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田亚明,许艳平,王越,张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疾病,是由于结肠或直肠远端的肠管持续性痉挛,粪便淤积于近端结肠部位,导致肠管扩张和肥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腹胀、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患儿发育;重症者可导致肠炎、休克等危及生命[1]。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案为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其具有创伤性小、出血少、疤痕小、神经损伤小等特点,但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禁食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造成患儿机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消耗,进而影响患儿术后营养状态和胃肠功能的恢复[2]。本文旨在观察早期营养管理方案联合游戏互动模式对HD术后患儿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HD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后患儿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在3个月~12岁,平均(6.13±3.25)岁;疾病类型:短段型12例,长段型9例,普通型42例。观察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在4个月~11岁,平均(5.67±3.30)岁;疾病类型:短段型14例,长段型10例,普通型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HD诊断标准[3];符合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手术指征;术前均有需辅助排便、便秘症状;所有患儿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伴有严重胃肠疾病;患儿近期接受过营养支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基础管理和常规饮食,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病房内维持适宜温湿度,注重保暖护理;术前7~14 d进行巨结肠灌洗,术后进行胃肠减压,每日3餐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饮食。
观察组给予早期营养管理方案结合游戏互动模式。早期营养管理:(1)营养评估:医生和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当天,给予患儿营养状态全面评估,根据患儿不同程度的营养状态制定针对性营养支持方案。(2)术前营养支持:术前14 d对患儿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少渣饮食,每天给予巨结肠灌洗;术前3 d给予肠内营养剂,每天(90~120)ml/kg;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饮。(3)术后营养支持:术后检查各导管引流是否正常,根据患儿胃肠减压的情况确定拔管时间,24 h内进行经口喂养,喂养时给予少量温水,再根据患儿年龄进行不同剂量的小百肽口服。3岁以下患儿150 ml/次;3~6岁200 ml/次;6~10岁250 ml/次;>10岁患儿300 ml/次;患儿可普通饮食后逐渐降低小百肽用量。
游戏互动模式:(1)环境护理:责任护士需保持病房内清洁,调整光线,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在18~22℃;布置游戏病房,在室内可摆放气球、遥控汽车等卡通玩具,同时配备儿歌、动画片等。(2)游戏类型:手术前后,责任护士设定患儿游戏时间,时长为1 h,在此时间内,护理人员可扮演动漫人物、老师、朋友等与患儿沟通交流;指导患儿与其他患儿一起进行捉迷藏、唱歌、跳舞、剪纸等游戏。(3)游戏互动:责任护士邀请患儿与家属共同参与游戏,让患儿互换角色,体验医生看病等情景,帮助患儿放松心情。
1.3 观察指标(1)营养状态:干预前后分别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管内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抽取患儿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抗凝管内,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2)胃肠功能:责任护士观察并记录患儿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电解质紊乱、低血糖、排便功能障碍、小肠结肠炎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SP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PA、ALB、TP、Hb水平比较,P>0.05;两组干预后PA、ALB、TP、Hb水平比较,P<0.05。
images/BZ_66_387_386_2175_457.png观察组 干预前 64 102.44±10.25 27.49±4.25 45.81±5.73 120.44±10.59干预后 204.39±12.46 43.71±4.65 68.09±6.04 172.84±11.07对照组 干预前 63 102.50±10.31 27.51±4.30 45.83±5.77 120.51±10.62干预后 137.26±12.55 30.55±4.70 52.77±6.02 130.24±11.03
表2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比较(,h)
表2 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比较(,h)
两组干预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比较,P<0.05。
images/BZ_66_396_1007_2154_1078.png观察组 64 11.25±2.44 17.22±4.38 19.27±3.21对照组 63 19.35±3.74 30.07±4.55 35.79±4.86
表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HD患儿是由远端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出现胎便排出延迟、便秘腹胀、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由于患儿长期腹胀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吸收,进而造成患儿消瘦、贫血、发育迟缓[4]。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对病变结肠进行处理,其可了解腹腔的整体情况和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创伤性小,利于降低排便功能障碍、切口开裂等风险。但HD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能量需求量较大、储存量小、代谢较快,因此,术前禁食禁饮,易造成患儿代谢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5]。
HD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后,患儿机体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肠道细胞受损,进而影响患儿营养吸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PA、ALB、TP、Hb水平、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早期营养管理方案结合游戏互动模式干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营养状态。分析认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常规饮食管理,通过进食高蛋白、高营养的物质,可缓解营养不良症状;但其缺乏针对性指导,未做到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儿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改善不显著。给予早期营养管理干预,通过针对性饮食管理,对处于母乳喂养的患儿应对母亲的饮食方面进行干预,达到改善乳汁质量的目的;如患儿已接受普食和辅食的情况下,在营养评估后制定营养餐,可尽快加强体质,提高营养状态[6]。在术前进行两周巨结肠灌洗,可缓解腹胀便秘症状,为术前提供肠道准备,达到肠道清洁效果。通过对患儿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和消化道生理特征更为契合,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提升消化液和激素的分泌水平。术后给予患儿小百肽营养支持,其属于肽类配方,可快速纠正负氮平衡,57%的脂肪来自于中链甘油三酯,供能高效,易于吸收;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主要源于乳清蛋白,可促进胃排空,降低反流风险;小百肽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性,增加肠道血流,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术后给予患儿早期营养干预,可加快胃肠道动力的恢复,尽早适应胃肠功能,保护胃肠黏膜,进而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7]。HD患儿入院后至手术治疗期间需做较多的术前检查及准备,易对患儿心理、生理造成创伤,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游戏互动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主要途径;参与游戏中可使患儿忘却痛苦,促进其身心发育,增进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参与捉迷藏、唱歌等游戏,可增强患儿的沟通能力,与同病房患儿建立友情,降低陌生感[8]。通过角色互换游戏,护理人员可及时观察患儿的心理状态、情绪,引导患儿主动模仿医生看病、打针的游戏,利用游戏进行健康教育,可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9]。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早期营养管理方案结合游戏互动模式干预,通过建立游戏活动室和参与游戏活动,可减轻患儿不适感和疼痛感,增强心理适应性,提高配合度;通过早期营养干预,可刺激胃黏膜生长和胃酸的分泌,当进食蛋白质物质时可激活神经系统,使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进而刺激胃泌素释放,增强胃动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首次进食时间,提高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早期营养管理方案联合游戏互动模式通过针对性营养方案和游戏互动对HD术后患儿干预,可提升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