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21-01-05 10:26蒋爱勤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活苗免疫抑制雏鸡

蒋爱勤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东台 224247)

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正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村规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其产品质量、饲养方式、饲养条件都显著提高。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门诊或走访饲养户时常听到抱怨,所养的动物已经做了多种疫苗免疫,但往往还是发生与免疫目的相悖的结果。通过学习,结合笔者的临床诊疗经验,谈谈农村畜禽养殖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1 饲养管理方面

1.1 动物营养状态

饲料的营养是抗体生成和畜禽生长发育的基础,其中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的缺失都会降低免疫功能,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因此,供给全价均衡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对促进免疫应答,提高抗体水平十分重要。有报道表明,为缓解动物免疫应激,在饲料中添加多糖植物如淫羊藿提取物和黄芪多糖、谷胱甘肽、谷氨酰胺、生物类黄酮、微量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这样能发挥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1.2 动物环境应激

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过程中,动物往往处于应激之中,条件的突然改变、过冷过热、强光、转群、投药、疫苗接种、通风不良、舍内有大量CO2、NH3等致使血压升高,血浆中肾上腺素皮质固醇类水平提高,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胸腺、淋巴组织和腔上囊退化,这种情况接种疫苗后引发免疫失败。因此,养殖场选址时要远离交通要道,远离河流,生产中尽量不要更换人员,人员着装要如一,且不能着鲜艳衣服突然进圈舍,防疫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在上午新陈代谢旺盛时进行防疫。有报道,疫苗与益生菌的相互作用能提高抗体生成水平,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素有助于增强热应激情况下动物的免疫功能。

2 疫苗方面

2.1 疫苗使用方面的问题

在给动物免疫前后的2~3天内,切忌饮水中含有消毒物质或连带动物机体消毒,同时不能使用使免疫效果下降的药物和添加剂,如黄霉素、莫能菌素、头孢噻呋等这些药物都会使疫苗效价降低。

疫苗接种方法不恰当,技术不全面,没有使用专用稀释液,或者稀释液已过期。比如,某养殖户稀释疫苗时应该用冷开水,他却使用开水,导致免疫失败。

超大剂量使用疫苗或疫苗剂量使用不足,都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采用饮水免疫,要有充足的水量,让每个动物能在2 h以内饮足免疫剂量。饮用疫苗前应断水2~3小时左右,具体根据环境温度增减。使用注射方法时,针尖要不能过粗或过细,时刻注意调节注射器,注射器内不能混有气泡,保证准确的剂量。滴鼻点眼免疫要防止滴漏和甩丢,要确保完全吸入。雾化免疫时,要注意水滴大小。饮水和气雾免疫时要加大1倍的剂量。饮水免疫建议在水中加脱脂奶粉。

注射器、针尖、饮水器具、刺种针、接种工具等要先彻底洗净,再消毒,再清洗,避免残留洗涤剂、消毒剂,注射期间要勤调换针尖,减少交叉感染的时机,千万不能不顾免疫质量而追求速度。

稀释好的疫苗没有在2 h以内用完的应做消毒处理。个别养殖户把冻干苗分开使用,将剩余的冻干苗下次再用,这更不可取,还有个别养殖户,为图省事,将灭活油苗拌和在饲料中喂服,其根本没有效果。

少数养殖户将灭活苗从冷藏环境中取出,没有预温直接使用或使用时没有充分摇匀,都会影响免疫效果。使用灭活苗时要预温,使其逐步恢复到25~30 ℃,使用过程中应不时地摇匀和晃动,这样产生的抗体才能整齐均匀。

2.2 要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养殖场的免疫程序

首免日龄的确定取决于母源抗体水平。动物接种后要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检测情况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为了预防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可用联苗。对流行比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最好用单苗。传染病流行有季节特征,注意在发病到来前提前接种相应的疫苗。疫苗接种时要选择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生产文号或进口批准文号的疫苗,仔细检查疫苗外观,疫苗标识要清楚,并认真检查疫苗内外包装是否规范精致,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同时检查疫苗的有效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检查疫苗有无裂纹,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出现柔浊、沉淀、冻结、凝块、有无异物等。凡出现疫苗有异常,标签不完整,均不得使用。各养殖场户应根据自己的各项条件,饲管水平调整完善制定免疫程序而不要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场户的。制定免疫程序应注意不要盲目跟风引进新病种疫苗。

