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视角下临床医学本硕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探索

2021-01-04 18:19周诗凡蒙克嘎勒吴桂霞王丽凤李静
科教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OBE理念培养路径

周诗凡 蒙克嘎勒 吴桂霞 王丽凤 李静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硕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情况调查及实践经验,探讨将以人为本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深度融合,建立学生是中心、成果是导向、发展是重点、胜任力是本的“四个是”本硕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方法:采取网络自编问卷,对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以下简称本硕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建立本硕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结果:问卷分析表明,学生科研意识弱、主动性不足及科研相关课程匮乏为制约大创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开设科研设计课程及课题交流平台是目前优化本硕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结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应以OBE理念为核心,探索“四个是”的培养路径,为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OBE理念 本硕生 创新性实验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19

TrainingandExplorationof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Innovation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E

ZHOU Shifan[1][2], Meng Kegale[1], WU Guixia[1],WANG Lifeng[1], LI Jing[1]

([1]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1;[2]School of Pediatrics,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medicineparticipatingininnovativeexperiments,toexplorethedeepintegrationofpeople-orientedand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rojects, and to establish the "four are"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at students are the center, the result is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is the focus, and competence is the basis. Force cultivation path. Methods:The online self-editedquestionnaire wasusedto investigate the"5+3" integratedstudents inclinical medicin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undergraduates),analyze and establish the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s. Results: Questionnaire analysis shows that students’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awareness, insufficient initiative and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d course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restric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large-scale inno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sign courses and topic exchange platform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optimize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at present. 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ake the OBE concept as the core, explore the training path of the "four are"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alent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OBE concept; 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 training path

0引言

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培育主体,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科学性、创新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具有早接触、早培养、早实践的特点,对实现培养本硕生创新意识、科研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及“授之以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教学存在易忽略本硕生分层教育、创新培训课程缺乏及现有专业课程前沿性不足等问题;同时,本硕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常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岗位胜任力及其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笔者针对临床专业本硕生对大创项目的认知与实践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大创实施效果的原因及措施,探索“四个是”即学生是中心、成果是导向、发展是重点、胜任力是本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1调查大创实践情况找突破

本次采取方便抽样法针对临床医学本硕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且以近期大创已结题的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为四个方面即(1)临床本硕生大创实施基本情况;(2)大创成果满意度分析;(3)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及需求;(4)大创交流平台现状。本次以网络自编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77份,回收76份,回收率为98.70%;调查问卷经核查汇总后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1.1大创实施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大创动机中科研兴趣占58.23%,但31.65%的学生为获得创新素质学分,还有10.12%的学生表示对科研没兴趣仅因受邀或学院要求。分析大创参与者缺乏创新性思维的原因发现,学生自身科研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为主要因素,占比87.10%;同时大创方面学习氛围不佳、平台设备及教师引导不到位也分别为46.77%、32.26%和27.42%。

1.2大创成果满意度分析

学生对大创成果“非常满意”及“满意”占比63.29%,“一般”与“不满意”分别占30.38%、6.33%。其中62.03%的学生认为最大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开拓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45.57%的学生在查阅检索文献资料方面有明显提高;45.57%和43.04%的学生对大创实践经验及论文较重视,但18.99%学生仅满足于综合测评加分。

1.3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价及需求

调查显示,临床本硕生认为影响自身科研思维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科研相关课程匮乏,占71.05%,并且对现有课程的水平、层次及前沿性不满,其中前沿性不足最为突出,主要影响课堂培养创新科研能力的效果。目前,本硕生在本科阶段60%以上对临床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较为重视,而高达86.29%的学生对于开设科研设计选修课程的必要性给予认同。对此,学生对科研设计的选修课程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式有不同的倾向,其中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科研课题专题授课为学生首选形式,约45%,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达79.44%,另有9.35%学生选择以设计课题的形式考核应用能力(图1)。

1.4大创交流平台现状

关于科研交流平台的建设及应用,73.42%的学生希望有可长期使用并应用价值较高的交流平台,对于交流平台的形式82.7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建设的创新科研线上交流平台,同时以校级规模的学术沙龙、报告、实验参观等交流方式(表1),实施每两周至每月(占比65.58%)集中交流为宜。

