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业
【摘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包含传统美德及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所在,有助于探究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088—03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当前我国学校教育过程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以来历史文化的结晶,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何将这一部分内容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思考。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延伸拓展了教学内容。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培养青少年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课本内容,在深挖课本内容的同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价值取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浸润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善良勤劳、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涵都是以古诗文为载体,呈现在初中语文课本当中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合理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体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从而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核心素养,这也是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3.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处于叛逆期,是判断是非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认识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趣味性十足,并且多以诗歌、寓言、故事的方式呈现,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创新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1.重视基础知识,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目前,初中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古诗文,这些古诗文与现在我们使用的白话文有很大差异,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阅读与理解方面的障碍,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古诗文的畏难情绪。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
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下,如果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取向等层面,而忽略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古汉语知识,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懂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最终体会古诗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以及精神内涵,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通过这种良性教与学的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在方方面面,如诗词、手工、节日、音乐、绘画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适当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可以在立足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针对古诗词教学可以开展古诗词朗读大赛、古诗词积累大赛,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人进行比赛,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与积累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本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节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比如,我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借此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在立足课文内容之上,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的小课题研究,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讓学生自主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庆祝活动、美食制作等等,最后以课堂展示、汇报交流等形式,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立足于阅读教学,鼓励学生阅读我国经典作品,比如《论语》《诗经》《世说新语》以及四大名著等,定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一改以往填鸭式枯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度。现代信息以及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融合起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体验,促使学生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的音频,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古诗词的魅力,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在聆听和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果。
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木兰诗》时,教师可以播放与木兰从军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木兰勇敢善良、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艺术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趣味教学方式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学生厌学、畏学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4.增加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指导和帮助教师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4]。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自评,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让评价环节多元化。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完善评价体系,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益处,尤其是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好,对古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任务后,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素养的同时,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加评价内容等策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杨定武.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15):45-46.
[2]唐小平.淺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45):70.
[3]马丽霞.基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2):109-110.
[4]钱惠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华辞赋,2019(10):286-287.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