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翊睿
一、作曲家介绍
尼古拉·卡普斯汀 1937-2020 俄罗斯当代作曲家 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爵士乐在俄国解禁并逐步发展,卡普斯汀开始接触爵士乐,并被爵士乐深深地“迷”住了。
卡普斯汀对于爵士乐的热爱与实践加上其所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技术训练,使爵士乐与古典音乐产生了碰撞与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有人形容卡普斯汀的音乐就是用爵士化的音乐语言在严格的古典音乐结构中陈述,在古典音乐风格与爵士乐风格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美。
由于他的音乐作品虽然饱含现代(爵士)化的声响及色彩,却始终不出现任何即兴成份,所以演奏卡普斯汀的作品,演奏者并不一定需要具备即兴演奏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对其音乐的研习完成演奏,如同学习演奏一首古典钢琴作品一样。
二、创作背景
80年代中期,卡普斯汀达到了个人作曲生涯中的一个顶峰时期。在47岁生日之际,卡普斯汀完成了3首钢琴独奏作品,其中《8首音乐会练习曲》作品40号就是其中之一。其与《变奏曲》作品41号一起被公认为是卡普斯汀最著名且最为成功的钢琴独奏作品。
《8首音乐会练习曲》分别由前奏曲(Prelude)、梦幻曲(Reverie)、小托卡塔(Toccatina)、回忆(Remembrance)、玩笑(Raillery)、牧歌(Pastorale)、间奏曲(Intermezzo)以及终曲(Finale)组成。针对每首练习曲,除了拥有自身独特的练习要点外,卡普斯汀都将其与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搭配、贯穿运用,将拉丁、爵士、摇滚、布鲁斯等现代音乐元素纷纷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整套作品演奏下来时长大约25分钟。
三、作品演奏导赏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是《8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第一首 《前奏曲(Prelude)》:
整首曲子共七十小节,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2小节
第二部分:1-40小节
第三部分:41-70小节
第一部分由两个肯定极为肯定的八度音程开始,衔接了了以切分节奏、重音位移为核心动机的四个乐句直到第9小节由左右手交替演奏的震音稍弱了下来开始营造一种紧张朦胧的氛围,右手高音位和弦作为为突出旋律直至第12小节,音响从低音迅速拉升至高音接着以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使得紧张情绪得以暂时的释放。
前四个小乐句中第一和第二乐句,第三和第四乐句结构相似,联系紧密,我们就以第一个小乐句(例1-1)和第三个小乐句(例1-2)为例来探讨演奏上的小细节。
其中第一乐句中左手低音部分保持音和跳音犹如模仿鼓的音响,弹力十足又富有张力,右手圈出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重音前面的十六分音符也要相对清晰地演奏,画线部分的右手和弦连续切分音符的时值值得注意,双手切分对位可以先用八分音符为单位拍找感觉。
第三乐句中左手红色圆圈的大跨度跳跃也是本乐段中的一大特点,宽广的音域让整个曲子变得更加乐队化,练习时需要我们慢速熟练地找准音位后再逐渐加速,而最低音需要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对小指的支撑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练习哈农中的分解八度练习是提高小指独立性的一种途径)。
第九小节(例1-3)从中强开始左右手融合有在底部暗流涌动之感,右手和弦有明亮的歌唱感觉。圆圈部分运用了震音技巧,哈农第六十条震音练习可巩固该演奏技法,画线部分是和弦高音的旋律线条。
第二部分前两小句用密集的节奏从小心翼翼开始逐渐的向前推动,犹如夜空中的星闪烁跳动蕴含活力,又如壁炉中燃着的木柴砰出的火星转瞬即逝,两个乐句后力量得到了增强至21小节的第五句刚想舒缓稳定拉长线条却如暴风雨前的宁静般戛然而止。经过短暂休止后的第六句正有狂风大作暴雨来袭之势,开始的重音如同雷声,左手的颤音仿佛大风,右手浮动的旋律好像雨点不规则的落到地上,直到31小节重回并发展了主题,接着又一次的从低音拉升至高音后以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使得紧张情绪得以暂时的释放。
以第二句(例2-1)为例,在弱的 力度里重音也要稍微控制着力量,旋律在右手上,十六小节(例2-2)圈出的跳音小而精的音响里蕴含着极大的活力,圆圈部分运用了轮指的技法,可以将此练习单独拿出锻炼手指机能,可参考哈农练指法第四十七条。
第三句(例2-3)以中强的力度进入,重音和突强使乐曲蕴含的能量逐渐显露, 圆圈部分依然是右手的旋律声部,左手部分的线条(例2-4)代表着内声部的进行——卡普斯汀擅长的多声部写作是他的音乐能够乐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1小节(例2-5)从低音向上盘旋、拉伸之后戛然而止(例2-6),在短暂的停顿后下一乐句开始了:左手颤音进行营造了一种紧张感,颤音练习可以参考哈农练指法中的第四十六条。(例2-6)最高音声部的五指和四指的旋律需要清晰的体现出来,中音声部小二度进行为旋律发展提供了动力。左手半音下行的聲部线条也为下一乐句积蓄了力量。
连续高音位切分和弦之后的颤音需要稍弱些,给旋律的出现加上点神秘的色彩(例2-7),在轻声诉说完旋律之后突然地极速爬升紧张的情绪即将爆发。需要注意的是强力度画圈部分的颤音不要过于强硬而抢了右手旋律的风头。在30小节旋律下行时力量要迅速收回重回第二部分开始时小心翼翼的状态。
第三部分较为温柔地开始,有如在水面云端行走的感觉,给人一种干净清新的感觉,句子的结构不再像前两段工工整整,长短句的结合和配上适当的呼吸,旋律上下翻腾跳跃,低音节奏规则稳重,高低声部相呼应和,49小节开始低音开始如贝斯一般演奏,57小节情绪迸发出来切分节奏开始出现,低声部震音营造出轰隆隆的音响,接着继续强调切分音和重音位移的,进入尾声,双手先进行同步演奏,再一并转为反向,在音量渐强、张力不断拉伸中以肯定的八度结束。
以49小节开始的乐句为例(例3-1),圆圈部分的跳音需要控制指尖的力量,使其音响处于跳音和保持音之间。
尾声段落(例3-2与例3-3)从中强开始逐渐坚强最后在结束和弦达到了最强。注意双手同步进行时的重音处理,以及反向进行时的连贯感。
结语
音乐革新者卡普斯汀的爵士风格作品搭建了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连接的桥梁,练习卡普斯汀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于手指机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让练习者体验到现代音乐的节奏律动,感受到现代音乐的独特魅力。(指导教师:孙康宁)
参考文献:
[1]米兰. 卡普斯汀《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的创作风格探究与演奏诠释[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左立.古典与爵士的融合——以卡普斯汀八首音乐会练习曲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9(05):58.
[3]王晓菲. 音乐革新者:尼古拉·卡普斯汀[D].西安音乐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