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南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用传统文化来影响、熏陶儿童。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她不仅能提供文化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是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和精神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逐渐养成的一种不需要外界监督和自身意志要求的大脑自动化倾向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小学生;學习习惯;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正文
作为一名小学乡村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应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农村小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国学经典的渗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尤其在本次的疫情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传统文化培养乡村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财富是无穷无尽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三观,竭尽全力汲取知识,不断丰富自我意识和充实头脑的阶段,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跳出舒适圈,了解更多的奇闻异事,学会辨别是非,培养其拥有发现美和热爱美的生活方式,进而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将这些有益的篇章从小学阶段开始,结合学校各种活动渗透到教育中,营造一种浓郁的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相信我们新一代少年的品格必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探究传统文化与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措施。
2.1教师注意授课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乡村学生大多缺乏家长的时刻照看,对待作业问题可能会怠慢。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心学习。乡村孩子进行学习时,可能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少,知识面比较局限,因此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乡村教师应该学会因人而异,分析总结归纳出来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遵守,从而在没有人进行约束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积极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汲取知识,消化运用,最终可以陶冶情操,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完善自我,塑造自我。
梁山县小安山镇第二中心小学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作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对于乡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索,主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在有效课堂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定期复习——在复习中加固知识积累的同时,可以在复习中感悟不一样的体验;阅读背诵——背诵课本知识,背诵传统文化知识,在积累背诵中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和生活中学会质疑发问,勤于执笔,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美,都有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能够有所思路的同时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表达的能力。
2.2建立完整的乡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形成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的氛围。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深入,整个社会积极倡导建立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愿意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目的,从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反馈。
梁山县小安山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注重课堂的重难点结合,重点在传统文化与课本进行结合,教师积极引领并培养学生认真听课以及细心观察,善于记录的好习惯。难点是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通过提高课堂以及学习的正确率和积极性,学校注意引进和改革倡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引进成功的经验并且要求教师和学生得到一定的反馈。通过学校和老师对重难点教学的把握,积极倡导在课本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两者共同致力于建立完善系统的培养乡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束语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培养和浸润的,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用传统文化来影响熏陶学生,不仅使学生可以汲取文化中的养料,同时可以了解古今名人不俗的节气,从而在文化中得到智慧、礼仪、美德、法律等方面的体会。在小学生阶段进行培养和塑造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兰玉江.浅析传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陶冶[J].新课程(上),2019(08):226.
[2]朱发红.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探讨[J].读写算,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