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设 杨军峰
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使用新教材。新高考改变了文理分科模式,实施新的学科组合模式。甘肃省采用“3+1+2”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科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科中自主选择2门的新高考模式。相比高考改革前文理分科的组合方式,新高考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爱好以及发展。
为推进本轮新课程、新高考顺利实施,认真梳理并总结上一轮(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新课程实验)我省高中课改推进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系统分析我省实施新课程、新高考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困难和挑战,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此详细阐述。
一、十年高中“三新”改革为甘肃省此轮高中课改奠定良好基础
1.工作机制的创新,为高中课改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200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确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县区为主、学校实施、社会支持”的协调工作机制。为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推进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省课改办探索建立了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包括专题研讨交流制度、课改联系人制度、样本校工作制度、重要工作通报制度、现场观摩研讨推进制度、课题研究驱动制度、跟进调研制度、督查评估制度和年度总结报告制度等),并形成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仅必要,还成为扎实、有效推进我省此轮普通高中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认可和各地各校的支持配合。
2.课改系列配套文件的制定,为高中课改科学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为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要求,甘肃省教育厅制定《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试行)》。经“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反复修改、论证,甘肃省教育厅出台了课程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模块教学、考试与评价等领域的指导意见、方案文件以及15个学科教学指导文件,初步构建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制度体系,为此轮高中新课改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3“.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培训,为高中课改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师资培训是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驗扎实、有效推进的重要前提。我省借鉴先期此轮高中课改省市师资培训的经验,在培训策略上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联动,持续推进”的原则,并坚持优质资源整合、注重培训实效,实现了“全员、全面、全程”的培训。我省的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具有“规模大、层次高、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为此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改实验初期的两年时间内,我省采用“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学校”组织的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新课程实验培训,不仅对普通高中教师的培训达到了全覆盖,还兼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培训对象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体学科教师。在培训模式上,一是做到“起点高、落点低”。即每一次培训均按国家级标准组织,聘请国家课标组核心成员、教材主编、一线骨干教师授课,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思路,使全省每一所普通高中的教研组长或学科组长接受教材、教学集中培训。二是做到“低成本、高效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到将网络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研讨相结合,扩大培训受益面,降低培训成本,实现了培训的全员、全科覆盖。三是做到“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培训”。从教育局主管局长到教研室主任,从每所普通高中的一把手校长、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到全体高一年级教师等,囊括了课改领导、管理、教学三个层面,使所有人员都系统化地接受培训。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以会代培”。通过持续举办校长论坛、样本校课题驱动研讨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深层次研修。培训形式采用网络远程培训+学科骨干教师教材集中培训+各种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内容广泛、全面,不仅包括通识培训,还包括对课标、教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强化样本示范校建设,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学校课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高中课改实验之初,我省先确定50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目的是提前实践,发现问题,参与研究,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同时,启动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课题研究专项行动,建立省级样本校研究制度、联系制度和交流制度。组织样本校校长赴改革先期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为我省高中课改工作顺利推进“取经”。定期举办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暨校长论坛,深入研讨和交流新课程实验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组织省级样本校校长分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市)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使样本校成为全省各地推进高中课改的示范者、引领者。
5.持续推进特色校建设,有力促进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甘肃省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持续强化特色校建设。通过特色实验校的建设,引领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与内涵。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制定《甘肃省创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等有关特色校建设的文件,强调特色实验校应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宗旨、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发展、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评价改革、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并在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实施中充分体现。同时要求特色教育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育人成效显著。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按标准分批次评审命名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四批评审命名工作,命名兰州第一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等89所学校为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内涵与风格。目前,甘肃省普通高中已初步形成“办学多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示范引领”的特色发展新格局。
6.强化“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建设,促进高中课改向纵深发展。为深入推动学科课程教學高质量发展,2013年,甘肃省启动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简称“学科基地”),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26个学科基地。学科基地整合省内外各方资源和力量,建立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努力将“学科基地”建设成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研究中心、学科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学科课程资源中心、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中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高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甘肃省高中课改面临的突出问题、困难与挑战
本次新高考、新课程、新教学的实施,对于普通高中提出了严峻挑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与困难。比如,学生如何理性选课选考?学校如何有效实施走班教学?学校如何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如何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政府如何为改革提供足够的条件保障等诸多问题与困难。
1.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待加强。有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校长对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管理和引领学校实施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时出现较多问题,出现部分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规范、不严格的现象;同时,部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开设不够科学、规范。此外,还有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真正做到“育人”。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在完全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的要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对新课程、新教学、新高考认识不到位,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还存在较大困难。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执行能力亟待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还有很大空间,创新教学的能力还需不断提升。
3.师资结构性短缺,难以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新课程实施后,选课走班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会带来教师用人潮汐现象,因而导致教师总量出现结构性短缺现象。从外省实施的情况来看,在选科目中选生物、地理的较多,选化学、政治的人数较少。如何科学调配教师资源,满足课改需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统筹解决。
