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引领,培植“有爱”教育

2021-01-05 22:41张妍琳李航
教育家 2021年50期
关键词:小宇班级幼儿园

张妍琳 李航

治教育人,先修己身。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追求进步、不懂得修炼自我,就无法做好教育工作。

秉承“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以“尊重儿童,解放天性”为办园理念,以“共创有爱的地方”为愿景,依托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中塑‘有爱’师德师风”课题的研究, 深化幼儿园有爱文化建设,培育具有爱的情怀和能力的“有爱”教师,营造有爱班级,构建有爱家庭,养育有爱儿童,缔造人人心生向往的“有爱”园所。在“有爱”的氛围中,体验幸福感。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 王红岩

园长“向前一步”,将“爱”融入管理

杨镇中心幼儿园这个有爱的大家庭有三位园长,她们真心付出、勇敢向前,做出爱的表率、爱的承诺、爱的思考。

走进幼儿园门厅,会看到“这里是有爱的地方”八个大字。这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园长王红岩指导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学期开始前的部门工作会上,她提出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园所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各部门管理的琐碎事情也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应该“向前一步”,工作需要有标准、有评价。所谓“向前一步”,就是按制度办事、按标准看效果、按评价找不足、按不足看追踪、按追踪找质量。这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爱意管理”的方式方法。会后,她积极参与各部门“用心保障,为爱护航”工作评价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工作,帮助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

副园长何文英主管党建、工会工作,幼儿园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她的“有爱故事”。每学期初,她根据各岗位人员调整,和工会委员们忙着调换床位,为教师们午休提供保障,还积极为孕妇教师、年岁较大教师调配“爱心”下铺床位。

副园长李曼主管后勤总务工作,涉及园所安全、食堂安全、卫生保健等。面对繁杂的事务,她总是马不停蹄。当教师因为嗓子发炎就医,她紧急联系其他教师进行补位工作,还牵挂着生病教师的身体状况,送去贴心关怀,让生病教师感动不已。在三位园长“爱的故事”的影响下,全体老师一起向“有爱”教师昂首迈进。(倪喆)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是幼儿教师的真实写照。15年的岁月在绘声绘色的活动和童真有趣的游戏中悄然而过,留下了我与孩子们的故事。

俊俊一开始不参与班级活动,我也尊重他的选择。后来,我发现俊俊对于班级玩具的探索结束了,在讲故事时,他会搬来小椅子和小朋友一起听,也会参与有意思的活动。一节音乐活动课上,“狗熊”要去偷“蜜蜂”的蜂蜜,当“蜜蜂”去追“狗熊”时,“狗熊”要找地方藏好“装死”。我作为“蜜蜂”要去捅一捅“狗熊”,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死掉了”。每个被捅到的小朋友都特别兴奋。玩到第三次时,我听到了哭声,发现是俊俊一动不动地趴在柜子后面,哭得伤心。我问了原因才知道,因为“蜜蜂”已经三次没有捅到他了。

经过这件事,我感受到只要活动有趣就能吸引孩子们,也体会到关注每个孩子情感变化的重要性。于是我将活动设计得更加夸张。俊俊后来每天都参与活动,不再跑闹、不会把材料连筐带纸扔个底朝天。区域活动结束时,他美美地来找我:“高老师,你看我捏的恐龙怎么样?能不能展示?”

幼师生涯里,我遇到的每个孩子都很有趣,每个孩子和我的“有爱故事”都很精彩。我享受着他们带来的惊喜,用生命和爱聆听花开的声音。师爱是厚重的,它承载着使命,饱含着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师爱是绵长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热情,而是持之以恒地给予孩子陪伴。(高洋)

因爱而聚,塑造快乐成长的家庭文化

因为愛,我们从两个人变成三口之家,成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会玩”的爸爸,帮孩子建立自信。成为父亲后,球爸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好父亲——既要是会玩的朋友,又要是严厉的长辈。“爸爸,我不会拍球,也不想玩。”球球逃避不熟悉、不擅长的游戏。“儿子,爸爸是篮球高手,走,跟我比赛去。”“我不会!”球球有点着急。“我能拍5个,信不信?”没等孩子表态,球爸就开始表演,还自言自语说着拍球方法。球球看着爸爸拍球,跑去搞破坏。“呀,你这破坏大王,肯定是因为一个都不会拍嫉妒我!”球爸装作生气地说。“拍一个我还是没问题的!”球球不服气,开始展示自己的能力。拍球练习就这样开始了。

