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鹏
【摘要】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面对较难的初中数学知识时,部分学生会出现思维混乱、缺乏学习思路的现状。长久下来,这些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灵活采用教育手段,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布置分层,让不同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应有的发展。文章对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数学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原则;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107—0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摒弃以往灌输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模式,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分层原则。教师要在追求理想化教学结果前提下,全面分析初中生真实的数学学习困惑、学习现状,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合理分层[1]。在制订分层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多询问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适度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具体实施分层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与认知,并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方案。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3.灵活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因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是持续变化的,教师不能始终以一个标准对学生内容、目标等进行划分,而是需要灵活设定分层互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向着更高层次去努力和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1.分层布置数学任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分层布置数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比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布置一些有层次的数学学习任务。对于数学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数学教材中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定义与概念,真正理解其实质。学生在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好一点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增加数学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不仅要去分析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等相关知识[2],还要去探究真实生活中能够看作直线、射线、线段的案例,实现数学理论知识和真实生活情境的深度融合。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直线、射线、线段概念以及具体生活例子的基础上,分析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让学生能透过现象去理解三者的本质。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布置过程中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过程中也要合理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
比如,在很多数学知识讲解、解决数学问题期间,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属于初中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基础能力,初中生只有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计算能力,才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相关数学概念与数学定理,进而以更快的速度解答数学问题。然而每一个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不断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
再如,教学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为了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在设计数学练习题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围绕重点、难点来确定练习内容、题型[3]。当然,练习的难度要有递增性,要兼顾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数学题型:“×××,属于已知条件,求×××的值。”对于数学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常规解题思路来讲解这道数学题目;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不要直接套用公式,而是通过思考来不断简化计算方式。可以借助“整体代换”的思想进行计算,最终用已知条件来求得答案。之后,让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学会用多种解法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
3.在数学分层互动教学中给予有效指导。在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探究数学知识。
比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要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正确的认知。如果教师直接来表述这个数学定理,部分学生会无法理解与接受。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指导性的数学问题:“0表示什么都没有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够联想到温度计中的0℃。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但是教师这种生活化引导,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意识、探究意愿,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机。
4.注重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一些小学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多设计一些有关数学概念、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类的数学作业[4],让他们先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之后再逐渐提升数学作业的难度,让学习能力差、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够逐渐进步。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学习层次,C层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很理想;B层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数学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比较差;A层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能力都比较强,需要通过数学拓展题、拔高题来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围绕数学知识内容科学设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把初中数学作业划分成基础类型、提高类型、创新类型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標。比如,有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甚至连小学的分数加减乘除运算方面的知识都没有全面掌握。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就需要重新为他们设计关于分数乘除或者加减的作业。这样,能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夯实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每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教师都要重新审视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重新分组,确保学生层次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教师要分层布置数学作业量。比如,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5道数学题,因为每一道题的难度比较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钻研和思考;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10道数学题,重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题。学生做作业的时长不要超过50分钟,防止学生因疲倦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运用分层互动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数学学习预习任务、教学模式、作业形式与数量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并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成长与领悟,进而提升数学综合素养[5]。同时,在初中数学分层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数学教学计划与方案,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全面、清晰的认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定数学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数学分层互动教学的优势,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梁文艳,胡咏梅.西部农村初中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04):19-24.
[2]陈典兴.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0(05):17-19.
[3]杨五红.从“画龙”到“点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积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45-147.
[4]张玲.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19+138.
[5]毕艳丽.让每一朵花都芬芳——初中数学“小组管理和分层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09(11):584+602.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