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现实困境及破解途径研究

2021-01-03 14:16杨学达李明昊刘向东
体育时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可行性

杨学达 李明昊 刘向东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18-03

摘  要  安塞腰鼓作为特色实践课走进校园,融入体育课程,如此必将对普及安塞腰鼓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愉悦学生身心,增强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北地区安塞腰鼓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为赓续区域性体育文化、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自信注入新鲜活力。

关键词  安塞腰鼓  大学体育课程  可行性  现实困境  破解路径

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是民族生命力和智慧的文化载体。在陶醉于追求西方体育精神的同时,保护和弘扬目前处于弱态的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得既迫切又必要。高校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责任,将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选择性融入大学课程,有利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障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课程内容等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安塞腰鼓概况

作为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安塞腰鼓动作活泼、步伐统一、节奏感强,体现出在黄沙漫天的恶劣自然环境下依然团结一致、勇猛精进的精神和情怀。动作粗犷豪放、鼓音彪悍威武、气势磅礴,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展现了陕北人豪放自强不息、顽强生活的精神面貌,极具观赏性与娱乐性。安塞腰鼓作为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在表演过程中有跑、跳、扭、转、蹬、闪、跺、跨、跃、摇、挥等各种动作形式构成。这些技术动作能够有效促进人们在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能够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增加工作激情和精神活力,使人获得一种视觉美感和精神快感,从而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均衡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安塞腰鼓作为陕北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健身功能和强烈的艺术特点。

安塞腰鼓作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一项内容,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事腰鼓活动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而且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可以增加民族自信心,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增加民族的凝聚力与文化自信,是体育与娱乐兼备的运动,是世世代代生息的土地上文化血脉的流承,散发着浓郁的、地域的文化气息,是展示陕北风情的窗口。在适度商业开发的基础上,可融入红色旅游且保持自身特色与发展。因此,保护、传承与发扬安塞腰鼓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体育、商业、社会及文化价值。

二、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区域间的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安塞腰鼓是我国璀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从其功能、特点、价值可以看出,腰鼓运动本身既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又能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学校体育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基于自身实际与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一些具有文化性、教育性、健身性的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来。在实际走访调查中得知,陕北地区的延安、榆林两市县部分中小学都已经进行了安塞腰鼓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是安塞县早在2002年就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实施了腰鼓进体育课,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和中小学生的喜爱,成为不同学段学校体育的特色与亮点,也充分验证了安塞腰鼓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利用区域性体育文化资源能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教育、健身、娱乐功能,而学生学习区域性体育文化后能反映出学校体育育人功效与文化保护、传承效果,两者相互作用,共促发展。

学校是文化教育的载体,也是保护、传承与弘扬文化的主阵地。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社会人才,而不同的地域文化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与体现。在对陕北地区的高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将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是否可行。得到的结果显示,有95%的高校师生认为可行,而且深刻的认识到融入的不仅是腰鼓运动本身,实则是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充分发挥其健身功能与体育价值的同时,彰显的是其文化性、教育性的功能,保护的是地方特色体育文化,保障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既符合体育本身特质,又有政策依据及师生的高度认可,有根有据。而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质的大学体育课程,有选择地融入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既是赓续区域性体育文化传承,弘扬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又是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发展的最优路径。

三、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认可度高实施落地难

大学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走访陕北的延安、榆林两市的四所高校得知,大学体育课程仍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等传统教学内容为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运动形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无论是在传统体育技能技艺方面,还是在价值追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提供了肥沃的生发土壤。

调查得知,地处陕北地区的延安大学开设了腰鼓特色选修课,而且选课效果非常好,广受师生欢迎,继而在体育专业本科、研究生教学中将其列为特色项目,按计划学时进行学习,这对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腰鼓教学师资和腰鼓传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陕北地区其他院校开设了腰鼓社团,但还未将其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之中。

经过深入访谈得知,可行但不一定落地的原因是腰鼓运动专业师资不足,出现个别院校的院系外聘腰鼓专业师资给自己院系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现象。再进一步调查此类院校得知,大学的体育老师守在安塞腰鼓的发祥地,却不会打腰鼓的这一尴尬境地。进一步访谈得知,导致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外出进行腰鼓项目的学习与培训,二是没有引进专业师资进行腰鼓运动的师资培养与传授。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体育课程腰鼓融入的可行性和认可度很高,但却出现实施落地难的實际困境。