4.课程实施不够规范。有的学校缺乏课程规划,对课程实施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与学生生涯发展目标缺乏系统规划,缺乏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有的学校没有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平衡”:高考科目与非高考科目的不平衡、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平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不平衡、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不平衡;在课时安排上,非高考科目的课时被大量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以及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落实不到位,通用技术课程未能常态化实施。
5.教学改革成效还不够突出。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许多学校创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各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各类课型的特殊性关注不够。有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上依然“穿新鞋走老路”,不看新课标,教师的课堂教学依旧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仍用老教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还未达成共识或形成常态,有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解读不到位,教学游离于课程标准之外,对新教材文本的研读不够深入,就教材而教教材,仅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辅资料质量不高,习题教学系统性科学性不强,机械重复训练多,反思总结提高少,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6.政府投入不足,高中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课程改革需要。从上一轮新课程实验调研发现,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许多农村或部分县城普通高中学校缺乏开设新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专用教室、实验室、活动场地等,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活动智能化管理、功能场所馆室建设上更显不足。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顺利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打基础。甘肃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如何应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呢?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育人模式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因此,落实新高考,我们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实施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同时,要抓住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遵循高中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
2.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保证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顺利实施。要保证新课程、新高考、新课程顺利推进,我们就要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保障机制,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改革、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联合的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或突出问题解决协商会等会商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教学要求的管理服务新办法。此外,要积极探索区域内高中教师“局管校聘”新举措,确保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
3.切实加强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的领导力。政府是办学的主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因此,各级政府要强化对高中教育的领导,以高中课改为契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切实增强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依法办学水平;引导和吸纳社会各阶层力量关心并支持高中课改,为推进高中新课程、新高考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区域推进机制,创新推进模式,搭建各种平台,通过组织各种主题研讨活动,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顺利实施。
4.扎实开展对普通高中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课程改革實施成败的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支持度、参与度与行动力度。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推动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切入点。首先,要切实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校长是一所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课程实施的执行力,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对校长的培训,一定要创新方式,多进行深入研讨、多向交流的参与式培训,切实解决校长的困惑和难题。其次,加强高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注重培训人员的层次性、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培训效果的实效性,要将省级培训、市县跟进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再次,切实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广大教师伴随课改实验的推进而成长。
5.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切实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突出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彰显并统筹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同时,逐步形成支撑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形成一批涵盖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此外,大力加强特色学校建设,通过办学机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方式创新等多样化和特色化建设,改变“千校一面”的现象,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办学多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示范引领的甘肃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新格局,保障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改革。要改革就要全面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中简便、实用的操作平台,可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提供优质、多样的课程资源以及科学、人文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的深度融合。此外,要引导教师充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内容,提高用课程标准指导、评判和改进教学的能力。并大力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7.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教科研部门的专业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要以此轮高中课改为契机,加强各级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领域和学科门类,落实教研机构编制,配齐、配全、配好教研员,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研队伍。同时,保障教研经费投入,强化教研职能,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引领作用。此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专家组的力量,定期组织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8.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一,学校要制订选课走班指南,规范学生选课流程与调换机制,让学生的选课有规则、有流程。其二,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调研学生选课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高考政策与高校专业,分析学校的学科特点与师资力量,把握社会行业趋势与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科学选课走班。其三,要努力提升走班教师的组班能力。在走班教学中,学科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也承担班级管理职责。在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课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增加知识应用练习,在课后增加小组或小班进行辅导。高中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培训、专题研讨、共享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科教师的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引导任课教师基于学生相似的兴趣爱好与选课倾向,构建基于学科兴趣和学科文化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与行政班集体相互支持、相互辅助。
9.强化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引领、推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实施重点及难点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切实加强对本地普通高中学校的指导;认真总结、凝练示范校的工作经验,并通过研讨、交流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切实发挥好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10.加大对普通高中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全面育人目标的落实。普通高中在基础教育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关键地位,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普通高中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尽快补齐普通高中学校短板和不足,以保证新高考和新课程顺利推进。要加快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急需的教室、功能室及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保障全面育人目标的落实。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