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阅读,让经典永流传

2021-01-05 22:41冯玉海
教育家 2021年50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关联

冯玉海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篇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12册语文教材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需要学习20篇以上,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怎样教好古诗?学者温儒敏曾说,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诵读。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以“抓关联、巧互文、重语用”为古诗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关联中拓展学生古诗积累,发展学生思维;在互文中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诗人的立体了解;在语用中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校探索出四种“互文性”阅读策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差距较大,理解能力有所差别。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运用“互文性”閱读策略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和《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属于低学段,教师应以古诗内容关联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背诗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背诗效率。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属于中学段,教师应以古诗题材关联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相关古诗储备,使他们逐渐掌握古诗学习的规律。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属于高学段,教师应以诗人自身关联为出发点,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运用四种“互文性”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魅力。

第一,寻根求同式互文,即关联内容。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意境美是古诗的典型特征,古诗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辅相成,走进古诗打造的意境,再深入感受古诗的情感是学习古诗不可或缺的策略。如果只是直接想象诗境,学生没有抓手就会胡思乱想或者空洞想象,教师需要提供具体诗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同中探异式互文,即关联题材。中国的古代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情感蕴含哲理,题材丰富多彩。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送别诗、爱国诗等都有所涉及。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学习并记忆古诗,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日常表达中运用古诗词,还能使他们掌握古诗的规律,从而使古诗学习更加系统化。

第三,以人为本式互文,即关联诗人。古诗阅读教学通常更注重诗歌本身的学习,容易忽略对于诗人的感知。基于大量的诗歌阅读经验,其实不难发现,同一诗人所创作的诗句向我们传达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有相似之处。同一诗人的诗作互文阅读,是我们与诗人心灵展开时空对话的桥梁。

第四,拓展延伸式互文,即关联生活。掌握一首古诗后,学生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这是教师在古诗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古诗不能与生活产生关联,极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古诗教学时关联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语言的运用、文化的传承”目标。

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互文性”阅读策略,有助于“延伸”古诗的生命,使古诗阅读教学绽放出别样光彩。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关联
互文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智趣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