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5 21:42邱静
求知导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小学都逐渐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个性化教学与针对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52-03

作者简介:邱静(1988.5—),女,江苏昆山人,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引 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体现着巨大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抒发自己的意见,还能使他们在合作學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借鉴其他成员的优点。本文将从小组合作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予小组不同的学习主题与学习任务,使小组成员能够实现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点,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竞争模式。教师组织各小组开展良性竞争,为竞争小组分配相同的学习任务,最终根据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用时长短进行评价,并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同一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实现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并在竞争的过程中灵活调整自己的状态与方法。第二种,伙伴模式。教师组织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使其共同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合作教学理念不完善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善,尤其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活动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较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方法,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流于形式,整个小组合作活动以及学习任务都不够深刻,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时并没有掌握好节奏、把握好时机,导致小组合作的教学任务、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相符,这样也无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最后,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践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采取该方法,这样会造成合作教学模式的滥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教学实践过于形式化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过于形式化的问题,这些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内涵与正确应用方法并不了解,只要是课堂中的问题都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解决。这种教育方法过于强调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变化都被忽略。除此以外,还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循环“提问—讨论—回答”的模式,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不佳,也并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与小组成员开展有效的互动,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生是初次接触专业的数学知识体系,对他们而言,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之前很难形成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始终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则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出现走弯路的现象,导致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小学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任务的针对性,使得小组内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能够在其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时帮助每个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都是单一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知识重点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似乎就只是围绕教师与被提问的学生而开展,其余的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感,最终导致教学效率降低。而合作教学就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以及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每位学生在小组中又负责不同的任务,组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的形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现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放松,进而保持积极的态度,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象化,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内涵。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谈论将数学知识分解,使其变得更加直观,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同时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无论对小学生的学习还是长大之后的工作生活来说,团队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就教师布置的小组学习任务进行交流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能够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团队发展的同时展示自己的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落实科学分组

要想落实合作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就要依据科学性的原理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促进每一位组员的进步。每一个小组中应由不同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管理,让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自我展示与进步的机会,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进行小组任务安排的时候,应该遵循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原则,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该重视任务的实践性与合作性,也就是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问题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保持任务的复杂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来说,教师可初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在组队时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含有不同等级的成员。教师在设计小组探究问题时也应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得组内各等级学生都能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二)明确讨论主题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还应该让小组明确讨论学习的主题与目标,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根据讨论学习的主題,教师还应该为小组设计和布置相应的学习探究任务,帮助不同的小组明确学习的主题与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的突破,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提问情境与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比如,在进行“时、分、秒”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并掌握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最终实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分别对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以及时间描述进行观察与阐述,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基本概念,之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就可以提问相应的问题,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明确不同时间单位的关系与应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除此以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能够给予学生自由且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学生之间就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聆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形成一种相互学习与纠正的关系,最终实现共同进步。而数学教师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指导功能,并在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客观看待学生的意见,注意自己的纠正态度与方式,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

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口算,并且能够理解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采用计算与口算的方式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概念,逐渐增加教学的难度,并引入不进位的算法技巧。当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解决课堂中的计算问题,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以及对新计算方法的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教材示例中“39+44”的探究任务,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最后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小组讨论出的计算过程。在小组展示完之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再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最佳效果就是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与良性竞争,这样就能够构建一个同学互助合作的机制。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改变之前单纯评价个人表现的方式,应该将小组合作表现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应该从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讨论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自我反思情况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之后再从表现优异的小组中评选出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学生的个人发展。

比如,当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可以让组内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也可以让小组之间分享研究成果并互相给出评价,这样能够丰富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研究,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结 语

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创新组内合作模式,设计有层次的讨论问题,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红军.刍议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刊),2018(6):145.

[2]赵贞.利用合作学习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5):152.

[3]葛永良.浅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与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02-103.

[4]卢奕乾.利用合作学习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刊),2017(5):192.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