容易引发导管移位,以上因素均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性,因此需给予患者相应体位指导,并加强早期活动监督监督教育,指导其合理饮食,妥善固定导管,以免再次出现导管移位。此次研究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中医角度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降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