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英语谚语的汉译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做到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的等值是值得译者深究的。科勒提出了五种等值概念,包括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本文笔者将科勒等值理论与英语谚语的汉译相结合,探讨科勒等值理论在具体的英语谚语汉译中是如何得到应用的。
【關键词】英语谚语;汉译;科勒等值理论
【作者简介】于俊靓,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
一、引言
谚语往往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出来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并且能反映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引人深思。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促进中西方交流至关重要。由于从科勒等值理论方面分析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少,所以本文笔者将从科勒等值理论出发,探讨它在具体翻译实例中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
二、科勒等值理论
科勒是一位来自瑞典的语言学家,他对翻译等值概念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等值概念的五类分法,分别是外延等值、内涵等值、文本规范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简单来说,外延等值,指的是语言结构之外的文本内容上的对等;内涵等值与词汇的理解、选择与引申相关;文本规范等值涉及不同的文本类型,其译文与原文之间会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等值关系;语用等值则是侧重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形式美学等值与美学效果相关。
由此可见,科勒所归纳整理的这五种翻译等值概念较为全面,涵盖的信息也较广。所以认为,科勒等值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指出五种等值类型中哪些需要被优先考虑,哪些必须保留在译文中,哪些只是在翻译过程中起到补偿作用。
因此,针对科勒提出的等值概念,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到底是全部采纳,还是有选择地应用,就要依靠译者自己的决定了。科勒等值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广泛的翻译指导,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译者需要自己确定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该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三、影响英语谚语汉译的因素
英语谚语的汉译是翻译里的一个难点,译者在翻译之前需要考虑到底是哪些方面影响着谚语的翻译。下文大体从历史发展、地理差异、风俗特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散思维,分析它们如何影响英语谚语的汉译。
1.历史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语言会发生改变,旧语言会逐渐被新语言取代,而谚语恰好能反映出这种变化。比如谚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生活。(入乡随俗)”。译者需要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是罗马曾经占领了不列颠,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文化,之后才出现了该谚语。了解了这段历史,译者才能明白“入乡随俗”的隐含意思,要不然就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就无法达到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
2.地理差异。地理差异也是谚语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Never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鱼儿游泳。)这条谚语与渔业相关,但是比喻的是 “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门弄斧”。对于这类英语谚语,译者需要了解英国是一个岛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充分考虑英汉语语言国家的地理环境差异,努力做到语用等值,不可直接译出字面意思,而导致中国受众的不解。
3.风俗特色。风俗特色的不同会使双方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点会直观地反映在英汉谚语中。比如,含有动物词的英语谚语在汉译时要注意其隐含意义。“enough to make a cat laugh”被译为“极其可笑;让人笑掉大牙”;“The cat would eat fish and would not wet her feet.”被译为“猫儿想吃鱼,又怕湿了脚;想吃鱼又怕腥。”而这句谚语的隐含意义是“想得到某种东西又怕麻烦或担风险。”译者只有传达出准确的隐含义给受众,才算是成功的译文。因此,在翻译含有动物词的英语谚语时,译者必须斟酌的是直接译出本义,还是译成中国受众普遍认知里的含义,译者一定要做到在不失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兼顾译文的文化特征。换言之,译者在翻译这类英语谚语时,必须努力使译文达到外延等值和语用等值。
4.宗教信仰。英语谚语很多与宗教有关。比如: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每个人必须背自己的十字架。)如果这样直译出来,中国受众会不明白这句谚语真正想要表达什么。其实cross 一词此处需要考虑其隐含的特殊宗教含义,即“苦难”。所以,这句谚语想要传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忍受生活中遇到的苦难。由此,有关宗教信仰的英语谚语在汉译时需要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遵循内涵等值和语用等值,让即使没有宗教背景知识的中国受众也能准确理解英语谚语真正想要传达的意思。
综上,在英语谚语的汉译过程中,历史发展、地理差异、风俗特色、宗教信仰这几个方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只有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才不会使译文出现太大的偏差。
四、科勒等值理论在英语谚语汉译中的应用
英语谚语汉译使用的翻译方法大概有套译法、直译法、直译加注解法、意译法等,而在这些具体的翻译实例中,科勒等值理论也在发挥着作用,为译者提供了一定的翻译指导。
1.套译法。套译法是在英语谚语的汉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即用固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汉语谚语和英语谚语在意思表达上具有相似性,无论它们的表达形式相同或者不同,都可以将这类英语谚语翻译成固有的汉语谚语与之对应。
(1)意思表达和形式都大致相同的谚语。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为净。
Out of office, out of danger.
