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2021-01-03 09:32刘笙萍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工作运用

刘笙萍

【摘要】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优良的民族传统与伟大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立足于红色文化的独特教学育人价值,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以及教学体系方面提出红色文化在德育中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应用策略,使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借助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价值取向,培养优良品格,进而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红色文化;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23—0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为此,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德育工作,改进德育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且方法单一的现状。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优秀经典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红色育人的新模式,可促进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对小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特色课程,完善红色教育内容

红色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以“红砖铺路,助力追梦”为主题不断充实和完善红色课程,全面夯实和提升红色教育资源在学校日常教育中的占比,利用国家、省、市、县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力促形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继而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十分广泛,需要目的鲜明的筛选整合,按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将本地的英雄模范人物、发生在本地的革命故事、本地的教育基地和展览馆等分层次融合接纳,修订低、中、高三个学段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1]。同时,以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为载体,结合红色资源特点、学校办学条件和小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等,开发建立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校本实践课程,丰富德育内容。如,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奉命挺进河西,浴血西征,激战古浪、血沃凉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红色篇章。因而,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拓展红色素材,必将完善和丰富红色教育内容,这也是构建红色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擦亮班级底色,恰当注入红色教育因子

擦亮底色、恰当着色,建设特色班级、打造班级名片,是提高学生班级自豪感的必要途径和重要载体。班级什么样、自己怎么样,一直以来是学生关注度较高、议论话题较多的命题。从学生关注起步,学校可结合实际,区分不同年级,专题开展研究,明确班训班风,通过学生民主测评、教师引导、学校定题,从而促进并形成学校统一规划、年级一脉相通、班级精神相符的“红色班级”[2]。或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英雄模范的事迹,体会英雄模范的家国情怀,自觉产生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识。或建立健全名副其实的“班级名片”,让学生崇拜的英雄模范充斥学生心灵。同时,制订评价标准量表,定期对建立名片的班级量化考评,对达标班级授牌。如,“遵纪守法——邱少云班”“好人好事——雷锋班”“乐于奉献——张思德班”等,探索在社团活动中辅助以红色教育资源,如“敢为人先——黄继光先锋队”等,同步实施个人学习英雄模范树典型活动,促成由面穿线到点的红色教育因子,以集体的存在感、归属感强化红色基因的渗透,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相辅相成传承红色基因。

三、开辟校园课堂,不断拓展红色教育渠道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小学生进行渐进式的精神满足和教育,可逐步完成更深层次的教育。在红色课程引领、特色班级构建的基础上,学校应立足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挖潜和不断拓展渠道,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活动是红色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和载体。在特定的周一升國旗、唱国歌前提下,探索开展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渗透红色教育内容必不可少[3]。诸如,可举办“唱响红歌、吟诵经典”文艺活动,“当名小红军、珍惜新生活”郊游活动、艺术长廊红色文艺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涉猎红色文化的热情。与此同时,可借助当地红色资源,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活动,邀请当地参战老同志来校宣讲红色故事,同步渗透当地先进模范代表的故事,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如,以甘肃武威为例,可挖掘如祁发宝卫国戍边的英雄模范、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武汉疫情“逆行者”的先进代表等故事,讲当代事、说身边人、铸红色心,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渠道,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田。

四、创新德育方式,夯实红色文化底蕴

1.创建情境教学,启发学生认知思考。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师需改变传统说教模式,针对红色文化内容,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和思考,进而形成科学的建构思维。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节奏感、震撼力十足的红色歌曲,配合红军长征图片等,调动学生情绪,使其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身临其境之感;还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判断领会:“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如果他把鱼吃掉会怎么样?”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辩论,触发学生的感知,达到心灵共鸣,使学生在思辩中获得真知。

2.创新教学方法,以点带面渗透教育内容。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可以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如,以道德叙事法为例,让“讲故事方式传达当事人的思想观念,将认知与情感、想象、创造等各种心智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由此引起共鸣,引发思考,同时迎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且对带有道德价值的故事重新构建渲染,强调字面意思背后蕴含的哲理[4]。例如,在讲解刘胡兰故事时,问“你还知道哪些女性革命先驱的故事”;讲解董存瑞故事时,问“你还知道哪些奋不顾身的先烈故事”;讲解邱少云故事时,问“你还知道抗美援朝哪些英勇献生的烈士的故事”,同步引导学生谈一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举一反三渗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思考和感悟,助推学生学习革命英雄的优良品质。

3.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而社会实践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关键途径。为此,学校可借助红色书籍、歌曲、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形式多样的载体,让德育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更加多元化,让红色文化价值焕发出新活力。例如,红色书籍内容涉及较广,既有英雄故事、战争故事,也有人物传记和红色诗歌等,学校可通过开展读书会、读书笔记、手抄报和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一次次课外实践中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升教育实效性

1.优化管理模式,构建红色教育长效机制。学校要健全学习红色文化落实机制,将红色文化的融合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角色转变、精细管理、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地实现融入目标,切实提升红色文化学习成效。同时,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德育网格化管理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贯通、环环相扣、信息对称,落实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交流等要素,定期检查、全面研判、逐步完善,提高红色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融入效率。

2.丰富教育载体,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在学校教育教学宏观管理层面,要立足学校自身特色,借助软硬件建设,融合日常教育,善于搭建平台、渲染“红色”。可通过重大节日庆祝、少先队队会、社团活动、观摩参展等活动,将红色文化渗透其中。如,可组织经典战役问答、重要革命事件回放及时间节点填空抢答、电脑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等等,打破以往死板生硬的主题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宣传学习优秀红色文化,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与纪念时间,敬仰英雄,从而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

3.拓展学校外延,一体推进家校红色教育。将红色教育生动融入家庭教育,实施家校联动、一体推进,是提升教育成效的有力举措。学校在规划布局和统筹部署中,必须将红色教育内容纳入家庭教育的“总盘子”,抢占家庭教育“制高点”,将红色教育潜移默化地带到家庭生活的各方面。如,可让孩子倾听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或带领孩子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在旅游观光中感受红色教育,学生借助听父母讲、看电视劇、说身边人、找红色点,能洗涤心灵,激发学习热情,在感同身受中体悟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奋进力量。

总之,运用红色资源,构建红色课程,丰富教育内涵,强化爱国情怀,推进品德教育,提升教学水平,既是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开启百年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丰富和拓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命题,我们唯有健全完善好、开发利用好、研究落实好红色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洗涤学生心灵,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昂扬斗志,拓展素质教育,夯实教育基础,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启宗.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J].新一代:理论版,2020(09):1.

[2]黄测章.探究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4):65.

[3]卢绮.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05):12-14.

[4]陆慧芬.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四个有机结合[J].才智,2020(04):215-216.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德育工作运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