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在复法大方中的运用

2021-01-05 22:42陆瑞敏张迪邹天远王梦薇许宗颖王文雅张雪丽陈萌
环球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鳖甲卫气桂枝汤

陆瑞敏 张迪 邹天远 王梦薇 许宗颖 王文雅 张雪丽 陈萌

1 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机理

桂枝汤是治疗中风表虚证的主方,有“经方第一方”之称。从桂枝汤“阳浮而阴弱”的脉象,可以反映出“卫强荣弱”的病机。伤寒之前,营气虽和,但已虚弱,血的外达内收均不足,卫气失于资助,构成了受邪的基础。伤寒之后,卫气不和,因郁而强,腠理失司,津液过早外泄,营气更加虚弱,导致了病情的迁延。这一过程体现了营气对血脉内外体液的调节作用,营卫二气与体液存在对应关系,即营血一脉、卫津一体[3]。

桂枝与芍药是经方的两大核心药物,前者味兼辛甘,后者味兼酸苦,恰好符合《黄帝内经》中阳药、阴药之分。两者配伍甘草后,体现了“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思想,更倾向于补虚。桂枝助阳通阳,芍药益阴泄阴,不仅可增强卫气“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还可以恢复卫气“司开合”的功能[4]。营卫二气运行正常,则机体处于恒动平衡状态,促使血、津、液不断输布转化,以满足人体的需要。鉴于这种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使桂枝汤不仅应用于外感疾病,还广泛用于内伤杂病中。

2 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在仲景复法大方中的应用

2.1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该方一直备受争议与诟病,如柯韵伯谓其“其方味数多而分两轻,重汗散而畏温补,乃后世粗工之技,必非仲景方也”[5],“且用药至十四味,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而尤在泾谓之“合补泻寒热为剂,使相助而不相悖,庶几各行其事而并呈其效”[6]。多数医家认为该方治法有度,示人以法,为复杂性疾病、复杂性证候群提供辨治方法,值得后人揣摩[7-8]。

该证发生于“大下后”,且伴有“泄利不止”,此时阳虚无力鼓动气血于脉内,故见“寸脉沉而迟”。相比桂枝汤证的营卫气血不足,此时卫气更虚,四末失温,故而“手足厥逆”。阳虚邪陷,清阳不升,运化失司,“泄利不止”,进而阴液亏虚、肾精不足,故见“下部脉不至”。内陷之郁热(虚热)加上少阴经之虚热上炎,以致“咽喉不利”,煎灼肺阴,而“唾脓血”。该方虽身处厥阴,但广涉六经,辨证属阳虚邪陷,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者[9]。

麻黄升麻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桂枝汤、越婢汤、理中汤、肾着汤的合方。用桂枝汤调和周身营卫、气血、津液。用越婢汤驱除腠理之间邪气,通调三焦水道,使营卫二气周流通畅。用理中汤调理中焦气机、除郁热,恢复化生之源。用肾着汤温化太阴寒湿。加升麻以助透邪达表,加知母以助清热,玉竹、麦冬养血滋阴、补亏损之阴。由此可得,麻黄升麻汤温补与清泄兼施、滋阴与助阳同用、益气与活血相结、升清与降浊并行,巧妙处理了气血阴阳亏虚与痰、湿、瘀之间的关系[10]。

2.2 薯蓣丸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虚劳乃是多种慢性虚损性、消耗性、进行性证候的总称,以气血阴阳不足、五脏亏损,尤以脾胃亏损为病机。而“风气百疾”是“风病”与“气病”多种证候的统称[11]。“风病”指与“风”有关的多种杂病,包括“内风”,如中风、头眩、惊悸、癫狂、历节等。“气病”则是指气机失调的多种症候,包括上气、上气鸣息、少气、结气等症候。二者均伴有“虚劳”症候,以“虚劳”候为主症[12]。

“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卫气行于脉外,对周身发挥着防御卫护、温煦充养等作用;营行脉中,“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泌其津液为血,濡养全身经脉、皮肤、肌肉,营卫周流对维持人体气血津液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信息调控等发挥重要作用[13]。“虚劳”既以脾胃亏损为主要病机,气血生化无源,营卫自然不足,故易感“风气百疾”,表现为“虚劳”,日久影响营卫气化运动,产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需用薯蓣丸补虚、祛风、破瘀、化湿。

本方叙症甚简,而药物高达21味,但组方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为桂枝汤、炙甘草汤、肾气丸、小柴胡汤和侯氏黑散的合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津液;以干姜代生姜,与诸补虚药相合,更能温补中焦脾胃、壮气血生化之源,使营卫俱健而风邪难干[14]。故用炙甘草汤补阳益阴,更补气血阴阳之不足;用肾气丸调补肾阴肾阳,平衡阴阳,化气行水[15];用小柴胡汤祛风开郁,疏通三焦;用侯氏黑散养血息风[16]。

