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会勇
(上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上蔡 463800)
仔猪脐疝分为继发性、原发性两种,其中,继发性脐疝极易诱发疝囊脓肿,若养殖户未能妥善处理病猪,将导致病猪死亡,进而使自身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文章以该病的诊疗为主要内容,在对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围绕实证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了讨论,供相关人员参考。
导致仔猪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断脐方法错误,在断脐时,没有预先对脐带靠近心脏的一端进行固定,便将脐带扯断,或由仔猪自行将脐带扯断,导致仔猪脐孔出现破损,网膜、肠管由腹腔脱入,脐疝随之形成。
若没有及时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或仔猪频繁吮吸脐带的断端,极易使脐带断端由于感染的化脓,从而出现疝囊脓肿的问题。
仔猪脐部出现可复肿胀物,肿胀物呈半球状,初期多与核桃大小相近,随着病情发展可进展至碗口大小。病猪往往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在嚎叫或进食后,由于腹腔内部压力增大,可复肿胀物变大,同时可纳入疝环及腹腔内容物。对病猪进行听诊可发现肠蠕动音明显,该肿胀物即为疝。
少数病猪的疝囊存在大小不受腹压影响的凸起肿胀物,肿胀物呈球状,按压肿胀物所诱发热痛力度较弱,波动并不明显,对肿胀物进行穿刺可抽出大量脓汁,则该肿胀物为脓肿。出于确保脓肿被完全切除的考虑,除特殊情况外,均不需对病猪进行穿刺检查。
病猪在术前24 h需禁食,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腹压,提高手术成功率。采取仰卧保定,先岔开病猪后腿,并分别将后腿固定在不同梯凳上,再由专业人员对病猪前腿进行固定。待病猪仰卧保定后,利用2%浓度盐酸普鲁卡因对病猪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方法为药剂浸润。去除患部毛发并进行全面消毒,一般来说,消毒工作共分为四步,首先是利用肥皂水洗净病猪脐部,其次是改用盐水进行冲洗,再次是通过涂抹碘酊的方式进行消毒,最后是利用酒精棉擦去碘酊。沿脓肿纵轴方向切开疝囊顶部皮肤,保证切口长度较疝环、脓肿直径略大,同时保证脓肿及周围血管完好。在彻底分离脓肿和皮肤后,根据疝环大小将腹膜捅破或切开,将网膜、肠管还纳至病猪腹腔内部,切除脓肿、疝环附近多余腹膜,在手术部位及腹腔内敷160万IU的青霉素,随后,利用缝线对肌层、腹膜进行缝合,缝线多为12号,缝合方式为连续螺旋缝合,在尚未将缝线打结时,医生应用手指伸入病猪腹腔内部进行探查,确保腹腔内部不存在肠管被疝环创缘夹持的情况,随后,用80万IU的青霉素覆盖伤口,待表皮被完全缝合,通过打外科手术结的方式,将缝线固定,再用碘酊对刀口进行消毒。
将病猪转移至干燥且清洁的圈舍内,出于避免腹压增大导致缝线断裂或是疝复发的考虑,病猪需在术后24 h内禁食,同时在术后7 d内,应严格控制日粮饲喂量,保证病猪始终处于六分饱至七分饱的状态。若非必要,尽量避免驱赶病猪,致使病猪受到惊吓,延长伤口愈合时间。根据病猪情况,在日粮中酌情加入麸皮以及青绿饲料,确保病猪大便畅通。对体质较弱的病猪,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向其体内注射10 mL 安痛定和320 万IU 的青霉素,连续3d每天注射2次即可。
其一,采取正确的断脐方法,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疝囊脓肿、脐疝发生率。对仔猪进行断脐时,工作人员应用食指、拇指将仔猪脐带靠近心脏的一端固定,在距离脐带根部2~3 cm 处,将脐带剪断或是捏断,同时利用5%浓度的碘酊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以免出现感染问题。切记不得在未对脐带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将脐带拽断,这样做极易使仔猪脐孔出现破损,进而诱发感染。其二,在发现仔猪患病后尽快进行治疗,可避免仔猪腹腔内出现肠管粘连腹膜的情况。其三,医生应严格控制进针部位与疝孔的距离,通过缝合的方式,确保皮肤下层肌肉能够完全覆盖疝孔,避免腹腔内部肠管再次脱出。通常无需进行拆线。其四,皮肤切口应较疝环、脓肿直径略大,这样做既能够降低手术难度,又可以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手术能否取得理想效果,通常取决于医生是否将疝环附近多余腹膜、脓肿完全切除。另外,根据病猪情况对缝合线进行选择,同样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若缝线偏细,不仅会导致拉力过小,还会增加缝线被拉断的概率。术后饲养员没有对病猪进行限饲及隔离饲养,或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均有可能出现愈合不良或是疝复发的情况,这点需要尤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