3 机体自身方面

3.1 遗传因素

一些品种的动物对某些疫病易感,缺乏抵抗力。这种对某种疾病的抗病性是受遗传因素支配的,地方品种猪比外来品种猪抗病性强。地方品种鸡对MDV 的易感性低。一般地讲,肉用品种鸡较蛋鸡易感,鸡龄越小越易感,母鸡较公鸡易感。另外,某些禽类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些遗传差异,使少数禽免疫水平较低,导致免疫失败,解决这种差异的办法只有培养出具有遗传抵抗力的品系或品种,提高禽类自身免疫能力。

3.2 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42日龄前的雏鸡免疫器官尚未成熟发育,免疫应答能力较差。而雏鸡在40 日龄前免疫主要依靠腔上囊的B 细胞,大约6 周龄左右T 细胞才参与免疫应答,10 周龄后各免疫器官日趋发育成熟。所以,当小于10 日龄雏鸡接种疫苗时,不能产生持续或一致的免疫力。而动物年龄偏大,抗体也会发生退化,免疫应答能力、抗病力下降,对疫苗免疫不能产生较强的抗体而发生免疫失败。

4 被动免疫残留抗体及母源抗体方面的因素

动物可通过卵类传递和母体传递抗体,这种先天性抗体可增加幼年动物的抵抗力,确保在靠近产出后的短时间内不感染该病。据测定,母源抗体滴度约在3 日龄最高,在3 周时降至相当低的水平。当疫苗病毒进入幼年动物体内,会受到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这样就阻止或延迟病毒血症的发生,从而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这是幼畜禽首免失败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幼仔群中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原因有:幼龄是否患过其他疾病,不同疫苗接种,不同免疫程序,不同龄期等,这样造成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不一致,导致产生的免疫力不均衡而发生免疫失败。

5 病原体方面

动物的传染病是由那些损害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猪的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胸膜肺炎放线菌的细胞毒素、猪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等都能引起猪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目前发现IBDV、MDV、REV、CIAV 等以及某些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等均能影响免疫效果,这些病原体主要损害动物的免疫器官、消化道、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群组织等。研究表明,IBDV,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器官腔上囊,同时也损害其他免疫器官,从而导致短暂的T细胞免疫抑制和长期的B 细胞免疫抑制。有实验表明,过早感染IBDV 的雏鸡能导致鸡对ND抗体应答的长期抑制,能降低IB、MD等的接种效果。免疫抑制程度以及是否抑制与感染日龄相关,免疫抑制最强时间是2 周内感染。CIAV 感染时,雏鸡胸腺和骨髓萎缩,引起包括巨噬细胞、B 细胞和T 细胞在内的多种血细胞严重减少,导致免疫失败。CIAV 是继IBDV 之后又一重要的免疫抑制病毒。MDV 在感染的初始阶段在B 细胞内大量复制增殖,破坏B 细胞,随后T 细胞感染而引起免疫抑制。因此,在畜禽生产中要控制和防止引起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制订一套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养殖场所要定期对动物圈舍及周边环境彻底消毒,消除病原微生物,提高抗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确保疫苗免疫效果。

6 抗原方面的因素

6.1 疫苗本身的问题

目前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动物疫苗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两类,即灭活苗和弱毒苗或无毒活苗。弱毒活苗毒力返强问题尚难以控制,这是疫苗本身的缺点,灭活苗免疫保护期短,需反复免疫。另外,疫苗佐剂、含毒量、保护期等,都对免疫效果有直接影响。

6.2 疫苗的保存、运输

6.2.1 疫苗的保存

不同疫苗有不同的保存条件,该冷藏切不可冷冻,反之亦然。

6.2.2 疫苗的运输

灭活苗:少量时可用冷藏箱(包),量大时应用恒温车运送。冬季要防冻,夏季要防阳光照射。冻干苗:少量时可用冷藏箱(包),量大时用冷藏车运送。

7 小结

总之,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原因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不断被发现。在日常的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中,我们要多措并举,各环节严控,才能避免免疫失败,以期取得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活苗免疫抑制雏鸡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种鸡免疫程序的制定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