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并越发高频率地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逐渐转向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逐渐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室教学、课本辅助,转向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
本文对智慧课堂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能的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1];二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的课堂环境层面,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创立和设计的富有智慧的、互动体验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2]。
首先,技术环境层面上。智慧课堂概念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2011年前后上海市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的推广应用[3],而该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刘邦奇的“当智慧课堂遇到大数据”一文中。随着刘邦奇、孙曙辉《智慧课堂》一书的出版,及其中对于智慧课堂概念的补充界定,第一代智慧课堂的概念诞生[4]。此时的智慧课堂概念,偏重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终端环境、服务平台的构建。随着智慧课堂概念的发展和其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愈发广泛的应用,智慧课堂的概念于2017年得到了进一步升级[5],除了原先的对教师教学环境的辅助功能外,还扩展了对学生预习资料、复习和作业、考试等内容的辅助功能。智慧课堂的功能更加成熟和完善。近年来,在技术手段和课堂愈发紧密地结合的趋势之下,智慧课堂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发展需求。智慧课堂于2019年得到了全新的定义[6],即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宗旨,利用各类技术,所打造的智能的、高效的、个性化的能够促进学习者智慧发展的课堂。技术环境层面上的智慧课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云、台、端。云即通过智能云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高效的在线学习工具,也为学习结果提供动态监测和反馈;台即以智慧教室为平台,搭建教学环境和场所;端主要指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和学管端等终端[7]。通过这些云资源、云服务、智能平台、各类终端,智慧课堂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堂的管理,甚至包括家长对教学的跟踪,都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课堂环境层面上。智慧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创建课堂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升级定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教育则应“为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服务”[8]。这个层面上的理解,不仅包含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技术在课堂环境中的应用,同时也更加人性化地,对如何应用技术打造更加和谐和智慧的课堂实体环境,进行了界定。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愈发深入,以及先进技术和环境打造的智慧课堂越发广泛地普及和使用,教师能否对智慧课堂有完善的认识、能否利用智慧课堂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点之一。窦丽等(2018)探讨了智慧课堂在体育课堂中的价值及其模式;柴冬梅等(2020)以高等数学课堂的教学为例,研究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刘佳玲(2020)分析了高职院校中,旅游类课程应该如何构建智慧课堂;石奎(2018)等探究了如何在研究生的思政教学中打造智慧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学者针对中小学物理、科学、数学等课程,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构建模式。但目前极少有学者探讨智慧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当中的应用。本文中所探讨的“管理学原理”智慧课堂,指的是在技术环境(云、台、端)的支持下,在课堂环境(包括翻转课堂在内的课堂教学手段和包括教室硬件条件在内的课堂实体环境)的支撑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而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融入“管理学原理”教学活动中,构建的智慧的、和谐的、数字化的“管理学原理”课堂。
基于此,“管理学原理”智慧课堂包含如下几个要素:
1. 云资源和云工具
云资源和云工具的存在,需要依托智能云服务,即以云技术为支撑,通过系统的架构,为智慧教学和智慧课堂提供后端的支持。这个服务包含了完整的教学资源云平台和多样化的智慧教学云工具。首先,教学资源云平台,即由第三方信息技术企业提供的公共云服务平台或是高校自主搭建的内部教学平台。其次,多样化的智慧教学云工具。云工具包罗万象,基于教育云的智能推送、智能评价、智能阅卷、个性化服务、批量批改作业、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教学工具等可操作的工具,都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可供家、校、生三方使用的工具。
2. 智慧教室
对于智慧教室的理解,通常有教室智能平台和智能化的教室空间两种。教室的智能平台,通常是指教室多媒体中包含了智能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智能软件的帮助提升教学效率。而智能化的教室空间是教室智能平台的高端形态,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还包括在教师空间内的人、环境和互动的智能化。它是依托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其他智能技术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教室内布置了各类智能教学设备和工具,可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便学习资源的获取、促进课堂交互的展开。
3. 智能移动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端、学生端、管理端和家长端。教师端也就是教师登录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程制作、课程交流、课程录制、课程推广等功能;学生端是学生的登录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互动、提问、作业、考试等个性化学习过程;管理端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师行为的监管、教学质量管控和班级管理等功能;家长端可进行家校学情沟通、学习交流等。
4. 能够胜任智慧课堂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师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脱离开教师,再多资源的应用和平台的使用都将成为空谈。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师对智能平台和教室的操作熟悉程度、对资源的把握程度,和对课程的了解程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广度,都将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作为管理类基础课程、和时代性较强的课程之一,“管理学原理”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也对教师驾驭智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基于以上的四个方面,“管理学原理”智慧课堂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发展之处。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参考资料数量较多,因此学生在检索中不容易找到最关键、最实用的资源。另外,在云工具的使用方面,很多高校缺乏系统化的培训,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学来掌握操作方法,不仅效率较低,更重要的是,不能够完全获取工具的完整功能和最佳应用效果。
