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张伟,郭荣芹,张巍,徐月秀
(1.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700;2.杭州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2)
布氏杆菌病俗称为波浪热,是由于布氏杆菌导致的急性、慢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炎、肝脾肿大、淋巴结重大等,牛、羊、猪以及狗、马、骆驼等都是人类发病的重要传染源,疾病传染的途径为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或苍蝇叮咬等,近几年来,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发病率最高[1]。儿童发病后病情复杂多变,与很多疾病的症状相似,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在临床诊疗中,要提高医护人员对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的认知水平,提高临床诊断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通过全面的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于长期发热的患儿,多系统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单核-巨噬系统、神经系统等受到极大的影响,若是为患儿采取常规抗生素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考虑患儿是否为布氏杆菌病,尽早的实施筛查和确诊,促进患儿的预后效果[2]。根据本文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38例儿童布氏杆菌病患者,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儿童布氏杆菌病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给予全面研究。38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和女性13例,患者平均(8.63±2.14)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多汗、心前区不适、皮疹、脾肿大、关节疼痛等,患者的体温在38℃~39.5℃之间,发热持续时间为(22.05±3.14)d。患者实施实验室检查后可知:白细胞计数正常患者有28例,升高患者有5例,下降患者有5例。淋巴细胞升高患者有21例,血红蛋白轻度下降患者有17例。
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实施营养支持,高热不退患者需要采用物理退热或药物退热处理,关节疼痛距离的患者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肝功能存在异常的患儿需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促肝细胞生长颗粒等机型治疗。抗菌药物需要采用两三种抗生素进行治疗[3]。取头孢曲松钠40~80mg·(kg·d)-1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维持治疗1~2周,取复方新诺明给予患者口服,SMZ取50mg·(kg·d)-1,TMP取10mg·(kg·d)-1,每天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三周,同时取利福平10~20mg·(kg·d)-1在患儿晨起时口服,连续服用三周[4]。口服复方新诺明治疗的患者要搭配口服碳酸氢钠以促进尿液的碱化,多喝水。治疗后,35例患者体温下降,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要明显降低[5]。
根据实验研究,38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呈现出不规则发热的症状、有27例患者存在多汗的症状、24例患者存在乏力的症状、有11例患者存在脾脏肿大的症状、有8例患者存在咳嗽的症状,临床症状占比分别为97.36%、71.05%、63.16%、28.94%、21.05%。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手段后,治疗有效患者有35例,治疗好转患者有2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在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要进行疾病的筛查,排除有相同症状的淋巴结结核病、肺结核病、伤害病、沙门氏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霍奇金氏病、弓形虫病等,还询问儿童是否有牛羊的基础史,还要了解患儿居住地是否为布氏杆菌疫区,联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疾病的确诊。通过全面的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于长期发热的患儿,多系统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单核-巨噬系统、神经系统等受到极大的影响,若是为患儿采取常规抗生素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考虑患儿是否为布氏杆菌病,尽早的实施筛查和确诊,促进患儿的预后效果。
布氏杆菌在临床中还称为“波浪热”“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动物感染布氏杆菌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子宫炎、不孕、死胎、流产等,人感染该病的症状表现为卵巢炎、不孕不育、睾丸炎、乏力、多汗、发热等。布氏杆菌的潜伏期时间为3天左右,极少数患者的潜伏期为几个月或一年,大部分患者疾病的潜伏期在7~60天不等,布氏杆菌病包括急性期、慢性期两种类型,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头痛、关节疼痛、关节炎、多汗、波浪热等[6]。一旦发病则病情顽固,还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骨髓炎、骨膜炎、肌肉萎缩、关节损害、肌肉酸痛、精神抑郁、失眠、烦躁、出汗、低热、乏力等。布氏杆菌为人畜共患病,羊种的感染最为严重,临床症状也最为明显,布氏杆菌会人体的内皮网状系统的细胞中繁殖,需要规范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布氏杆菌病的病情顽固,迁延不愈,部分患者会出现骨髓你炎、骨膜炎、精神抑郁、烦躁、低热等症状,利福平作为光谱抗生素,是儿童用于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主要药物,能够抑制分枝杆菌等维生素的繁衍,主要精准的作用在β亚基以及RNA多聚酶,联合新诺明片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该治疗模式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布氏杆菌是布鲁氏杆菌感染后引发的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多发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以及河北等地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大的牧区,因此该病的发病率极高。
