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鲜明的动物形象 体会独特的情感表达

2021-01-05 08:17叶媛媛
考试周刊 2021年96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情感表达

摘 要: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动物”编入三篇富有特点的课文,富有特点。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呢?文章通过解读单元的语文要素,细读每篇课文,提出了一些单元建议。

关键词:动物形象;情感表达;文本解读

一、 解读单元要素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围绕“动物”设置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猫》《母鸡》《白鹅》。另有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在“表达情感”的角度上,我们曾经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接触过。在学习要求上,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强调了“初步体会思想感情”,而本单元重在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感情”的。第一单元指向体会情感,而本单元指向表达方式。从语文要素的安排上看,从关注情感到关注写法,难度加大,呈现了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段要求。对于阅读要素的落实,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 感性为先,体会情感。虽然阅读要素指向表达方法,但是学生读文,首先要深入语言文字,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最先印刻在脑海中的是对于小动物的形象以及作者对于动物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

2. 理性为主,体会写法。不仅要体会情感,更要学会情感的表达方法。对本单元中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或者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受作家的语言特色。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就明确指出了“明贬实褒”的这一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教材中展示的三个情境,提示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进行介绍。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因此,本单元的习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介绍动物的特点,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表达需要,明确习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使学生的表达更有对象意识。第一个情境是小羊不见了,请小伙伴找小羊。那么可以着重介绍这只小羊的独特之处,如外形独特、声音独特、走路的姿态独特等。第二个情境是“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那么必须讲清楚小狗的生活习性,如脾气、饮食、睡眠、外出时间等。第三个情境是请同学收养我的小猫,那么除了介绍小猫的外形,更要写清小猫的趣事,突出我对小猫的深厚感情。

二、 细读课文内容

如何将语文要素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训练中呢?三篇散文分别表达了对猫的疼爱,对母鸡的敬佩,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老舍先生的《猫》全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前5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围绕着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进行描述。分别讲述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既胆小又勇猛等特点。这三个方面看起来相互矛盾,却极好地表现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从“猫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和“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两个方面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那么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呢?课后习题给我们指出了方向。第一题指向课文内容梳理,第二题指向情感体会,第三题指向表达方法以及读写结合,第四题的阅读链接指向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的表达方法。

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特别喜爱小猫,这份喜爱体现在具体事例的描写中。比如写任凭怎么呼唤,猫也不肯回来。这里作者把猫当作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又如在作者写作时,它会踩上几脚“小梅花”。作者不但不生气,还很喜欢。此外,作者对猫的叫声的长短、粗细、变化都了如指掌。在写刚满月的小猫时,选取了“摔跟头、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荡秋千”等事例,虽然它所到之处花折枝落,但是作者却说它“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字里行间,小猫就像一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由此可见,课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事例,便为我们展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疼爱。那么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呢?

1. 口语化表达。老舍先生语言平实,就连“语气词”读来也韵味十足。“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夜不回家呢?”“吧、呢、啊”等语气词多次出现,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和怜爱。

2. 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如猫“成天睡大觉,小猫让院中的花草枝折花落、遭了殃”。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它,实际上课文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3. 善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当作任性的孩子来写,甚至把它的脏脚印比喻成“小梅花”。

课后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分别选入夏丏尊、周而复两位先生的《猫》的片段,进一步带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前者重在写人们对猫的态度,表达一家人对猫的情感变化,对猫的喜爱实际上是对逝者的思念。后者重在写猫的外貌、神情以及动作,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位作家同写猫,在比较阅读中更好地落实“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借助泡泡图,让学生读文、思考、感受、交流、碰撞,将所思所得填入图中。

《母鸡》一文有着清楚的情感线索,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从讨厌变为不敢讨厌。

课文前3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如善用夸张手法,写母鸡下蛋时,就连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第4~10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了当母鸡成为一位母亲之后,它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如母鸡为小鸡找食物,教它们啄食、掘地、洗澡的本领,保护小鸡的安全,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敬佩。文中的兩处对比值得我们关注:

1. 小鸡和母鸡的样子对比。小鸡肚子都圆圆的下垂,母鸡却消瘦了很多,体现了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2. 母鸡对公鸡的态度对比。原先是“永远不敢反抗公鸡”,现在是“主动出击,连大公鸡也怕他三分”。体现了母鸡成为一名母亲之后的勇敢。

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母鸡的讨厌和喜爱之情的呢?

