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泉如
摘 要:延安木刻版画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粹。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使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延安木刻版画无法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当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逐渐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但是延安木刻版画的传播依旧是传统闭塞的,难以形成大众化的传播趋势,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延安木刻版画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其新时代的发展潜力,探究其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嬗变,为延安木刻版画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延安木刻版画;数字传播;红色文化
延安木刻版画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剪纸、窗花、年画等艺术手法,进行了大众化、民族化的改造,成为了一种大众传播形式,用于文化宣传与推广。在今天,延安木刻版画所代表的红色文化依旧影响着新一代的中国人。
一、研究现状:延安木刻的研究呈现精英化趋势
作为红色文化中的经典,延安木刻版画曾广为传播,如今却被束之高阁,这不免令人叹息。当下,关于延安木刻版画的研究多来自业内,精英化趋势明显,而对延安木刻版画的大众化探索至今依然鲜有。延安木刻版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是重要的宣传手段,极具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不少学者针对延安木刻版画的传统传播模式进行了探究,如一些研究学者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媒介传播形式下,延安木刻版画的传播策略及其效果。目前,研究延安木刻版画的机构以高校居多,如西安美术学院杨锋教授从木刻技艺角度对延安木刻版画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了网站、自媒体等平台的实践探索,运用“二维+三维”的模式打造了艺术情境下的延安木刻版画虚拟展厅。
尽管如此,从社会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大众对于延安木刻版画的关注依旧鲜少。虽然国内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延安木刻版画在当代具有的现实意义,并已经从政治、历史、美学等角度对延安木刻版画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并未有人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对延安木刻版画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方式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探究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困境,探索了延安木刻版画的新时代价值,最终对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价值进行了研究。
二、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困境
由于彼时的受众文化素养参差不齐,通过搭载大众媒介——报纸,延安木刻版画以其大众化的传播内容、民俗化的艺术形式获得了肥沃的发展土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延安木刻版画的内容与形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受众的需求,只好作为历史遗产,被封存在历史长河当中。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延安木刻版画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传播困境。
(一)认知缺失:娱乐狂欢对延安木刻的传播冲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21世纪,全球化和数字化已经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使得自上而下传播的红色文化也受到极大的制约。尽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但仍然有许多中国人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十分淡薄。例如,许多人对延安木刻版画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根本没听说过。
(二)渠道单一:市场产业化发展不足
当前,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产品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但是延安木刻版画依旧依托于传统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行推广。人们只能在各个旅游景区以及报纸等史料记载中才见得到延安木刻版画的身影。虽然有不少机构创作了延安木刻版画的衍生文创产品,在红色文化景区售卖,但是其形式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容易使广大受众产生视觉疲劳。显然,延安木刻版画无法较好地适应新媒介的发展,传播力度渐显颓势。
(三)素养缺失: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较低
延安木刻版画是以传播红色文化为主要目的的经典艺术类型,是艺术与传播领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推动了中国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木刻版画就一直以“经典”自居,并未合理利用新媒体来进行有效传播,挖掘自身在新时代的价值,也未能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延安木刻版画的传播主体以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为主。但是这些传播主体对延安木刻版画的认识不够全面,媒介素养偏低,创新能力不足,未能很好地担负起传播延安木刻版画的重任。
三、延安木刻版画的新时代价值
延安木刻版画的风格粗犷,既借鉴了西方木刻艺术的语言特征,又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窗花等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面貌。其多采用平民视角的创作方法,以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为背景,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民俗性特征。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延安木刻版画的新时代价值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彰显。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对延安木刻版画的新时代价值进行了探究,进而为之后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一)促进媒介融合,助力红色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新媒体的社交性、互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行业的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延安木刻版画既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又迎来了发展机遇。然而,当前延安木刻版画的传播途径较为狭窄,没有利用媒介融合来进行数字化传播。
狭义的“媒介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在数字经济时代,敦煌文化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大众见识到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的可能性,其不但有助于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进行文化再创造,而且有助于增進人们的文化认同。当下,我国的红色文化产业仍然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产业为主体,发展较为缓慢。而延安木刻版画的内容活泼生动,叙事性较强,在与数字媒介的融合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不断增强,这使得红色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增强国民的价值认同,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到:“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決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表明当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急速提升,同时,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爆炸的信息量让许多人“无所适从”,他们开始重视国家精神,关注民族信仰,寻找精神港湾。而延安木刻版画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重要的中华文脉,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播延安木刻版画有助于增强国民的价值认同,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树立文化自信,响应国家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红色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表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体现着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以及新媒体迅猛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丰富,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大。延安木刻版画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粹。为了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号召,展现新时代红色文化,可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播延安木刻版画,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发展爱国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日益突出。一方面,网络像是一面望远镜,使得人们的感官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网络像是一种风向标,其内容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延安木刻版画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播延安木刻版画有助于加强爱国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本文通过探究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困境,探索了延安木刻版画的新时代价值,最终对延安木刻版画的数字传播价值进行了研究。而如何利用媒介融合来对延安木刻版画进行数字化传播,是接下来业内的主要研究重点。相信这对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重塑人民群众的民族信仰、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助于红色文化产业的复兴、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侯业智.启蒙·代言·想象: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构建农村的叙述方式:以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为例[J].美术学报,2015(6):66-72.
[2]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4.
[3]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J].美术观察,2007(6):109.
[4]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1930—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西安翻译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