“有趣”的妈妈,陪伴孩子成长。球球两岁两个月接触到故事书《葫芦娃》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了“葫芦迷”。听故事、讲故事、演葫芦娃等,连生日蛋糕都要葫芦娃。作为妈妈,我理解他的需求,支持他的想法,变成有着百宝锦囊的“蛇精”妈妈。

培养“爱探究”的宝宝。培养探究能力可以从“示弱”“多问为什么、怎么办”做起。我经常会问:“球球,这个妈妈不会,怎么办呀?”球球会跑过来说:“妈妈怎么了,我看看。”还会安慰我:“别着急,一起想办法。”虽然,是由我引导着解决问题,但孩子知道了遇到问题总有方法解决。他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变得自信且乐于助人。

我们在共进的每一餐、走过的每一条路、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中感受幸福。(王益楠)

凝聚力量,合力护佑成长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用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亲近。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彼此关怀。在教师们的引领下,我们的班级团结友爱、朝气蓬勃、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都是教师的小帮手,喜欢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有集体荣誉感,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

班里的哲哲拖拉严重、语言表达不清、社交能力弱,虽然已经升入大班,但他不会穿裤子、鞋也常穿反、吃饭挑食、总是跳来跳去。开学初,妈妈表示希望教师多关注一下哲哲。和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后,班级三位教师制定了帮助哲哲成长的方案。大家分工合作,韩老师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帮助,教孩子穿鞋、穿衣、如厕,通过演示、鼓励,让哲哲自己尝试,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同时,教师们也及时将孩子在园情况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放手”。在大家的努力下,哲哲取得了进步。

我们深知培养整理能力对于大班孩子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三位教师统一思想、分工合作。韩老师监督幼儿每日整理衣柜,张老师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整理的重要性,我负责与家长沟通,激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整理事务。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是家园共育的结果。本学期,班级被评为幼儿园好习惯示范班,孩子们获得了成就感,也拉近了教师和家长间的距离,家园工作更加和谐。

和孩子、家长建立深厚的感情,成为朋友,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集体中释放着自己的能量,为班级荣誉添光加彩。(郭晶)

尊重个性,给予特别的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当我们心中满是对孩子的爱,会觉得工作有着动人的光彩。对孩子们而言,最好的爱,是理解、鼓励与支持。

在陪伴涵涵成长的两年里,我看到她聪明、热情、喜欢阅读,但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很多小朋友接受不了涵涵的情况下,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她相处。有时会像对待小宝宝一样哄她、为她编童话,有时会像对待成人一样和她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我努力了解她的表达方式、理解她的行为。

小宇是个慢吞吞的孩子。午睡起床后,会一直抱着裤子,当老师提醒他赶快穿上时,他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掏出裤腿,翻到正面,找好位置伸腿,而是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师,露出“我不会,老师帮我”的表情。自从我发现小宇有能力自己穿衣服时,就对其他小朋友说:“小宇长大了,能自己穿衣服,大家不需要像照顾弟弟那样帮他了,对吧小宇?”我也会一步一步提示小宇如何整理裤子、鞋子,将他的进步分享给家长,鼓励家长多认可、少“出手”。小宇的自理能力逐渐有了进步。

涵涵和小宇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性格互补。当发现涵涵主动接近小宇时,我走近他们,观察他们的互动。涵涵会热情地帮小宇换鞋,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拉小宇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涵涵不懂得小宇有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宇不知该如何拒绝涵涵的安排。久而久之,小宇开始躲着她。于是,我开始从旁协助,教他们如何去表达,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每次活动前,我把他们叫到一起,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计划、了解对方的想法,引导他们合作游戏。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他们特别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张幸伟)

用爱温暖童心,照亮前路

“我们要多关注小雨,她父母离婚了,平时奶奶带。”听了张老师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也许是家庭原因,小雨比其他小朋友更小心翼翼,不主动和我们交流。“小雨,早上好!”每天早上我大声地和她打招呼,并弯下腰抱抱她。“贾老师,早上好。”她会微弱地回应。“小雨,你的衣服好漂亮啊。”听了我的话,她的嘴角微微翘起。小雨喜欢画画、做手工,我告诉她:“如果你想分享,就看着老师,坐得直直的,这样我就能接受到你的信号。”自从有了这个约定,小雨每天都给我发来信号,我也成功接收。渐渐地,她的语言越来越丰富,笑容也越来越多。临近母亲节,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关于妈妈的儿歌,唱到“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感谢妈妈给我温暖的家”时,小雨眼眶红了。我猜她是想妈妈了,于是轻轻地抱抱她,和大家说:“还有哪些人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试着改改这首儿歌。”小朋友们纷纷开始改编,小雨也开始尝试,我一直陪在她身边直到她的情绪恢复平静。后来,小雨经常主动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变得自信、开朗、乐观。

