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碧
摘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自我教育的摇篮、活动的基地。所以,构建和谐的班级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集体能使学生在班级中有较强的责任感,凝聚力;是一个学生想学、能学、会学而满意的群体。班主任如果能管理好班集体,那么学校的整体管理和教学安排就会更方便,管理有序的班集体,对于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
前言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个人素质对班集体有直接影响。初学阶段的小学生,无论在心理、素质上都较其他阶段的学生难以管理。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好小学班集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有效的班级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小学班级管理的迫切需要。“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的好坏与班主任的能力直接相关。所以,班主任要掌握班级管理技巧,才能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义
在教育部规定下,小学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集体活动、道德教育、关注学生发展和管理方面。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假如负责的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班级,那么学生在学习上就会产生许多困惑,不良的生活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前途。班主任工作通常是由任课教师担任的。许多老师既要兼顾教学任务,又要兼顾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假如小学班级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在今后教师的工作中将会加大难度。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
2.1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造就命运。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举例来说,在做作业的时候,提醒学生纠正他们的姿势;当他们说话时,要站直,直视。这样的细节对于其学习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事要宽容,小事要严格。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会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思维习惯,最终实现了基本的自主性。这一过程要靠班主任的长期坚持,督促。通过加强自我控制,提高班级教学秩序,使学生能逐步养成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了,班级秩序就会大有改观。
2.2调整心态,培养耐心
班主任日常工作量大,事务繁多。但因为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在面对学生之间琐碎的小事时要多一些耐心、责任心。在学生之间因小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应该调整心态,重视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友好相处的理念,使学生在班级上和谐相处。将来的联系人。同学犯小错误,冷静处理;大错误要按校规处理,首先联系家长,争取家长配合,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现代学生的独立意识较高,容易陷入混乱,对外界十分敏感,容易走极端。教师如不宽容,过分苛求,就违背了生理生长规律。作为一名教師,我们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意味着放纵,必要时要积极的引导。
2.3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需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由于班主任担任教授学科的重要任务,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责任意识密切相关。为此,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应根据具体需要认真备课,落实课程要求。另一方面,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要有耐心,要照顾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开心。在学习上,渴望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为此,要求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重视班级管理,持之以恒。
2.4尊重学生,使班级具有凝聚力
人与人相处融洽的关键是相互尊重。唯有互相尊重,才能让彼此关系更融洽。在小学班级管理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和谐、平等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对老师充满信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老师听到。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便于课堂管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群学生在一起成长、进步。因此,师生之间在日常交往中不应该分离。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更好。要实现这种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教师需要在学生之间架设桥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积极有益的课堂活动。内聚性较强,从而增强班级的荣誉感,进一步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
2.5培养高效的班级干部
在管理中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具有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的学生常常被选为班干部,帮助老师组织工作。为使课堂管理更加有序,班主任和班干部经常要齐心协力,共同管理课堂。班干部要同时做到严守纪律,宽以待人,这样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切实发挥班主任的辅助作用,从而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只要学生群体肯定班干部的工作,班级管理才会更加科学、有效。班干部是班级的主导力量,不管是学习还是参加活动,其他同学都要跟着班干部走。通过“一带多”的模式,班级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相学习的氛围模式,共同学习分享。如能营造这种互相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管理将更加健康有序。
2.6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除积极管理学生外,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许多学生的家长,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常常无法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指导,导致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与家长积极沟通,互相交流教育理念,不仅能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教育,也能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迅速纠正一些家长的教育误区。而通过与父母的及时交流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个方面,发现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从而更有效,有针对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2.7言传身教,提升自我修养
作为小学生的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正如俗话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要严格的执行班级管理的秩序,就需要我们教师本身以身作则。第一,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够把对人生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只有道德修养好了,学生才能领悟到教师的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加强师德修养。
结语
班主任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要有效地管理课堂,班主任必须掌握其管理的技巧,班级管理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管理上要保持一颗爱岗敬业的心,在这样的指导下,才能使班主任的课堂管理更加健康、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小学班主任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66.
[2]朱铂.润物细无声——略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220.
[3]郝献平.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3(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