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菌进入皮肤和黏膜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会形成具备的淋巴结从而在其中形成病灶,病原菌是由于淋巴结感染病灶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因而各个脏器都因此发生感染,而且抗原以及抗体的免疫反应也会引发关节及神经系统的变态炎性反应。儿童感染布氏杆菌后表现为发热、多汗、脾肿大和淋巴肿大等症状,根据研究,布氏杆菌典型的波浪形症状比较少见,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则常见类型为热型以及张驰热型。该病全身系统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布氏杆菌的确诊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血液培养。通过血液培养的布氏杆菌阳性检查率较低,由于布氏杆菌在体外培养与抗生素接触的时候,细菌就会发生形态的改变,由于自动培养仪的限制,若是检验人员对布氏杆菌的认知程度较差就会导致诊断失误。第二,布病四项法。通过布氏杆菌凝集实验、虎红平板实验、布氏杆菌抗体lgM以及lgG检测作为诊断布氏杆菌病的重要依据。布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寄居在细胞中,而抗体和常规药物都很难进入到细胞中,因此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欠佳,需要选择合理药物联合应用才能预防疾病的复发。儿童布氏杆菌的临床症状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定差异,病情的危重程度也有差异,不具有特异性,人群易感性较强且流行病学比较隐匿,从而误诊率和漏诊率都非常高,对于来自牧区以及与畜牧接触的儿童患者,发烧一周且无法确定病因或采用抗炎药物治疗不理想的,就要考虑是否感染布氏杆菌,为患儿及时开展布氏杆菌的相关检查,尽早确定治疗诊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和病羊等,在牧区和畜牧养殖场要针对生病的牲畜做好隔离,牛乳要彻底煮沸后才可以饮用,以此来预防布氏杆菌的感染。
儿童布氏杆菌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清开灵注射液等,利福平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衍,主要作用在β亚基和RNA多聚酶,同时利福平还具有极强的抑制革兰阴性菌、格兰阳性菌的效果。复方新诺明属于磺胺类抗菌药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活性,还能减少耐菌性,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7]。
在布氏杆菌属中,羊种对人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后患儿病情危重,还有很大的可能引发大流行。布氏杆菌主要存在与人体网状内皮细胞中繁殖,因此选择药物要能够穿透细胞膜且规范抗生素的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第一,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第二,利福平联合磺胺甲基异恶唑。第二,四环素联合链霉素。第四,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在我国临床,药物治疗时间在4~6周之间,不过通过国外的研究分析,用药低于5个月患儿的复发率在60%左右,两联或三联用药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且能够控制复发率。本文通过分析布氏杆菌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实验研究,38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呈现出不规则发热的症状、有27例患者存在多汗的症状、24例患者存在乏力的症状、有11例患者存在脾脏肿大的症状、有8例患者存在咳嗽的症状,临床症状占比分别为97.36%、71.05%、63.16%、28.94%、21.05%。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手段后,治疗有效患者有35例,治疗好转患者有2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
布氏杆菌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侵入人体热发病,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但是由于患儿年级校,一旦感染则会阻碍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甚至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威胁,同时临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也非常高。分析布氏杆菌患儿的疾病特点:无症状患者占比在15%~25%之间,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差异,小儿发病相比成人更加急骤,体温上升速度快,每个阶段患儿的疾病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急性期患儿的疾病特点表现为逐渐发病,身体呈现为全身不适,典型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食欲不振、头痛、嗜睡、发热等。大多数患儿都会出现关节疼痛,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脾肿大也是最为常见的症状。若感染为羊型菌则患儿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若感染为牛型菌则患儿呈现为低热或不发热。慢性期患儿会出现低热或无发热的情况,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炎等。年龄稍大的儿童还会伴随神经官能症状,病情绵长,机体会呈现出营养不良的情况,阻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为: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年龄稍大的儿童病程长从而会引发机体营养不良的情况,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神经型布氏杆菌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神经受损症状,不过为患儿实施细胞学和生化检查不会出现特异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