对我而言,“有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对小朋友们尽心尽责,对工作任务倾尽全力。在运动会、儿童节等大型活动中,我完善活动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组织教师学习海森高系列课程;完成亲子运动游戏推送任务;承担党团员微党课资料收集整理和文本推送工作。如今,我在杨镇中心幼儿园这个有爱的地方已经工作了十年,我愿意和小朋友们、教师们一起书写更多有爱的故事。(贾晓青)

家园共育从“有心”开始

新学期是教师与家长建立密切关系的关键时期。许多家长担心幼儿不熟悉教师,对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帮助孩子发展等问题十分焦虑。教师应关注幼儿发展和家长的需求,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与家园关系,这是让家长支持班级和园所活动的基础。

巧用小视频。家长关心幼儿在园的生活与活动,可以用小视频记录下幼儿的情况发到班级群。当家长担心幼儿吃不饱时,单独录制视频说明幼儿进餐情况。对能独立进餐、养成良好常规的孩子們提出表扬,让家长减少顾虑。

发送暖心短信。对幼儿未来园情况及时追访,当幼儿身体不舒服时给出暖心建议。告知家长幼儿园的丰富活动,表达对幼儿早日来园参与游戏的愿望。

真心爱护幼儿。教师要及时处理幼儿的特殊情况。例如,冬季午睡起床后,文文没有及时如厕,排在了裤子里和床上。教师及时将孩子清理干净,用自己的棉衣围住幼儿。在晚离园时,叮嘱家长准备冬天的换洗衣服。

不放过细节。中班是孩子迅速成长的时期。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幼儿更换小白鞋;入秋时提醒家长为幼儿带护手霜;换牙期关注幼儿牙齿整齐度和健康状况。教师关注幼儿的细微变化,会让家长感受到用心,能放心将幼儿交给教师。

收集幼儿成长点滴。孕育二胎后,辰辰妈妈对辰辰感到愧疚和自责。教师了解情况后,更加关注辰辰的心理变化,将辰辰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搭建作品与家长分享。辰辰妈妈了解到孩子的兴趣,有意识地陪伴孩子。辰辰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变得更自信,愿意与同伴沟通。

当教师用真心和细心温暖孩子、感动家长,用智慧开展工作,能将家长变成助手。当班级有活动时,家长会积极报名参与,协助教师组织活动,使家园工作顺利开展。(鲁建娇)

找对方法,引导幼儿发展

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由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教师需要用爱来浇灌幼儿的成长。创建有爱班级,是我们三位教师的初心。我有15年的幼教工作经验,熟知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课程需要。孙老师刚刚工作一年多,课前准备十分下功夫,尽力开展好每一项活动。徐老师担任保育工作三年多,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我们默契配合,时刻为对方着想,也影响了孩子们。琪琪在洗手的时候说“帮帮我”,妙妙赶紧上前帮她撸起袖子。“我的鞋子穿不上”,乐乐立刻来到蔓蔓身边帮助她。

班里的杨杨从来不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内向的她不愿意开口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当她穿着粉色裙子来园时,我们夸奖道:“杨杨你今天可真漂亮,给你梳个小辫子吧!”那一天,杨杨总是开心地照镜子、偷笑。教师的关注逐渐改变了杨杨,儿童节班级登台表演时,她大胆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我们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只要用对方法,他就会有所改变。

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在“种植花生乐趣多”活动中,挑选种子、翻土、播种、盖土,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的全过程,培养了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究意识与责任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在“神奇的泡泡”活动中,幼儿通过吹泡泡感受大小的不同,尝试吹出大泡泡。我们还一起制作了泡泡水,讨论在水中加些什么能让泡泡又圆又大。在探究活动中,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通过歌曲《吹泡泡》《泡泡画》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本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喜爱,教师们认真备课、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跟家长沟通孩子们的点滴变化,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让爱在班级里蔓延。(李明明)

猜你喜欢
小宇班级幼儿园
班级“无课日”
猜猜我是谁⑨
猜猜我是谁⑤
济公与飞来峰
猜猜我是谁
爱“上”幼儿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想念幼儿园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