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

2021-01-05 02:31杨宏秀
关键词:文言文内涵古诗词

杨宏秀

摘 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古老的文化得以延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而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性,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式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继承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2.006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包括诗词、文言文以及一部分古代的小说和文章,这部分内容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适当进行拓展,丰富其内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类型的文化知识,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对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1.立足文言文类型,传承相应文化

文言文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其中蕴含着当时时代的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礼仪文化、经济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和语言文化,这些文化从文言文的内容,文中的人物行为和思想中渗透出来,不同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也有所差异。以高中语文为例,《烛之武退秦师》所表达的主要是物质文化,当时的人物动态、社会史实,诸如《劝学》《赤壁赋》等文章中,所蕴含的主要是文章作者的精神文化。要想让学生真正领会文化的内涵,发自内心地接受其中的积极思想,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运用多种方法,将其中抽象的精神内涵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深化他们的理解和认知。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学的过程中转移自己的授课重心,从知识型授课转为理论意义授课,鼓励学生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由于文言文的应用环境与今天的语法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对文章表意进行翻译,之后将文章分成几段,结合每段内容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段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到下文的“人非生而知之者”论述了教师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作者在下文又提出“耻学于师”,论点出现矛盾,教师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人们却不愿意跟随教师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怪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此引出教师地位低下,价值认同危机的情况,将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以及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灌输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描绘韩愈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情况,感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使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文章学习转变为聆听一个铮铮铁骨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的呐喊,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思想品格。

2.传统文化结合现实环境,深化体会

在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到单纯回顾历史,只是铭记教训,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做到学以致用。要想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真正得以生存和发展,就要充分发掘其中的现实意义,将其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不只是过去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成为一座灯塔、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当精神疲惫之时为我们注入一剂强心针。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为例,这篇文章说明了教师存在的意义与教师在工作中所应秉承的价值观念,也说明了当时社会中的弊病。教师在引领学生透彻理解全文的基本含义之后,结合社会事实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同学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许多不良思想也涌入社会当中,道德滑坡、底线丧失、拜金主义盛行,许多教师对于自我的价值定位也出现了迷茫,在教学活動中未能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同学们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自己的思想观念,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尊师重道,尊重教师的劳动。”将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事实相结合,使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在今天也能绽放自己的光彩,坚定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对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本身具有的特定格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记忆和传颂。古诗词中包含着人们对于周遭事物的看法,也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古诗词为载体,引导学生对诗词以及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吸收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其文化底蕴。

1.结合教材展开阅读,丰富文化底蕴

诗歌本身具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诗歌内容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所要继承发扬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诗词中的重要意象为出发点,结合其他类似诗词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刻。

以酒为例,酒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当中尤为常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其他意象的作用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酒在历史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情怀,最终引申到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为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为例,在教学开始之前应先介绍作者的人生遭遇,在品读的过程中深化他们对作者精神世界的体会,达到思想的共鸣。其中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一句中集中表达了作者与这个世界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面对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景色,通过纵酒放歌、大声欢笑来纾解心中的郁闷之情,而“于是饮酒乐甚”,被贬远走,内心迷茫痛苦,只能饮酒以解愁思。第三句酒指思念,诉自己爱国之情无以得报,无奈只能远走他乡;第四句酒指感慨,曹操壮志得酬、征战四方、英雄难在,自己唯有今朝饮酒今朝醉;第五句酒耿直洒脱,“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从今以后,快意洒脱,脱去樊笼枷锁,得以自在遨游于天地之间;第六句酒表其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山水之间。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深化整体内涵:喜悦时饮酒、愁苦时饮酒,都是情感达到极致的体现,是一种追逐自我、不断向前迈进的自我矛盾,以此指引学生在迷茫时依然不要放弃,坚持自我,完成文化渗透。

2.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播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生的理解。由于古诗词创作的时间背景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时代隔阂,因此一味地翻译与解释往往学生只能理解大概含义,而对其中的精神内涵与诗词意蕴不甚明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设置情境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创造特定情境,增强他们的感受。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虞美人》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诗词中的意象進行对比,充分展示出二者的差别,通过这种差别放大学生的体会,使其理解更加深刻。“春花秋月”,月色之下花开正浓,正是甜美静谧之时,但有一人却大声怨问:“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这种事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突兀对比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往事知多少”,过去的日子如风烟一般逝去,一去不复返;“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本不应该回忆过去,但仍然忍不住追忆过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如春水一般,放肆流淌。通过前后对比,感受作者内心的悲伤愁苦,再结合作者的过往经历,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具穿透力,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心境,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的同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挖掘其中的优秀文化内涵,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其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引导他们感受和体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牢记历史,以古鉴今,让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当中,让传统文化得以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使语文教学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剑斌《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2期。

[2] 柯维红《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品位经典》2020年第11期。

[3] 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1期。

[4] 刘双燕《高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浸润”教学策略论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11期。

[5] 申国人《美自成诗  情当以歌——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艺术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10期。

猜你喜欢
文言文内涵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文言文阅读专练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猜诗词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