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豪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14-02
摘 要 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民族历史进程中具有悠久的文化意涵和厚重的文明积淀,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较强的运动属性,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育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要坚持过程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可行性与效果化。
关键词 民族传统 体育元素 高校体育 必要性 对策措施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历史进程中极具文化意涵和文明积淀,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和参与。随着现代意义上体育运动发展,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积极要素被不断提炼和持续优化,发展成为当下更具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多样运动类型。“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仍要充分重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价值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继承和转化工作,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内容,促进民族特征体育运动项目的现代性转化。
二、民族传统体育元素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
传统体育运动强调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密切配合,既重视动作技巧和节奏过渡,也强调生活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正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突出动作和娱乐主线,因此运动整体难度相对较小,表达主题更为集中,娱乐性和观赏性更强,易于在大学生中学习推广,这为高校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奠定了前提优势。在技术特征转化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借助基本手势、统一口号、操化动作和多样道具,彰显表演者激情、朝气和活力,展示大学生自信乐观精神风貌,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培养终身锻炼体育观念和团结互助意识,保持乐观精神和昂扬斗志,形成包容隐忍、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品质。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情感意志等心理要素参与。在例如爬花杆、老鹰抓小鸡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中,交际性需求功能性较强,能够有效克服学生个性孤僻、缺乏配合、适应能力较差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校教师若能结合当地风俗习惯、自然地理和背景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搭建自我超越和共同理解交际空间,增强学生团队适应能力。这些都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体育精神培养与塑造具有重要价值。
(二)民族傳统体育元素具有较强的运动属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增强学生运动能力,唤醒学生身体潜能,对于形体塑造、核心素质培养和自身锻炼价值提升意义重大。一是提升学生有意注意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要求学生在生理机能、运动素质、身体形态等方面有所倚重,而传统体育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需要拓展运动效果展示的空间。因此,高校大多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讲授、民族项目运动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或者借助传统项目的整体性来调动情绪,鼓舞士气,展示整体的队伍气势。上述需求能够借助直观性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刺激形成无意注意,营造适度紧张氛围,控制分散注意诱因,锻炼学生有意注意稳定性。二是强化学生知觉感受能力。在一些民族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整体动作安排过程衔接、动作分解等方面学生的知觉力作用。表现在,既要关注舞蹈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需要大学生具备对动作、音乐有机整合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运动知觉能力”。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训练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节奏、配合旋律、呼应动作,可以说切实考验着大学生的整体知觉感受能力。三是锻炼学生具体与抽象思维能力。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与展示中,高校教师要通过肢体示范、多媒体展示进行讲解;学生既要理解具体可感动作,也要善于体悟抽象跃动的音乐节拍,还要确保服装款式与音乐动作之间的一致性,并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发展,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调动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自信心,降低学生对于运动畏难情绪抵触心理,促进体育教学成绩全面提升。
(三)民族传统体育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检验和实践验证,在强身健体和体能提升上的效果有目共睹。例如,高脚竞速、蹴鞠、抢花炮等活动形式,不仅调动体育心理认知,也能促进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影响大学生形体塑造、运动形态、身体机能和核心素质。一是速度素质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和展示中,速度素质是关键环节。而速度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中枢神经的节奏转换,大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较快较为成熟。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节奏与不定加速自动控制形式及高强度的移动需要,都可以锻炼学生适时反应能力。二是耐力素质的强化。诸如三人板鞋竞速、蹴球、五禽戏、东巴跳、跳竹竿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瞬时体能,也考验着学生的长时技能,对学生心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健康发育有紧密的相关性和指导价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生智力、运动情趣、身体节奏方面融合,又在无形中潜移默化间锻炼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素质。三是力量素质的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力量素质包括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中,离不开上肢、下肢、腰腹等部位肌肉发力。
三、民族传统体育元素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坚持过程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明确大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高校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进程,学生驱使作用极为重要。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主体隐喻。在教学双方当中,学生是参与主体,更是服务对象。传统教学关系中,学生是服务对象,学生相对被动。在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中,通过赋予学生选择权,改革路径实际使得学生获得更多选择权以及满意评价路向。为此,学校要依托相关测评体系,探索建立民族体育融入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通过满意度测量,评价教师教学及服务质量,以便使教师教学行为更多满足学生需要。要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上进行探索,使传统体育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向实践化转变。通过教学标准和实践绩效测量,对教学产出进行控制。对于难度较大传统体育元素教学,教师要通过地方化、分散化等措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教学进行绩效管理,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思想上尊重学生,在教学行动上依靠学生,在教学评价上侧重学生。要考虑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难度适中教学内容,完善多种类型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完善设备和场地、人员,进行与学生相关内容的设置与修订。
2.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参与。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进程行为的要求既普遍又重要。在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进程,大学生要理解相关的内容。但是,大学生的参与难点在于强制命令极易造成内心抵触和情绪反弹。民族传统体育元素本身带有历史厚重感和实践经验性,更不能依托命令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或者用指标性质方案来完成目标。在动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手段和方法。一是增强内容导向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围绕民族传统体育要素改革课程设置,发扬民族体育优秀传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运动项目兴趣。注重寓教于乐教育方式,使体育运动项目不仅愉悦身心,更能营造氛围。在内容设置上,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于现代化理念,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传统的要素,促进二者有机整合。善于挖掘民族体育现代性要素,注重教育过程现代化转化,采取“和而不同”的观点,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通过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心需求开展相关改造活动。通过提供学习样板和宣传认识,完善价值规范要素,提高相关工作认识。通过归纳、提炼与总结,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在效率与民主统一方面做出启发性探讨。
(二)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可行性与效果化
1.完善教学评价结果模式。高校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进程中,要适时引入信任模式、学生发言权模式、选择竞争模式,以便更好地完善绩效管理模式。要重视信任模式的作用,依赖传统体育文化模式正向价值,引入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参与到大学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反应快和公平公正服务。同时,要完善大学体育课程选课模式创新,尊重学生在课程选择和教学设置上的意见,允许他们积极发表意见,为学生选择相关的教学服务提供便利,通过选择与竞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在注重教育过程前提下,更加强调教育结果选择和竞争作用。要树立明确的结果导向,明确教学服务递送机制不同,产生结果完全不同。相同投入相同产出,结果也可能不同。要把教学评价导向引导到教学结果和接受效果,这个维度上进行更多投入。始终引导教师站在学期终局思考整体的教学目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从而优化整体教学的投入产出比。
2.完善体育学习成绩多元化评价。一方面,要强调主体内容形式多元化。高校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进程下,主体要更为多元多样,通过提升评价优势,不断降低相关评价短板。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塑造其价值观念,要体验教学过程,验证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提升,将其纳入评价的具体内容。要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要多一些鼓励性评价,少一些批评性认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在学习中加入体育、游戏等多样化类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在评价形式上,教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差异化评价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找到合适位置,弥补自身不足,有针对性改善存在问题,提升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动性、积极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另一方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运用。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力,引导他们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来完成过程性评价任务。在具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发给学生打分表,让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互相测评。要改变过去由学校统一实施的评价方式,创造性地设置各个班级体育教师精心安排,对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朱懋彬,谭福.高职院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强化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与特色[J].运动精品,2019(07):1-2.
[2]李惠琳.试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高校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03):58-60.
[3]包春峰.构建与科学、人文、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D].天津:天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