无论是教室智能平台的搭建,还是智能化的教室空间的构建,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特别是智能化教室空间的构建,并不是对传统多媒体教室的翻新,而是需要全新的设计、装潢和建造,其后期的维护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同样需要花费不小的费用。这也导致了很多高校出现了智慧教室数量少、利用率低、利用效果差等问题。同时,智慧教室存在为了建设而建设的误区,优先考虑了教室的华丽程度、设备的多少和好坏,而忽略了设备的需求程度。特别是对于“管理学原理”这样的文科类课程来说,授课过程中,对公式、计算的要求较低,对互动、实验的要求较高。通用的智慧教室能否满足该课程的特殊需求,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智慧教室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授课中的应用价值,也成了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有关智慧教室使用方法的培训不足,教师不熟悉智慧教室的操作方法。
依赖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帮助,学生可以在APP中完成所有传统课堂中的任务。学生可以不需要与教师有语言的交流和互动,而是可以依赖学习端与教师交流。但是,当学生失去对终端的新鲜感和操作兴趣后,将反而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可能会缺乏课堂上与老师的面对面口头交流,而是转而依赖于软件里的文字交流,而“管理学原理”课程对学生的主动思考,对学生扩展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主导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依赖于终端,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和自主学习能力降低等问题。另外,由于受到环境、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端的使用效率也可能较为低下。
一方面,教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智慧课堂和云平台的操作方法。这不仅需要教师有积极学习的时间和态度,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平台使用基础,和对现代化软件、工具的基本了解。而在现在的“管理学原理”教师队伍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这类技术不甚了解,不能掌握。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于智慧平台或智慧教室一知半解,使用时效率低下,或是为了满足考核中的要求而刻意使用。对于这类教师的课堂来说,学生对于智慧程度的要求难以得到全方位满足,教师不能把类似于翻转课堂、互动课堂等智慧的教学方法与智慧的平台和空间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手段不足、互动成果甚微。
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参考资料较多较杂的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授学生检索资料的方法,辅助学生找到适用的、有时效性的参考资料。其次,高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通过借助第三方企业、机构的帮助,搭建网上通识课平台,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根据关键词寻找到最适用的参考资料。
高校可以通过搭建云基础设施、购买技术支撑平台和相关资源,或通过服务外包引进第三方企业,来搭建专业化的智能云服务等方式,引进云工具、提高云工具的使用效率和频率。与此同时,加强云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频率,特别是加强操作性培训,而非纯粹的讲解和示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各种科目对于智慧教室的使用需求、使用频率不同,因此,按学科来搭建智慧教室,有利于在提高智慧教室的使用率的同时节约成本。“管理学原理”课程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自主思考、举一反三,但对分屏展示、智能化计算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因此,可以搭建小组讨论风格的智慧教室,购买线上资源和实验平台,减少在购买电视、屏幕等方面的支出。
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条件的限制,人们经常使用的移动终端和软件也不尽相同。仅仅依靠高校指定或推荐的智能移动终端,未必能够达到家、校、生完整互动的效果。因此,加入qq、腾讯会议、微信聊天等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家长、学生和教师在利用云资源的同时,有自由选择使用平台的权力。多平台互动,但唯一平台发放作业、讨论、统计数据、考核等,使得课程既有统一的标准,也能灵活变通,提高授课效率。
长期以来,部分本科学生存在缺少预习、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和课后不复习或者是复习效果较差的现象。很多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课堂时间,课前课后交流较少,加上考评体系的匮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智慧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针对学习活动的特征,结合学习评价的需要,来构建基于智慧课堂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模式,并检验其实施效果。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完成信息采集、资源推送和备课备学生的活动,学生应当积极预习准备、观看课前视频;课中,可翻转课堂,教师需积极安排教学互动、创设情境和组织活动,学生可利用智慧教学软件完成签到、抢答、互动和提问等活动,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便于后台统计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数据,教师和学生也都可以分享课前的学习成果,将课堂互动交流的方式多样化;课后,教师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通过软件布置和批改作业,利用软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为此,学生也需按时提交作业,完成复习内容,并及时查看反馈,补缺补差。最终,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协调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智慧课堂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包括教学形式,也包括教学理念、课堂环境和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关系等方面。智慧课堂的使用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真实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课堂的发展潜力是无可估量的,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支持技术。作为新兴事物,基于智慧课堂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仍将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研究者们不断根据教学的实际去更新、去思考、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