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林
摘要:创造性思维作为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人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去创造的探究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常常只需要运用科学方面的实验技能,然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新观念等,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科学的进步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创造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小学的科学课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课要求学生敢于想象,并且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发现知识的真谛,科学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它的新颖性更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更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掌握更多学习的技巧,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一、教师重视科学氛围营造,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
人的兴趣、自信、进取、坚持的精神对成长起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是提升其科学素养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而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进行知识拓展,和学生一起搜集一些科普类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培养他们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深化过程。
二、注重知识迁移,启发创造性思维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并不代表一味地灌输知识就可以培养能力。知识与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整体,但具有因果关系。教师要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将水的三种形态变化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三种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冰雹,是水变成冰;雨,则是空气中的水分子变成了水,等等。新知识与所学知识形成关联,后者能够为前者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这样就完成了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所呈现出的学习效果,反映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形态。教师要注重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寻找恰当的时机,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如果我们也是在场的一员,缸太结实了,在没办法打破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用杠杆原理倒出水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从“杠杆原理”的知识出发,发现只要力臂够长,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撬动水缸。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三、基于科学观察方法,强化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展开观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根本原因,即觀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感知活动,这是认识世界、感悟知识的开始,也是强化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目的与观察人物,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才能使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强化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以《花、果实和种子》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对花进行直观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可以准确说出花的名字、花的香气、花的颜色、花瓣数量、花盛开过程中的形态等,但是学生对于花的结构特点并不十分了解。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展开层层剖析的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洞察力
对于科学课来说,亲自实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创造,在动手中发现新的内容。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又比较好动,所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来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室,足够的教学设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具体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工作的安排来开展相关的活动,为学生安排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教学工具,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种学习环境中建立对科学的认识。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与小学科学教学相关的知识,并与小学生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75-176.
[2]李章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9(02):289.
[3]王连臣.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J].吉林教育,2016(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