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身教练研究现状综述

2021-01-03 13:43杨天石贾明学
体育时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职业

杨天石 贾明学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15-01

摘  要  全民健身视角下,本文以健身教练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健身教练的研究现状从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研究认为:(1)现有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2)研究视角不够开阔。因此需扩大研究视角从实践性问题入手,加强对健身教练培养的研究。

關键词  健身教练  职业  培养模式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身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全民健身的热度达到了新的高度。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35亿,庞大的健身人口未来将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因此,本文对健身教练现状进行综述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健身教练评价体系的研究

健身私人教练职业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最重要的指标为教学指导能力,是健身私人教练职业素质的核心评价指标。5个一级指标中职业技能素质和职业知识素质最为重要[1]。由于专业素质在私人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中十分重要,每名私人健身教练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以及服务技能的培训提升,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2]。因此,应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管,完善高校组织与实施,以推动健身认证与培训市场化发展[3]。

(二)健身教练职业素质的研究

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养分为:职业能力素质(沟通、服务、销售能力)、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道德素质和形象素质(形象、气质、魅力)[4]。国内私人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主要有知识素质、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和形象素质等。从这些角度对健身教练进行研究得出我国健身教练员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不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欠缺,从业经验不足等窘境。建议在体育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校中设置专门培养私人健身教练的体育专业,并建立私人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私人健身教练的培训工作,提高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5]。

(三)健身教练培养模式的研究

健身教练所必需的知识体系不仅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康复学等运动训练相关知识,还需掌握健身房运营管理和与客户交流销售的技巧。我国健身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有58.45%是通过培训班学习获得的,有32.17%的专业知识是通过在校学习获得的[6]。说明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不系统。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有关健身教练培养的专业有体能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从就业角度看国内健身教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健身房实习生无法进入健身指导领域只能做外围服务性工作[7]。在健身俱乐部对健身教练员的培养模式方面存在问题为:(1)三级化培训模式存在人才流失风险;(2)人才选拔机制缺乏长效性;(3)培训体系欠完善;(4)优秀教练员提升技能培养模式随意性突出;(5)评价模式等级化现象严重。为此,提出加强评选提升技能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弱化等级观念,加强培训体系的建设[8]。可见,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教练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二、研究评述

从研究内容来看,第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与健身教练相关已发表的核心期刊仅有33篇,证明对健身教练的研究不够重视。第二。有关健身教练的硕士论文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博士论文等数量相对较少。在已有的文献中对健身教练研究的关注点上都在健身教练培养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上,以及培养模式、健身教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在健身教练的培养路径上,仅有对部分协会的研究进行了现状分析以及问题探讨,在其他培养路径等方面还未能全面展开研究。第三,问题与对策匹配性有偏差。在健身教练培养方面的研究中,培养是研究的重点,对象是健身教练。而一些学者只是对培养的模式、评价的体系进行了探讨,还有细节性的问题如培养模式的效果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研究,没有获得具体的对策及解决方案。从研究视角来看目前,本文的研究视角不够开阔。与健身教练培养路径的相关研究的研究资料多是从教育学出发,此外多数研究是从理论出发,实践研究等视角缺乏。

参考文献:

[1]孙权羽.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素质评价指标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2]陈平,徐文娟.我国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化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2):26-28.

[3]郑汉山,蒋义丹.政府与高校协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模式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22-26.

[4]张铭.对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7(04):20-21.

[5]杜熙茹,高玉花.京沪粤三地部分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4):32-35.

[6]李红平,张闫.我国健身教练员培养方式现状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107-109.

[7]徐大鹏,陈燕.基于就业视角的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1):39-45.

[8]王钧可.长沙市健身俱乐部优秀教练员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