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媛
摘 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透视法的发明和应用,让艺术家在二维平面模仿或还原三维空间。本文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共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简单论述了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时期对透视法的发现和探索;第二部分从文艺复兴早期所运用的透视法来介绍;第三部分从文艺复兴盛期达芬奇对透视法的研究来论述。
关键词:文艺复兴;透视法;空间关系
一、文艺复兴前的透视法
在古代文明中,绘画方面几乎不存在“透视法”这一观念,那时的绘画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高低的,并不是像如今这样表达空间位置关系。直到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了《光学》这一著作,透视法才有了理论支撑。到了古罗马时期,已经开始出现表现透视法的壁画,但当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中世纪时期,使得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缓慢。在绘画上不偏重表现空间的层次,不注重对透视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公式化象征手法,画面显得比较单一和刻板。直到中世纪之后,透视法才逐渐被画家们应用到绘画中去。
二、文艺复兴早期的透视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时期透视缩减法的内容和应用已经趋于成熟,而且不是单一的方法[1]。例如,乔托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运用了写实技巧和透视法,创作出《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壁画[2]。为了表现场景的真实,在空间和透视关系上做了许多尝试。其中《犹大之吻》这幅作品乔托选择拉长画面 中的前后空间来解决层次问题,前面的人物轮廓清晰,遮挡住了后面的人物,后面的人物大多数只露出了头部,运用重叠法和纵视法进行描绘,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教堂的壁画《捐弃遗产》中,就能体现出乔托对画面的分割。在描绘过程中,他考虑到这幅作品是让人们仰视的,因此他在设计时,利用透视的原理将建筑物处理成倾斜的状态,让观者的视角与画面的角度相适应,有身临其境之感。
虽然乔托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透视法”的概念,但能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愿受教会影响按照其僵硬的方法来描绘,而是通过观察自然来进行创作。他不仅是第一个在画面中表现纵深感的画家,还是第一个运用写实技巧和透视法的画家,他对后世的艺术家的影响很大。
文艺复兴初期布鲁内莱斯基最先掌握“透视法”,依据马内蒂等人的记述,他共做了两次透视实验,其中第一次利用单点透视法,在画板上画了一幅佛罗伦萨圣乔凡尼大教堂外部装饰的图画。在其中刻画了一眼望去所能看见的一切;为了画这幅画,他选择站在圣母百花大教堂中门里大约三肘尺的地方[3]。但现如今布鲁内莱斯基在透视实验当中所用到的画板均已丢失,我们已无法领略他的绘画技艺了。庆幸的是他将透视法传授给了马萨乔和多纳泰罗,两人并将其方法运用到绘画和雕塑当中,因此布鲁内莱斯基的线性透视理论才得以延续下去。
马萨乔是直接继承了乔托的方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探索透视问题。他是第一位完整的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的画家,又将多纳泰罗的古典雕像的写实手法应用到绘画当中。通过他的壁画《三位一体》和《纳税钱》,就能看出马萨乔对透视结构的严谨处理。在《出乐园》中也能看出他的空间关系,首先,他将光源设置在画面的右上方,而亚当和夏娃从光线的反方向走过来,其中亚当双手捂住眼睛,表现出强烈的光线的存在,画家可能想通过这种光影表现的手法来衬托人体的轮廓。其次,画家对亚当的细节描绘较为深入,对夏娃的细节描绘进行弱化,二者形成鲜明的虚实关系和强烈的明暗关系对比。最后,马萨乔运用空气透视法,将亚当的肤色描绘偏暖,而夏娃的偏冷,加深了画面中人物的体积感,营造出强烈的空间环境的纵深感。马萨乔的作品给当时人们在视觉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马萨乔在绘画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乌切洛的一生都在尝试运用透视法来作画,他的《报喜》、《圣斯蒂芬的争议》、《玛利亚出生现场》中的建筑物运用的都是焦点透视法,但仍然有中世纪的身影。他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在作品中他以精准的透视法安排布置画面中的人物、动物的各种形体和动作[4]。从这幅画的结构来看,乌切洛想表现的重点并不是战争的激烈场景,他更多的是在研究怎样将透视关系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他几乎做到了终身研究透视,极大推动了透视法的发展。
三、文艺复兴盛期的透视法
达芬奇也对研究几何与绘画的关系十分重视,达芬奇将透视分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5]。《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就充分展现了达芬奇对透视法的研究。
我们在欣赏这幅作品时,首先第一眼会看到耶稣本人,其次视线才会落在耶稣身边的门徒,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他在画面中运用了透视法。他将耶稣位于画面的中轴线位置,耶稣的门徒分为不同组合对称分布,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达芬奇认为绘画中运用空气透视是重要部分,他对透视的研究更倾向于如何用空气透视来弥补线透视的不足。达芬奇还认为线透视只是几何光学,不能够說明物体在远处就会变得模糊的原因,因此达芬奇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最后找到经验,在作画过程中运用隐没透视,而隐没透视的原理成就了渐隐法。
四、结语
绘画艺术的发展与透视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透视法的演变和发展,绘画也在发生不断变化。绘画方法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通过前人对绘画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正如古代的艺术家们在透视方面的探索,为今后我们在油画研究方面提供了许多便利。
本文主要从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切入点,通过当时艺术家们对透视法的发现和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来进行分析和总结。但由于所涉及的领域过于宽广,可能包括光学、投影几何学、物理学、数学等,这些部分的知识没能详细叙述。由于现阶段的文章中,关于艺术家间透视对比研究的文献较少,所以本文以比较研究法进行论述,为后来者提供素材和线索。
参考文献:
[1]恩刚.解析西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7,30(03):235-236+254.
[2]恩刚.对西方透视理论不同时期形成与发展的研究[J].美术大观,2017(02):74-75.
[3]马佳伟.跨文化视野中的透视法起源问题[J].艺术设计研究,2014(02):94-106.
[4]李艳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圣像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
[5]程明太. 中外美术巡礼[M].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