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阈下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创新路径探析

2021-01-03 03:56唐恩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故事化融媒体

唐恩思

摘 要: 融媒体时代,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创新报道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挖掘报道师生典型,不断丰富报道形式,实现多元化报道。通过梳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典型人物的报道经验,试图探索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如何结合传播对象与报道对象的实际,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继而推出一批思想性强、时代性强、品质上乘的新闻作品,聚焦立德树人故事,提升报道的吸引力、亲和力和传播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与使命。

关键词:融媒体;典型人物报道;故事化

融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也改变了高校的媒介环境和传播格局,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融媒体集合了不同媒体的优势,传播的便捷和广泛性为高校讲好校园故事,传递正能量提供了最优平台;同时,融媒体时代,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影响或侵蚀大学生。因此,如何利用好高校融媒体平台,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生产有品质、有温度、有思想的优秀新闻作品,注重原创,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典型人物报道通过对人物的着重刻画,通过人物描述激发正能量,形成正向社会舆论场,是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学习典型所体现的精神,让典型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何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挖掘身边有故事、有亮点的榜样师生,通过报道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立德树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件,展现教育成果与大学精神。同时,典型人物报道也要“以小见大”,展现师生群体的时代精神与蓬勃朝气,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合力优势,将报道形式多样化,增强报道的传播力。

典型人物多元化:彰显核心价值观,增强“舆论场”效应

典型人物报道是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发挥着传播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认同的重要作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闻报道要“多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典型人物报道具有凝聚人心、传递力量的作用。典型人物的选取可以多元化,充分展现学校不同岗位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聚焦优秀师生、聚焦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聚焦优秀校友,通过多元化的人物报道,让师生汲取他们身上的向上力量。

第一,聚焦优秀师生。优秀师生是高校的先进群体,蕴藏着很大的传播价值。2018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做有中国心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北二外“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炼成记》,报道了旅游科学学院优秀团队群像,报道凸显了这些优秀学者在学校发展与教学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2月初,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带领学生记者,积极连线湖北学子和教师,新媒体推送《连线湖北 二外学子讲述特别寒假故事》等,及时报道了湖北师生现状,回应了师生和社会关切。网络新闻《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主动翻译全国人大重要文件 英译文荣登全国人大英文官网头条》《外语为桥 连线解忧 北二外承接12345市民热线外语服务工作》等新闻报道和新媒体推送及时报道了学校抗击疫情的成果,被光明网和学习强国刊登,引起广泛社会反响。

第二,聚焦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除了优秀师生,关注学校不同岗位的普通人,同样为高校人物报道丰富内容。高校人物报道应不断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扩大典型人物报道的范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更好地发挥引导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新媒体推送《北二外“老教授党员先锋队”连续7年“组团”送教》,报道了学校多位退休老教授连续多年开展“贫困地区助教助学专项行动”的感人事迹。北二外学子们同样关注报道了学生餐厅大师傅、敬业的保安小哥、深受学生们喜欢的楼妈等后勤工作人员,正是这些可亲可爱的人,为学校带来温暖、增添光彩。

第三,聚焦优秀校友。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爱心驰援武汉95级部分校友及亲友捐赠价值13.7万防疫物资》等新媒体推送,体现了校友们的爱心和对社会的关爱,如推送优秀毕业生《杨若晨:向世界讲述故宫600年》的报道阅读量过万,从侧面彰显了学校育人的成效,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报道形式多样化:深耕报道内容,制作融媒体产品

在当前追求流量的融媒体背景下,有些媒体把生产流程再造、技术革新,作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方向,一度追求新闻传播形式的炫技,一味追捧“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经过网络点击的大浪淘沙之后,無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以微信、微博、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优质的内容仍然可遇而不可求。

随着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开拓媒体行业新边界,越来越多的信息凭借社交网络得以迅速传播。如何以优质内容赢得用户成为媒体人深思的问题。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的传播环境下,要以提供实实在在打动人的原创新闻、接地气且有正能量的内容为根本追求。只有生产出优质新闻产品、真正让文字走进受众内心,才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为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合传播模式,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视听手段,丰富人物故事内核,深耕人物背后的故事,多层次呈现人物特点,打造典型人物报道的新样板。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第27方阵“体育强国”中,首次滑进首都中轴线上的北二外轮滑队伍惹人瞩目,微信推送除了推出消息、通讯、媒体聚焦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外,还制作了短视频和音频节目,除了“央视频”、《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竞相报道给予高度关注外,还通过腾讯视频、梨视频、抖音等多个电脑端和手机端传播,点击量均超过10万+,多条短视频上了微博热搜。