此外,本方重用山药(三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大枣(百枚)等甘味药物,体现《黄帝内经》中“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的理论。山药用量独重,《本经》载“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有平补肺、脾、肾,阴阳兼顾之功;甘草与山药起协同作用[17],《本经》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就是应用甘草的补益之功;大枣“安中养脾”“补少气、少津液”。三味药均属于阴阳双补之品,合用甘温益中、大补脾胃,切《黄帝内经》中“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论,体现敛阴固阳的治疗原则,与桂枝汤相辅相成。桔梗与柴胡、当归、芍药等气血分药并用,以通行全身气血;与杏仁、白蔹同用,下气开郁;大豆黄卷益气宣胃,散风取湿。

2.3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病疟……此结为癥瘕,名为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用于治疗“癥瘕”“疟母”等病症。疟母乃是邪气由外到内,郁结于少阳,迁延日久,正气渐衰,气血耗伤,假血依痰而成[18],以气血阴阳虚衰,气郁湿阻为病机;故用鳖甲煎丸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气血水同治。

现代研究,鳖甲煎丸具有抵抗肿瘤、治疗纤维化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尤以治疗肝纤维化效果显著[19]。肝纤维化以血液循环障碍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和变性为病理基础,而鳖甲煎丸可以改善血管微环境[20],该过程离不开营卫二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在内而卫之守,卫在外而营之使,二者互根互用,阴阳相贯,循环往复,周流不息,如环无端,这种动态互化的平衡状态,使脉有所充、津有所养,血管通畅滑利[21]。而桂枝汤中的桂枝“温通经脉,透达脉络”,芍药“通血脉,除血痹,和营血”,二者相伍,更可酸甘化阴、敛津补营,治疗病在营分兼有瘀滞之证。

该方共25味药物,是仲景制方中用药最多的药物。此方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三方为基础方,配伍软坚散结消癥药和活血祛瘀利水药而成[18]。以小柴胡汤化裁(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和解少阳,透达半表之邪,清泄半里之热,助正达邪,切少阳之病机,调少阳之气机;以桂枝汤化裁(桂枝、芍药)调和营卫二气,桂枝助阳通阳、温通血脉,芍药益阴泄阴、和营调血,促使血、津、液不断输布转化,并以干姜易生姜,防生姜走散,携诸药迅猛之力,耗散气血,使气血阴阳更虚,甘草、大枣虽调和诸药,但恐其碍于攻伐之力,故去之;久郁必然生热,以大承气汤化裁(大黄、厚朴、芒硝)峻下热结,况大黄更有“癥瘕积聚”“推陈致新”之功用。

2.4 大黄虫丸

3 后世医家对调和营卫之法的发展

后世医家李东垣为善用大方者,所制方剂药味常20味左右,如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草豆蔻丸等。虽组方较大,但多而不乱,互相联系,用人参、黄芪、甘草等温补之属补益脾胃,再加柴胡、苍术、防风之类升发脾胃清气,使水谷精微源源不断输布四肢百骸,与东垣“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补益脾胃,气旺血行,充养营卫,以达调和营卫的目的。而后世医家对东垣之方的应用,也已然不仅仅局限于脾胃病的治疗。

清代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多维辨证,结合临床对营卫气血理论创造经发挥,虽“处方轻灵”,但也有多味少量、攻补兼施、大方复治的制方特点,如周痹换通丸、血络瘀胀丸等。吴鞠通更是在仲景、叶天士的基础上提出“血络”“气经”理论,使营卫气血进一步从病位上加以区分,并提出“血络”的治疗原则,“治络治以缓,缓则用多而分量少”,多味少量、数法并行、大方复治,剂型上用“丸药”缓化[25]。

4 讨论

目前气温正处于温暖期,临床疾病谱以内伤杂病为主[26],很多属于慢性疾病,涉及多个脏腑,寒热错杂,虚实兼夹,病情复杂;而针对一些疑难杂症,往往存在气血津液消耗、停留的异常,而营血同源、卫津一体[3],营卫互动周流对人体体液的调节至关重要,故应正确认识营卫二气的实质,建立与二者相关的病因、病机、证候、药效、组方体系,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仲景在制大方治疗复杂病证时,注重调和营卫、阴阳,以达气血津液并调之功,这对临床制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鳖甲卫气桂枝汤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软坚散结说鳖甲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治早期肝硬化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
从脾胃论治慢性失眠经验举隅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