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潇筠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东江风味小吃是粤菜中的一个流派,其代表是惠州菜,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近年来,为了扩大声望、形成优势,东江风味小吃也经历了许多变革,现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之一,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从目前来看,东江风味小吃在全球各地的流传也比较广,十分受大众欢迎,为了使之走出国门之后得到更加有效地传播、并被更多人所熟知,就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以及东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对菜名进行翻译,使之更具形式美和内涵美。
在翻译中式风味小吃菜名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拼写方面的问题,如单复数错误、大小写混用、语序错误等,这些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不利于美食文化的传播。例如,有些地方往往会采取直译的方式,将梅菜扣肉翻译成“Salted Vegetable and Pork”,这种语序并不能很好地诠释该菜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不够生动和形象,或者是将含有“面”的美食翻译成了“XX Noodle”,未正确使用单复数。此外,按照正常的翻译规则来看,汉语中的“盐”是名词,要译为“salt”,“咸”是形容词,要译为“salty”,但是在翻译菜名时,这种用法就会有所变化,并被混淆,如咸蛋黄的正确翻译为“Salted Egg Yolk”,但是很多人在翻译时会将其解读为“Salty Egg Yolk”,这种不一样的拼写方式,可能不影响其他人的理解,但不利于名称的统一,进而影响这些菜肴的推广和传播[1]。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转化无法达到完全准确的状态,且英语往往很难表现出汉语的意境和美感,所以在翻译菜名的过程中还常出现因文化差异、理解方式不一样而导致失误的情况。例如,夫妻肺片本是一道名菜,其命名依据是创作此菜的人的身份,此时如果按照名称直译,不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产生“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s”这样的错误,导致用餐者以为这道菜是以夫妻两人的身体器官为原料而制作的,不仅会使之感到恐惧,还会让他们敬而远之,与此相似的还有“Wife’s Cake”(老婆饼)、“Ants Climb Trees”(蚂蚁上树)这两种翻译模式,若忽视文化差异和美感,翻译之后的菜名会让人倒进胃口,很难吸引不了解这些菜肴的外国食客[2]。
通过对东江风味小吃菜名的来源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其命名是十分有特色的,而了解其命名依据,对于后续的翻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很多菜肴都是根据做法和用料命名的,这种属于比较直接的命名方式,东江风味小吃也是如此,例如、客家特色碌鹅、东江“酿三宝”等菜肴的名称中就体现了食物的原料和做法,前二者一看菜名就知道用料分别为鸡和鸭,且第一种还用了其他至少八种原料,最后一个也能准确得知其是由三种材料制作而成的,与此同时,“窝”“碌”“酿”三字也大致传递出了三道菜的烹饪方法。另外,东江地区本就生产河蚬,当地人将其烹饪成食物后,命名为东江龙蚬。
纵观多种东江风味小吃可以发现,许多菜肴的命名与苏东坡渊源颇深,如东江酥丸、东坡梅菜扣肉、西湖听韵、东坡会群仙、东坡西湖莲等,都包含了一段苏东坡的故事,所以多数菜肴本身就带上了“东坡”二字。此外,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黄金酥丸等菜肴也伴有具体的故事和传说,这些都为这些特色美食增添了一定的人文色彩,丰富了菜肴的文化意蕴。
在翻译东江风味小吃的菜名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即译名需准确、优美,同时要能体现中国特色文化,使得外国食客一看名字就愿意进行尝试,同时能够找到所吃菜品和它的名字之间的相关性,在进行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
为了使外国食客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减少误会,在翻译东江风味小吃的菜名时可以多采用直译法,即遵循英语的语言规则、符合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同时保证没有歧义,确保他们能够根据菜肴名称来选择用餐[3]。此时,可以结合东江风味小吃的命名特点进行直译,突出其做法、用料,也可以拓展思维,结合其营养功能进行翻译,以便让食客更加快速地接受和认可。例如,可以将东江盐焗鸡翻译成“Salt Baked Chicken”,十分精准地阐明了原料——chicken、salt,主要做法——baked,而且此处以“baked”一词代替了“焗”字,虽说法不同,但本质做法是一样的,非常便于外国食客理解,依照此方法,还可以将东江酿豆腐翻译为“Fry-brew Bean Curd”,用“fry、brew”两次分别展示该菜肴的制作方法,即先煎后煮,同时也注明了主要原料,或是将东坡梅菜扣肉翻译成“Pork with Salted Vegetable”,意为“猪肉和盐菜”,便于食客迅速把握该菜肴的特点,继而产生品尝兴趣,推动东江风味小吃的传承与发展。
在翻译东江风味小吃的菜名时,还可以尝试意译法,打破翻译不准确的障碍,并凸显美感,将菜肴的概念和意义有机结合起来,给食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而增强翻译的有效性。例如,八宝窝全鸭所用原料极多,而且该菜名也无法直接用英语描述清楚,此时可以将“八宝”二字理解“丰富的食材”,将“窝”理解为“内部”的意思,然后按照“整只鸭子中装满了诱人的食材”这一含义来翻译,即“Attractive Ingredients Filled the Whole Duck”,有利于食客据此发挥想象,把握菜肴的样貌,进而产生品尝欲望。当然,为避免翻译过于烦琐,还可以联系国外的文化特色,对东江风味小吃的菜名进行删减和优化,以更加简洁、通俗的方式吸引食客注意力,例如,西湖听韵常被翻译为“Listening to Rhyme in West Lake”,这与此道菜肴其实无本质关联,外国食客看了以后也常常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此道菜究竟是什么,此时就可以根据该道菜的实际用料和典故进行翻译,且可以与我国的古典乐器联系起来,即“Chinese Lute and shrimp(琵琶虾)”,从而有效吸引食客的兴趣。
东江风味小吃是中国特有的,所以在向外推广的过程中,除了进行翻译之外,也可以根据需求适当保留一些文化特色,直接使用音译法,以免出现翻译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原汁原味的中国菜肴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4]。例如,黄金酥丸中的“黄金”容易翻译,但是“酥丸”不太容易解释,官方翻译为“Gold Crisp Pills”,但实际释义是“金脆丸”,没有预想中的美感,那么就可以采用音译加直译的方式,首先可将“黄金”译为“auratus”,译为金黄色的,然后可为“酥丸”寻找一个合适的词汇,使之发音相近、朗朗上口,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菜名。除此之外,东江龙蚬中的“龙蚬”一词在英文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只能将“龙”和“蚬”分别翻译,客家特色碌鹅中的“碌”也无法直译和意译,针对此种情况,最佳的解决策略就是使用音译法将其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然后形成菜肴的专有名称。由此一来,东江美食、中国美食才能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打入国际市场,向各国传播中国美食文化。
总之,在向国外推广东江风味小吃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翻译不统一、不准确、忽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是要在保留原有含义的基础上,适时融入中国文化、地方文化,并保证通俗易懂、富有美感,从而增加美食的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促进中国美食不断输出。当然,由于东江风味小吃种类较多,翻译起来本就存在一定难度,且在流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最终的翻译版本存在差异,所以要想避免此情况,还需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做好翻译工作,同时进行普及和推广,从而使该美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