在技术革新、传播理念和媒介生态不断变化的当下,高校需要不断地创新典型人物报道形式,让先进典型为师生提供精神给养。因此,“内容创优”仍是核心竞争力。高校媒体应坚持内容为王,善于抢占新的传播渠道,融在“实处”,融出新意,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众声合唱的舞台上发出时代最强音。

叙事方式轻量化:把握师生需求,讲好时代故事

传播内容的“轻量化”呈现,是指通过凝缩内容体量、优化传播内容以提升信息触达率与传播效果。[1]近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不断推进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方式创新,通过创新叙事视角、加大融合传播,有效提升典型人物报道影响力,充分发挥了校园媒体典型示范的宣传效应和传播力。

如何引导“数字化生存”中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的互联网文化生态,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纵观在青年人群体中引起的爆款和现象级网络事件,比起宏大叙事与意义追寻,青年人看重“有意思”超过“有意义”,日常化、极具趣味性的事物更能引发青年人的兴趣点。移动化、碎片化的消费与传播方式更为他们所关注和青睐。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在移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所经历的逸闻趣事,习惯“晒”生活、“晒”自拍,这种对情绪消费的过度依赖让他们借以获得精神满足和自我价值认同。

第一,创新报道形式,追求朴实清新文风。言之无物,行而不远。融媒体语境下很多报道存在文风漂浮、不接地气、追求各种奇葩文体等现象。好文章贵在短小精悍,以质取胜。习近平总书记对文风提出了“短、实、新”的要求,理应成为新时代涵养文风文气应当遵循的方向和原则。因此,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积极探索师生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以清新自然、活泼平实的新闻文风提升阅读量。近年来,在典型报道中,北二外对报道文风、话语方式、叙事策略等表现形式等进行了大胆探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文《征兵固防 安国兴邦|二外红与军营绿的故事》,既有文字报道,又有视频采访和图片,实现了报道形式的多元呈现,立体化、多角度报道了光荣入伍的3名大学生的励志故事,展现了北二外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第二,堅持原创,让人物报道更具传播力和吸引力。要在众声喧哗中持续保持高校媒体的影响力,除了不断适应瞬息变化的科技发展带来的传播格局变化,提高内容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尤其迫在眉睫。在新媒体上,那些高转发量、涨粉速度快、高点赞率的推送,大多数是原创作品,其内容的独家性、专业性、可信性成为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高校人物报道而言,在各类活动、竞赛中,每年都会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和学生,坚持原创报道,以真实、客观的视角,以第一手新闻素材,展现高校典型人物的榜样力量。例如:《滑过天安门的BISU轮滑队来啦!花样快闪祝福祖国!》《和妈妈成为大学校友是一种什么体验?》等报道获得高阅读量,只有在采写编上精雕细琢,才能传递出真正直抵人心的力量,才能写出新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人物故事化,以细节感人。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使得新闻的采编发生变化。典型人物报道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报道体裁,对于高校人物报道而言,由于数字化阅读的主体大多数为年轻群体,因而着重挖掘报道中的故事、细节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故事的真实性、贴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注重对话性与平民性,做最走心的报道,达到感染他人的新闻舆论效果。北二外官微和腾讯企鹅号推出2020年毕业季在疫情影响下,师生为毕业生打包行李的报道《“看到老师那一瞬间,我突然不想毕业了”》,新闻报道对于细节和场景的刻画描写非常到位,寥寥数语就把毕业生宿舍打包的忙碌和工作量体现出来。人物以故事动人,故事则以细节胜出。在典型人物报道中,生动、传神且运用白描手法的细节描述,更能让人物“活起来”。因此,深入报道现场,带着发现的眼睛挖掘高质量的细节,做到不留痕迹地呈现细节、打动读者,为潜移默化地形塑青年人价值观做出努力。

结语

罗杰·菲德勒认为,传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媒介形态的转变,而是一种媒介形态“增值”的过程。[2]在融媒体日渐兴盛的时代,高校在典型人物报道策划和传播过程中,应不断注重媒体技术的运用,注重受众的互动和参与,提升典型人物报道传播力的同时,尽可能促成人物报道的二次传播。总而言之,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在探索报道形式多元、创新路径的同时,也要坚守报道的品质和情怀,创新报道手段,以时尚的、青年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报道,不断提升人物报道传播力的广度和维度,讲好立德树人的高校故事。

参考文献:

[1]栾轶玫,徐雪莹.时政报道的“轻量化”传播—以央视《物印初心》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0(1):39-42.

[2]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24.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故事化融媒体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基层电视台做好农业科技节目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