2以OBE理念为指导,优化实践促发展

OBE模式是以成果为驱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性作用,[1]大创的开展应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但实践中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反观临床专业本硕生,由于选拔要求高,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综合素质较高,具备创造性研究的潜能。[2] [3]根据OBE理念,医学专业等技术应用型院校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讨本硕生“四个是”的培养方式;在授课中,也应结合学生的需求,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可行途径;[4]在学生培养方案上结合社会整体的需要,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岗位胜任能力。

2.1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校园创新文化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培养人才、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重要条件,[5]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基于创新文化的烘托,院校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打造校园科研以及创新创业热潮的大环境,整体提升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将知识、学识、品格、能力都纳入创新教育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6]在贯穿以发展为重点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动的内涵,大学及各职能处室应多方配合并支持学生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并给予参与人及导师适当的鼓励或激励措施,弘扬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另外,以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反转、PBL、课题设计等方式创造创新交流学习的小环境,调动学生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7]在平时的校园活动中始终秉持促进学生发展原则,按照本硕生培养需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类活动,也可以举办类似的比赛,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将科研训练与学校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有机结合,[8]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使学生互促互进、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从而不断的激发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

2.2以成果为导向,搭建课题交流平台

将成果是导向作为大创的基本理念,为满足社会对临床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创建长效的科研交流平台,促进各课题组间、成员之间科学问题、科研技能及创新思维等交汇与拓展,并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更是提升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9]为有效地提升科研交流的简便性,可选用学生熟悉的钉钉、腾讯等软件实现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线上的学习交流以及学术成果展示,也使得公共科研信息透明化并易获取。同时,采用线下交流汇报或小组课题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10]既利于提升學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题的顺利进行,也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再提高,最终实现具备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临床复合型人才的目的。[11]

2.3以发展为重点,增设科研创新相关课程

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及合理性决定学生培养的质量,完善科研创新课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面对大创最突出的问题即自身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缺乏,通过课程改革,将创新科研教学融入整个本硕生培养阶段,[12]针对不同层次、年级以及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应的科研课程授课方式以及考核形式,既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重点应放在发展,在课程改革时应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将设计科学实践方法解决临床问题作为基础课程传授给学生。[13]同时在本硕生本科阶段教学中,探索创新课堂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设置,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特性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学生的科研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为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14]

2.4以胜任力为本,完善实施大创项目

围绕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15]完善实施以考核学生能力为重点的大创项目。对于大创项目的考核应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课题申报、实验设计、技能操作、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以提升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启发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关注点,减少或消除大创实施中模版式孵化创新项目、灌输式指导实践、急于完成项目成果指标等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解释科学问题,提升大创项目培养临床本硕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作用,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产生积极影响,切实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

3展望

在临床本硕生教育培养中引入OBE教育理念,结合大创平台的完善及创新课程的拓展,通过“四个是”的本硕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帮助本科阶段本硕生更好的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生活,促使学生成功进入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医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中心、重发展求成果、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终极目标,距离实现西北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战略目标更近一步。

*通讯作者:李静

基金项目: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XJEDU2020Y024);2019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第十期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G2019054);新疆医科大学第14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90760010)(周诗凡与蒙克嘎勒为同等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丹丹,江锡朝,孙仪,等.基于OBE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19,28(20):1-3.

[2]施芝元,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17(1): 63-67.

[3]朱文浩,骆翔,徐沙贝,等.基于科研培养的八年制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8,31(10):85-87.

[4]朱庆双,王亚军,樊洁,等.本科生临床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病案,2017,18(08):77-80.

[5]王萍,牟冬梅,靳春妍,等.创新型医学信息分析人才科研能力连续性培养模式探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01):125-1

[6]李双寿,李乐飞,孙宏斌,等.“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111-116.

[7]康齐力,杨帆.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J].继续教育研究,2018(07):57-60.

[8]王迎伟,邱文,赵聃,等.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11-213.

[9]王家蓉,李禄全.培养“5+3”八年制医学生科研协作精神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818-3820.

[10]裴艳琴,曹雁楠,刘占鳌.基于全国临床技能竞赛的创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04):74-77.

[11]邹宛均,张绍群,吴婧,等.“双轨合一”模式下8所医药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20,33(03):125-129.

[12]封忠昕,陳琦,梁贵友,等.医教协同深化“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6):465-470.

[13]赵可.“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9(14):54-55.

[14]肖海,朱思泉,马星,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67-571.

[15]邱秀华,何萍,张忠芳.“5+3”一体化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15-16.

猜你喜欢
OBE理念培养路径
基于OBE的软件类课程混合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