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郭菊秀
【摘要】将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注重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临夏民族地区为例,探讨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乡土资源;运用;调查;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106—0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教学要“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1]。因此,注重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临夏历史悠久,历史资源丰富多样,这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无疑是非常珍贵的乡土资源,笔者以所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当地学校教师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挖掘梳理当地乡土资源,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笔者认为,把临夏州独特的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育其家国情怀。
一、乡土资源的运用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临夏城区学校初中生对临夏州乡土资源知道得较多,而乡村学校初中生知道得较少,但都非常感兴趣。第二,部分家长认为把临夏州乡土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孩子的升学考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更多的家长认为,临夏历史悠久,历史资源丰富,把临夏州乡土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本地初中历史教师对临夏州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较为熟悉,但知道得很零碎、模糊且缺乏系统性,故而在历史教学中很难运用;而外地初中历史教师对临夏州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了解不多,故而在历史教学中也很难运用。第四,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理念,认为要转变中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议探索把丰富多样的临夏州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而35岁以上的教师大多则认为应以中考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中考成绩)为首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会影响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乡土资源的挖掘与梳理
我们从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视角对乡土资源作了调查分析,暴露出的共同问题是对临夏州乡土资源的认识是零碎的、模糊的,缺乏系统、整体的认识。为此,笔者试图找出临夏州乡土资源和初中历史教材在相关内容上的有机联系,把乡土资源和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制成表格进行对照(见表1)。这样既把乡土资源挖掘与梳理出来,使其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能把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三、乡土资源的恰当运用
叶澜在《教育学原理》中指出:“在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资源,教师都要充分地利用。”[2]根据这个精神,笔者就如何把临夏州乡土资源有效、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作了以下四种方式的探索分析。
1.结合穿插式教学。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以乡土资源为辅”的原则。即在使用统编教材时,当教材涉及临夏州乡土史内容时,教师可有意识地适当补充临夏州乡土史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中,当讲完原始农耕生活中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后,可以穿插讲述5000年前,临夏州境内形成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进而指出在东乡县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刀,是迄今所知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随后大约在4000年前,马家窑文化开始衰落,在广河县齐家坪又兴起了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时期,冶铸和使用铜器已十分普遍,其中发现的青铜镜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镜之一。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补充讲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临夏州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的历史史实,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2.集中专题式教学。为了让学生更为系统地知晓临夏州乡土史内容,教师还可采用集中专题式教学。集中专题式讲授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采用讲座形式。临夏州是民族地区,教师可专门讲授临夏州境内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从历史维度体会民族团结、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临夏州在历史上被称为“河州”,而现在临夏州境内随处可见有关“河州”的历史记忆。比如,各种古河州的招牌、广告、小吃,河州砖雕名冠全国,还有胜绝河州的牡丹等。这些是临夏人为之骄傲的,同时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眼球,是临夏州独特的旅游名片。
3.课后阅读式教学。比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英军攻陷浙江定海、镇海、宁波三镇后,甘肃河州将领朱贵奉命率甘军2000多人前往浙江,先后参加防守浙江慈溪和江苏乍浦、松江的战役,在慈溪大宝山之战中,朱贵和部分将士壮烈牺牲。由于结合穿插式教学和集中专题式教学所占用课时的有限性,需要在课后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4.课外活动式教学。课后阅读式教学虽然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但不够生动形象,乡土历史教材有许多必须采取课外活动方式教学的,特别像临夏州这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并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的地方更应突出这种教学。例如,为缅怀革命先烈胡廷珍,以研学形式组织学生参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同时向学生介绍《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书刊,撰写一篇观后感,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这些活动都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融入了思想教育,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有的放矢,让“爱国主义”这个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三、乡土资源的运用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强调,要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毕竟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历史会更感兴趣,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此时教师要是开发好乡土资源,便是抓住了学生学习的一大乐趣,从而实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也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必然要求。若是初中生只会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盲目模仿前人的经验,而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那不就成书呆子了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开展好自主研究性学习,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乡土资源都是很好的选择。换言之,正是乡土资源的存在,才使得初中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更具有操作性。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爱家乡的升华”。在临夏州乡土资源中包含有很多爱国主义的史料、纪念馆以及当地流传的爱国英雄等素材,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總之,把临夏州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提升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既是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课标的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土史资源与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以临夏民族地区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415)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