无官一身轻。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pot.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显然,前三个英语谚語的汉译致力于原文意思的保留,同时还有形式上的大致相似。第一个例句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可以译为“看不见就不去想”,但是这么译不符合谚语简洁、朗朗上口的特点,而仔细推敲可以发现汉语谚语中固有的表达“眼不见为净”与其意思相吻合,并且形式上也具有相似性,所以认为将“out of sight, out of mind”译为“眼不见为净”是合理而准确的翻译。第二个例句的句型与第一个例句一样,意思是“远离官场就不会有危险”,要将其译为谚语的句式,就需要用固有的汉语谚语“无官一身轻”来套译。第三个例句也是套译法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伟大的头脑总是想法相似”一看就不是谚语的表达形式,所以将其套译为“英雄所见略同”。套译过后的译文是中国受众易于接受的,而考虑受众接受程度这一点则体现了科勒等值理论的语用等值。
第四个例句英语谚语的意思是“没有火,就不会有烟”,将其译为“无风不起浪”,原文的“火”和“烟”,译文的“风”和“浪”在形式表达上不完全一致,却有一定的相似性,重要的是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皆有“事出有因”之意。而“事出有因”这一含义则是语言结构之外想要表达的,将其译出则体现了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同理,第五个例句中“potter”本意为“制陶工人”“每个制陶工人都会夸奖自己制作的罐”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形式上相似、表达意思一致,都传达“做生意的人吹嘘自己的东西好,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含义。
所以,在英语谚语的汉译中,使用套译法是一个较为实用的方法,既保留了英语谚语想要传达的意思,又使译文具有汉语语言特色。
(2)意思表达一致、形式不同的谚语。当碰到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形式不一致时,译者有可能会因“形”生“意”,从而造成误译。比如,英语谚语“Rest breeds rust.”若将其直译成“休息会使人生锈”,这会让中国受众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这类谚语时,译者应考虑科勒等值理论中的语用等值,采取意思相近的汉语谚语进行套译,即使二者在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只要能译出英语谚语所要传达的意思即可。所以将“Rest breeds rust.”译成“生命在于运动”,这样汉译后的谚语虽然形式发生改变,不能与原文形式保持一致,但是英语谚语的意思却得到了保留,算是一定程度上达到等值关系的成功译文。
综合来看,无论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形式上是大致相似,还是完全不同,它们的意思表达都是一致的,而译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使用套译法比较合适。套译法可以保留英语谚语的内涵,又可以体现汉语谚语的语言特色,符合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和语用等值。
2.直译法。直译法通常字对字地直接翻译原文,做到完全忠实,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译文的措辞,不可因为要忠实原文而影响意思的传达。
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
美名胜于美貌。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从上述英语谚语的汉译中可以看出,译者采用了直译法,基本按照字对字地翻译了原文内容,但也注意调整了译文的措辞,准确地传达出了英语谚语语言结构之外想要表达的内容,体现了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
3.直译加注解法。很多情况下,直译无法完整地表达原文含义,造成中国受众的一知半解,这时候就需要在直译的译文后加上解释说明,使得译文更加完整具体。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One can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谁也不能用一个猪耳朵做一个丝绸钱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这两句英语谚语的汉译中得到的启发是,译者在翻译时,要优先考虑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要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做出解释,而不是译出让受众困惑的译文。在使用直译加注解这个翻译方法时,译者需要努力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如何将译文的意思表达清楚,当然译者的主观能动必须以科勒的等值理论为指导,不可胡乱注解而使译文和原文意思出现偏差。
4.意译法。当直接字对字翻译英语谚语存在困难时,说明直译法已经行不通了,这时候译者往往会选择意译英语谚语。而意译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理解与选择。由于谚语涉及面较广,词义的理解和选择成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个巴掌拍不响。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词义的理解与选择是翻译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译者在直译行不通的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可以代替原文的词汇。对英语谚语的意译涉及词汇的理解与选择,体现了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内涵等值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2)词义的引申。英语谚语的汉译一大难点在于很难找到与原文恰好对应的词汇,若无法对应,则无法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关系。这种情况下,译者引申一下原文词汇的含义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比如,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快乐是属于那些什么都不欠的人的。)如果选择直译,那么译文显得啰嗦且表述不清,所以这时引申词义显得尤为重要。将其译成“无债一身轻。”才更为通俗易懂。同样“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也需要考虑词汇的引申含义,译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则更加便于中国受众理解这句英语谚语。
由此,词义的引申应用了科勒等值理论的外延等值和内涵等值,既翻译出了英语谚语语言结构之外想要表达的意思,又充分考虑了词汇的选择。
(3)词类转译。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完全对应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巧妙地转换英语谚语中的词性,可以使得汉语谚语更便于中国受众理解。最常见的情况是,将原文中具有动作含义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转译成汉语的动词。比如“Few words, many deeds”(少说话,多做事)。其中“words”和“deeds”均为名词,但是译文将其处理成了动词,遵循了内涵等值关系。这样在保留英语谚语含义的同时,又使译文符合中国受众的语言习惯。同理可得,在翻译“More haste, less speed.”时,也需要进行词类转译,将其译为“欲速则不达。”
五、结语
英语谚语的汉译对于译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译好英语谚语也是不容忽视且需要一直努力做到的。英语谚语的汉译通常使用套译、直译、直译加注解、意译等翻译方法,而在使用翻译方法的过程中,译者也需要充分考虑科勒等值理论中的五种等值概念。通过文中对于具体英语谚语例句的汉译分析,可以发现,科勒等值理论中的外延等值和语用等值运用较多,译者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两种等值关系。因为外延等值涉及文本内容的传达,而语用等值涉及受众的接受程度,所以这两种类型的等值关系会被优先应用。在选择意译法的时候,由于涉及词义的选择、引申等,则需要考虑内涵等值。谚语通常口口相传,所以一般不会涉及文本规范等值。形式美学等值在英语谚语的汉译中也无法体现。所以,可以认为,科勒等值理论大体上是外延等值、内涵等值和语用等值在英语谚语的汉译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2]屠國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2):40-43.
[3]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4]徐广联.试论英语谚语的语言特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2-67.
[5]颜洪恩.英语谚语翻译技巧初探[J].中国翻译,1985(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