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方法

2021-01-03 09:32张俊莉
甘肃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审美能力提升

张俊莉

【摘要】长期以来,受学业成绩、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學美术教学出现了种种问题,甚至出现美术课程经常被其他学科课程占课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应该把美术教学作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提升美术教学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026—0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美育,使得美术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它的育人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加强美术教育,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美术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美术学科素养提升的意义

在现阶段,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是停留在起步的阶段,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美术知识理论都不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美术素养就无从谈起。美术学科素养,通俗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之后,形成与美术有关的思维、鉴赏、表达、设计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随着能力提升而产生的情感价值观。

一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长期通过学习、感知、实践而形成的对美的认识,美术教育从教学伊始,通过震撼的画面、流畅的线条将学生带入美的殿堂,当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审美观,而审美观又会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果美术教学仅仅限于学生单纯的学画层面,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学生难以形成审美观,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极为重要,如果美术教育达不到提升学生素养的要求,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无法提高,也就是说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美术素养提升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愿望、动力和动机,只有当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才会自主深入钻研,才能把他们的创造性激发出来。而长期的、带有压榨性的机械劳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厌倦感,这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然,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是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兴趣之时,更要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态度不端正,那么良好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有助于产生碰撞的思想火花。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思想碰撞的主阵地,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达成对某一问题共同看法或者不同看法。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学科素养,那么他只能是一个知识的“承载者”,而非思想的“发射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课堂的主人也就相应地变成了课堂的“边缘人”,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以,美术教学必须把学科素养提升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头脑的个体,只有当他们具备独立的人格时,才会独立地思考问题。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知识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它更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习俗有着种种关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关系,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目前来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忽略美术理论知识。不可否认,相对于城区学校而言,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美术功底薄弱,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学生与家长对美术的知识程度和认知不够,把美术教学只是看作简单的作画,从思想上得不到重视。甚至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对美术学科的偏见还没有完全消除,“副课”与“正课”的观念依然存在,在个别学校,美术课会被其它课程所替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业成绩依然高度重视,即使在思想上重视美术学科的教师或者学校,也没有探索出更好的方式去开展美术课,只是按照国家配发的教材照本宣科地讲授,在多数情况下,美术学科每周的课时量仅为一至两节,加之学校有作业量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一般情况下连教材中的要求都难以完成,更不要说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美术基础知识就不牢靠。所以评价一堂美术课的标准不仅仅在于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作画技巧,更在于他有没有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是忽略美术作业背后的技能训练核心。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因为学校教学条件,学校、家长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对美术教学的核心并没有完全掌握,没有真正认识到在美术课堂上到底要给学生教会什么。比如,教学《张贴的画》这一课,通过大量的图画欣赏,让学生欣赏并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引导学生思考张贴画的种类及作用,以及它的构成及其创意,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构思创作一幅完整的张贴画。从教学的要求来看,整堂课组织严密,设计精巧,学生踊跃参与,师生之间互动有效,教师的引导步步深入。就这堂课而言,教师最注意的应该是让学生从张贴画中能掌握美术的相关技巧和技能,为学生讲解清楚张贴的画中有什么线条,应该怎样构图,注重画面颜色层次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学到真谛,才能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学科素养。

三是忽略美术育人功能。毋庸置疑,任何一门学科除了让学生掌握专门的学科知识以外,都必须注重学科育人的功能,美术课程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中,美术育人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教师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通过教学充分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体现出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色。比如,在讲授《开国大典》时,应该着重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而浴血奋战的壮举,引导学生思想上产生的共鸣,进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也就是间接地发挥了美术学科育人的功能。况且,美术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升华。

三、提升农村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

美术教学并不仅仅限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综合来说,美术教育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加强学科融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只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实现,应该是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把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主要途径,积极推进各学科之间的交融。学校或者教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与教材中的内容,整理各学科與美术教学相关的内容,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其成为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美术的学科特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清楚理解美学并不只是美术学科产生出来的,而是存在于任何学科以及我们生活中的。

二是注重系统连贯。学科素养的提升其内容不是单一的,过程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的系统的发展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好这一点。由于学生年龄阶段不同,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内容认知也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他们的认知是直观的,偏重于对形状与色彩的认知;中年级阶段,他们对作品的欣赏中会慢慢渗透情感,逐渐学会理性的选择;而到高年级阶段,他们更注重分析内容,从作品中理解价值观。所以,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内容,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呈螺旋上升趋势,教师不仅仅要把握好学生年龄特点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更要注重教材本身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关系,千万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者只是让学生掌握零星的知识,造成了知识点不连贯,内容缺乏系统性。

三是强化专业指导。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更注重内容的专业性,这里的“专业”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教师技能的专业;另一层含义是指传授知识的专业。二者缺一不可,即我们不能让非专业的教师教授学生,更不能让专业教师随意性地教授没有专业性的内容。所以学校在教师配备上要确保具有专业修养的教师通过美术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生活的智慧,激发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提升科学核心素养。更为重要的一点,美术教学的专业性并不仅仅只限于课堂,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室外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强化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美术素养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素养之一,细察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现状,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全面地反思和实践,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1]农村美术教学无论是从教育资源还是从专业素养提升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特别是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情况、认知程度、学业成绩等各方面的因素,对美术学科持有排斥态度,要把美术教学长久地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谈农村学校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美术教育研究[J].2012(18):23.

编辑:魏麟懿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审美能力提升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