(二)技能技艺传习”与“文化内涵教育”的失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成员之一,是我国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凸显本学科传统文化特质,在安塞腰鼓的内容建构上多以技能传习为表征,文化内涵融入上仍显不足,集中体现为偏重安塞腰鼓的技能习练,而与之相对应的人文性表达有所缺失。实际上,安塞腰鼓文化精神与文化技艺的传承本不矛盾,动作技术元素与深层文化内涵是构成传民族统体育项目完整性的“一体两面”。但文化内涵具有内隐性和不可测性,依附于技艺载体得以彰显。调查中得知,安赛腰鼓教学过程中“技能”呈现的痕迹过重,倾向于学生就业技能的增加,忽视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多元教育价值。

四、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现实困境的破解路径与推进策略

(一)引进专业师资,展示腰鼓“特技”魅力

安塞腰鼓气势宏大、粗犷豪放是其特有风格,也体现了黄土高原上朴实的陕北人民充满力量、热情直爽的性情。因此,这种整体风格是安塞腰鼓的基因,是烙印,是标志,是不可更改的。随着安塞腰鼓这一非遗项目的不断发展,腰鼓运动普及率大大提高,一些古老的中国传统腰鼓打法,如“鸽子翻身”“二起脚”“不打无底洞”“打第三脚不稳就落地”等面临失传的危险。长此以往,安塞腰鼓将逐渐失去自身原有的腰鼓技艺艺术魅力,不利于我国腰鼓艺术运动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掌握好变与不变的尺度是至关重要的,既不能使非遗项目脱离时代,也不能一味地求创新,迎合市场需求,沦为商业表演的工具。为此,要培养与引进专业师资,特别是要将腰鼓传承人的绝活引入课程教学,现身说法展示腰鼓技艺与魅力。同时,开发专门的安塞腰鼓传统体育文化读本,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现生生不息地传承。

(二)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铸牢青年大学生内心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色

体育非物质保护工作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保护不能只顾及该事物本身,而必须连同与它的生存环境一同关注与保护。安塞腰鼓是陕北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典范。在陕北高校推广普及方面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线上课程的开设与推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不脱离生长环境,让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活起来”。学校教育是文化之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整理和简化,科学的提炼安塞腰鼓的文化的内涵框架,适当简化动作结构,将不同动作及技术组合中所蕴含的文化思维、美育元素充分体现在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将技术技艺升华到“精气神”,实现从“技艺传承”到“精神传承”的话语转换。将其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审美素养与大学体育教育相融合。提高腰鼓文化的艺术品味,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包容性与接纳性,构建集体认同的文化记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线上线下四位一体传承路径,推进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促进青年大学生实现民族身份的认同。

(三)组建安塞腰鼓进校园进课程项目开发专家团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它的保护与继承依然要靠人类自身来维系。从教育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视角思考,将安塞腰鼓这一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育的力量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推进体育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作用于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的赓续与发展。为让安塞腰鼓这个中华瑰宝能在神州大地上继续振奋人心,就要认清安塞腰鼓发展中现存的问题,把腰鼓文化进校园进课程做得更具特色,更加出名,更加有文化内涵。

通过在陕北地区高校组建安塞腰鼓课程开发与融入团队,可充分發挥腰鼓传承人与体育教师的作用,加强区域性保护,建立优秀安塞腰鼓项目案例素材库,发挥师生主动性与能动性,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与高校文化资源互通共享,与学校课程、社区推广、家庭体育、线上线下四位一体同步发展,推进腰鼓文化的纵深推进与发展,深入推动腰鼓在全省全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融入和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与区域性体育文化资源接轨发展,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质的校本特色体育课程,为学校体育与区域性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导向以及实践路径。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现实需求,也是赓续区域性体育文化传承的需要。

五、结语

教育关注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最根本的是人文精神的阐释与表达。在大力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时代愿景下,融入与弘扬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已成为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将安塞腰鼓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助力地方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保护,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傅晓,杨敏.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2(04):80-83.

[2]张悦.非遗保护的活态流变——以传统舞蹈安塞腰鼓为例[N].中国艺术报,2021-03-16.

[3]高娟,杜春斌.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92-94.

[4]杨水华.安塞腰鼓的价值与传承发展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季浏,汪晓赞,潘绍伟,等.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金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的价值[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2):109.

[7]姚蕾,李铭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材的历程回眸与困境纾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09):.

[8]王明建.建设校本特色课程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4):72-74.

★课题项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1年“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1。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