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钰,苏 涛,管玉梅,*
1.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519090;2.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痴呆是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及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痴呆病人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痴呆病人人数将达8200万人,到2050年将达1.52 亿人[2]。痴呆病人病情呈渐进性发展,药物治疗费用高、疗程长,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改善痴呆[3]。非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抑制和逆转早期部分关键性病理过程,合理的非药物替代疗法可延缓痴呆进展,有效管理痴呆病人行为问题,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4-5]。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将痴呆的非药物治疗分为认知导向、行为导向、感觉导向以及情感导向4大类[6]。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虚拟现实疗法[7]、认知刺激疗法[8]、音乐疗法[9]、多感官刺激疗法[10]、怀旧疗法[11]、宠物机器人干预[12]、创造性故事疗法[13]、舞动疗法[14]、园艺疗法[15]。其中舞动疗法着重于痴呆病人的身心健康,依靠即兴舞动体验,支持病人进行创意性自我表达,在改善个体身体功能和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6]。舞动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病人,而国内针对痴呆舞动疗法报道尚少。本研究综述舞动疗法相关概念及发展、理论基础及实施、在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痴呆病人护理照护提供参考。
1.1 相关概念 舞动疗法又称舞蹈治疗,主要是利用舞蹈及运动或通过即兴动作的方式,使病人创造性地参与整个过程,以此促进个体情感、认知、身体和社会的融合,最终达到增进个体身体机能、改善认知状况、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17]。对于有认知障碍、文字阅读障碍或表达困难的病人而言,舞动疗法是一种有用且适当的干预方法,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包括卫生服务机构、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志愿组织及养老院等,具体取决于接受治疗的人群[18]。
1.2 理论基础及发展 舞动疗法主要采用创造性、行动导向以及具体化的治疗方法[19],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拉班动作分析(Laban movement analysis,LMA)。LMA是一种观察、评估和分析动作的方法,强调外在运动与内在情感的双向关系,由舞蹈/动作治疗师运用到评估中,通过动作、表演捕捉参与者的情绪表达[20]。LMA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身体、力效、空间和体形4部分[21],身体部分揭示了全身各部分的连接方式与相互关系;力效部分描述了动作的能量、品质和内在态度;空间部分明确了身体在环境中的移动;体形部分总结了在运动中身体形态的动静转化模式。LMA的目的在于对身体动作进行清晰化和扩展化,以研究身体动作的基本规律,通过提高身体意识反过来可以提高参与者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移动身体,表达角色的情感生活[22]。美国[17]及英国[23]均有舞动疗法相关组织机构,除形成了成熟的舞动疗法人才培养方案及舞蹈治疗师认证体系外,机构还拥有舞动疗法专属学术期刊,使得舞动疗法不断发展。我国舞动疗法由Yulan Fucius于1995年引入北京,此后随着亿派学院的引入,舞动疗法在不同领域不断发展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了与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merican Dance Therapy Association,ADTA)类似的舞蹈治疗职业认证培训[24]。目前,在国内医疗领域,舞动疗法已被用于抑郁[25]、帕金森病[26]等,但舞动疗法在痴呆非药物治疗中应用尚少。
2.1 主要实施者 由于舞动疗法的专业学习和学科建设有着特殊性及复杂性,目前美国开设的舞蹈专业包括硕士和博士水平的培训以及非学历培训,要求学员能够将艺术、心理学、医学有效结合[27],经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和ADTA认证后,取得注册舞蹈/动作治疗师证书。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两个专业舞蹈治疗认证培训项目,一个是ADTA替代路线,另一个是德国舞蹈治疗协会项目[24]。虽然两个项目都是非学术专业发展项目,但都按照国际专业协会的指导方针制定,主要包括舞动疗法核心课程、常规训练、心理学课程、实地工作、临床实习以及舞蹈训练6个部分,旨在培养本土舞蹈治疗师。
2.2 实施步骤 通过回顾文献发现,舞动疗法尚无标准化实施步骤,归纳相关文献[16,28-29]后总结出舞动疗法实施过程的4个阶段。①准备阶段:舞蹈治疗师向参与者介绍自己以及舞动疗法主要程序,了解参与者需求以及期望达到的治疗效果。通过热身活动建立团队认同感、信任感和专注感,为参与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参与者表达自己的感受。②实施阶段:舞蹈治疗师通过设定不同主题鼓励参与者通过肢体动作抒发内心情感,鼓励参与者在音乐、道具的辅助下积极进行自我创造或即兴舞动。此阶段需要治疗师具备准确的观察力,对参与者给予正确引导,通过参与者的动作分析其心理,获得参与者的信任。③观察阶段:通过观察、模仿参与者的动作,积极与参与者沟通前一阶段显现出来的问题,同时纠正其中不协调动作或帮助其建立新的动作,逐步提高动作质量。④评价阶段:干预结束后通过舒缓音乐或其他方式协助参与者进行身心放松。在其身体得到恢复和心情放松后,治疗师通过倾听或询问的方式了解参与者对舞动疗法实践的评价,鼓励参与者进行自我感受分享,对其表现做出肯定并帮助其分析可以改进的方面,协助参与者建立信心。
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人主要表现为记忆、语言、识别和运动等方面的障碍,损害病人的健康,影响病人社会活动及生活质量[30]。相关研究表明,以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干预措施比单纯的身体健康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痴呆造成的多方面损害[31]。舞动疗法结合了身体锻炼益处和心理社会治疗益处[32],是一种提供听觉、视觉和感觉刺激、社会互动、记忆、运动学习和情感感知的多维活动[33],能够激活大脑中与感知、情感、执行、记忆和运动功能相关的区域,改善个人心理、情感和身体健康[34-35]。回顾相关文献后发现,舞动疗法能够改善痴呆病人生理、身体机能,促进感官功能运用、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社会交流。
