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红
“绿化需要加大养护力度”“村里多条泯沟淤堵严重,村民灌溉用水不方便”……今年5月下旬,在启东市南阳镇小塘沙村第一网格“人大代表联系点”,镇人大代表“零距离”接访多名群众,听取选民意见。这样的情景不仅发生在南阳镇小塘沙村网格,在南阳镇其他村庄,市、镇人大代表进网格“听民声”已成为常态。(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2020年6月4日)
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人大代表经人民授权,在国家权力机关代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代表是民情民意的代言人和群众利益的维护者,选民有什么诉求和愿望,向其选举产生的代表传达,再由代表通过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并督促落实,这是代议制民主的设计初衷。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代表与选民之间存在一些屏障,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还不多,代表不能及时、充分、深入地听取选民意见。南阳镇人大在传统代表联系选民渠道、载体基础上,变“选民请上来”为“代表走下去”,将全镇128名市、镇代表编成39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2—4名代表,在全镇29 个行政村的158 个网格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点”,代表小组在各个“人大代表联系点”轮值,通过在固定接待日驻点下访选民、以预约方式定点接访选民、以议题方式重点走访选民等方式,实现代表联系选民零距离、多渠道、全天候。
推进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密切联系,关键在于提升代表联系选民的实效性。如果代表只是将选民意见建议“一转”了之,没有及时、有效解决和反馈,会使选民对代表履职产生失落感。长期以往,影响了代表联系选民的积极性,影响了选民对代表和人大的信任。南阳镇人大强化选民意见建议的督办,建立“梳理—交办—督办—反馈”的闭合回路,督促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向代表和选民反馈。元祥村第一网格选民季安祥向代表提出,村里有块闲置的集体空地,可以做个小游园,既方便老百姓健身,又美化环境。代表将该建议交村委会办理,村委会两天内完成了小游园草坪铺设,两周内完成了健身设施安装。这就让选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人大代表在身边、人大代表在行动。
人大制度因人民而产生,向人民负责而优越,代表人民而显得权威和庄严。密切联系选民群众不是一般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问题,而是体现人大制度本质属性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也是推进基层民主和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人大代表进网格”,用一件件具体工作的落实、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实践,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提升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