1. 先贬后褒,欲扬先抑。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从讨厌到敬佩,前后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伟大母爱的赞颂。

2. 用词严谨。对于母鸡的英雄形象的刻画十分准确。

3. 直接抒情。如“我一向讨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等语句毫不掩饰地体现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

同一位作家,不同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借助表格,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情感表達三方面,进行细致地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口语化的表达;都最终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猫》一文着重写前面猫古怪的部分,《母鸡》一文着重写后面的母鸡成为母亲的部分。在语言表达上,《猫》一文采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而《母鸡》一文则通过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对母鸡的赞美和敬佩。在情感表达上,《猫》通篇表达喜爱之情,《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

《白鹅》一文选自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全文选用了由总到分的结构,开篇就给我们留下了白鹅高傲的印象。第二部分,一个过渡段总起,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层面来体现白鹅的高傲,读来妙趣横生。

在体会叫声的高傲时,要抓住四字词语,如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引吭大叫等;在写步态高傲时,作者用鸭的步态进行了对比;在写鹅的吃相时,着重描写了“三眼一板”的吃法。课后习题中要求将体现鹅高傲的词语抄写下来,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富有趣味的笔调。作家丰子恺语言风趣幽默。比如鹅“架子十足”,是“鹅老爷”;我们“不胜其烦”。这样的词语看似含有贬义,其实是在赞美白鹅。它叫声高傲是在看家护院;步态高傲是从容自信;吃相“三眼一板”是一丝不苟、遵守原则。这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充满风趣,充分体现了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本课要在反复的朗读中层层推进,读出趣味。

课后还安排了“阅读链接”,研读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经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在结构安排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公鹅》一文,作者开篇揭示了鹅有“海军上将”的派头,然后从走起路来“慢条斯理”,指挥战斗将帅之才,维护主权王者风范,三个方面呼应。在描写手法上,两位作家都注重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鹅更多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在语言表达上,都善用反语,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白公鹅》中说鹅经常偷吃鱼饵,还干着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的勾当,他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毫不掩饰对白公鹅的欣赏和喜爱。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有同一作家,描写不同动物的;有不同作家,描写同一动物的。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梳理总结。“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以物喻人的十个词语。体会冒号的用法,表示解释和说明。语气词的学习重在让学生认识其特别的表达效果,可以穿插在习作教学中。“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罗隐的《蜂》,诗人通过小动物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情,也与本单元语文要素吻合。

三、 教学建议

(一)关注文本特质

这一单元都是名家散文,不能忽略朗读。作家语言平实或者风趣幽默,唯有朗读,方能品出其中的韵味。通过教师引读、学生带读等多种方式,将学生逐步建立起与文本的链接,打通情感壁垒,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关注对比阅读

本单元还编排了两个“阅读链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作者表达手法的独特性。这种比较性的阅读方法,也将会成为学生的阅读经验,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三)关注读写结合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在《猫》这课的课后习题安排了小练笔“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其他课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例如《白鹅》的教学,学习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后,请学生挑选一个喜爱的小动物根据它的特点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写一两句话。仿照《母鸡》先贬后褒的写法,写一写刚看到仙人掌丑陋的样子,和了解了它耐旱特点后态度的变化。

(四)关注特殊表达

学生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对文中一些独特的表达可能不一定都能理解,教师要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比如老舍先生善于运用北京口语,却又雅俗共赏;丰子恺先生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白描手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并适当点拨,让他们能读得自然、流畅,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在备课时我们要以比较性的视角实现单元整体教与学的精心设计和不断升级。以整体的思维将语文要素在相应的精读课文、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中逐步、深入地落实。

参考文献:

[1]叶兆芬.确立多重对话 发掘教学价值:例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12):46-47.

作者简介:

叶媛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情感表达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