3.1 改善痴呆病人身体-生理机能 痴呆常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和职业活动,导致病人严重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增加照顾者压力。相关研究提倡通过社会参与来对抗痴呆[36]。Koh等[29]探讨了新加坡社区痴呆病人使用创造性舞蹈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病人持续参与8周的创意舞蹈干预后,其6m步行测试平均速度有所提高,从(0.72 ±0.20)m/s提升到(0.76 ±0.22)m/s,生活质量评分从37.0 分提升到39.0 分。Ho等[37]对痴呆病人实施由注册舞蹈治疗师指导的舞动疗法课程,主要包括简单的群舞、动作游戏、即兴舞蹈动作及互动,旨在鼓励参与者能够记住步骤和顺序,提高活力;研究结果表明,舞动疗法在改善病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在持续1年的随访中效果仍然存在。Abreu等[38]利用萨尔萨舞为痴呆病人设计了包括双脚交替前进、后退、侧身和向后摇摆组合而成的4个简单舞蹈动作,主要用于恢复病人肌力、平衡力及耐力,从而提高步态质量和行走距离。经过12周的干预,病人的运动能力、下肢功能活动、步态速度及6min步行能力均有所改善。3.2 促进感官功能的运用 痴呆病人由于病情进展会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语言问题、对时间及地点的迷失、判断力差等[39]。舞蹈作为一种神经认知体验,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其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参与者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形式实现与他人沟通[40-41]。Blumen等[42]考察了交际舞和踏车行走对痴呆病人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踏车行走相比,交际舞是一种愉快、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社交、身体和认知活动,可以对参与者的执行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产生可观和持久的改善。Ruiz-Muelle等[28]通过回顾相关临床试验,探索舞动疗法对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认知层面上舞动疗法被证明是有效的,痴呆病人的注意力、记忆能力、视觉空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经过舞动疗法干预后得到提高。
3.3 促进积极情绪体验 虽然消极情绪会影响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但病人的心理健康常被忽视[43]。非药物干预在处理焦虑和激动等神经精神症状方面是有效的,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应首先考虑[44]。舞蹈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可以为痴呆病人情绪带来积极影响[45-46]。Guzmán等[47]采用拉丁舞对养老院痴呆病人进行为期12周的精神运动性舞蹈治疗干预,旨在改善痴呆病人负性情绪,结果发现干预后痴呆病人行为和情绪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易怒和抑郁等症状减少。此外,在Guzmán等[48]对痴呆病人的质性访谈中,参与访谈的10例病人均表示舞动疗法可促进积极情绪体验,并希望该疗法可以持续下去。Michelle等[16]对痴呆病人进行了圆圈舞的试点研究,干预后参与者总体幸福感增强,多数病人表示舞蹈能够使他们情绪稳定,自身焦虑感和孤独感可以得到缓解。Duignan等[49]通过对痴呆病人实施为期4周的WuTao舞蹈疗法后,参与者焦虑程度有所降低,并且表示WuTao舞蹈疗法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疗法,希望将WuTao舞蹈疗法纳入每周活动计划。
3.4 促进社会交流 与痴呆相关的耻辱剥夺了痴呆病人及其家人的权利,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包括缺乏或拒绝社会参与的机会、追求有意义的活动以及参与社区的规划和决策[50]。相关研究认为,舞蹈可以为痴呆病人提供机会表达他们的思想、记忆和情感,促进与他人交流[51]。为了满足痴呆病人社会参与需要,Kontos等[52]评估了老年人共享舞蹈作为一种新型舞蹈项目在痴呆病人社会支持中的有效性。该方法主要强调了舞动疗法中的趣味性和社交性,为痴呆病人提供新的相处方式,使其有充分的创造性自我表达机会,以加强社会关系,提高社会对痴呆病人的包容度。Melhuish等[53]探讨了痴呆病人定期参与舞动疗法后的态度及认知,研究发现舞动疗法小组能够为病人提供一个互助氛围,调动了病人的积极性,激励病人参与其中,许多平常表现孤僻、不积极的病人也愿意参与舞动疗法,能够自由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Guzmán-Garcia等[54]对舞动疗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舞蹈在减轻痴呆病人压力和焦虑的同时,可以引导病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减少孤立。
舞动疗法作为痴呆病人身心康复的辅助治疗手段,已在痴呆非药物治疗中得到应用,在改善痴呆病人身体-生理机能,促进感官功能运用、积极情绪体验以及社会交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痴呆病人生存质量。目前,大部分舞动疗法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或小规模试验性研究,我国舞动疗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业舞蹈治疗师匮乏,从业人员资质认证缺乏等问题。舞动疗法作为创造性艺术疗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随着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痴呆病人健康需求增加,舞动疗法将会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我国可借鉴国外成熟培养方案及认证标准,开设痴呆舞动疗法相关专业或举办舞动疗法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人员,完善舞动疗法资质认证体系,规范相关实施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此外,还应将舞动疗法与多学科团队联合,融合医疗、护理、康复、心理治疗等学科,使得舞动疗法融入病房、社区及家庭,促进痴呆病人身心健康,提升痴呆病人整体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