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角度看英语课中课堂提问引入CCQs

2021-01-03 15:43:09李泽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目标语言

李泽荣 张 凡

([1]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1;[2]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8)

英语教学课堂是一个师生相互交际的互动过程,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 1991)。而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话语时间(Teacher Talking Time)可以占据65%-90%(许先文201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之一便是评价者。而课堂的即时评价对学生而言是最直接的反馈,也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课堂教学学习情况与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在许多学者的课堂话语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习惯性使用一些无效的提问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即时评价信息,如:Do you understand?通过此种课堂提问方式收集到的即时评价会由于学生的面子或者从众行为而导致无法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通过使用CCQs(概念检测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提问能有效提升课堂提问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话语的有效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 有效教学与CCQs的定义

要弄清有效教学与CCQs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有效教学与CCQs的定义及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1.1 有效教学的定义

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尚未内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是从教师的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有效性进行界定,另一种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进行定义,即成功实现某种教育目的。不管是何种意见,都认为教学是一种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目标导向型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课堂上对达成教学目标没有帮助的话语是无法帮助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话语,不能帮助达成教学目标的提问是无效的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学生学习效果于教师教学效果。就学生学习效果而言,有效性的标准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认知水平与能力上的发展指的是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能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批判、创新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思维活动过程,发展其思维能力,同时也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正误的进行判断和初步反馈,提高该知识内容的掌握水平。而情感及社会化的发展指的是课堂提问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课堂上所授知识新授知识,因此教师针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提问的CCQ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所授知识内容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否超出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水平。

1.2 CCQs的定义

CCQs,全称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s,是概念检测问题,是指教师针对语言知识设计的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新授知识的问题。主要应用于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因此最广泛的运用场景是在词汇、语法等知识性课堂的教学,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在阅读、写作等技能课中渗透的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中,如对阅读文章的具体细节信息的掌握。由于其作用是检测学生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因此它可以出现在语言教学课堂中的任意环节中。

2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设计CCQs的必要性

在传统中国文化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构成。因此一旦教师在课堂中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知识性问题时问的问题时:“Do you understand?”,“Have you got it?”,“Is it clear?”这样与语言知识内容本身无关的问题时,他们有可能会因为害怕在同学或者老师面前丢面子而直接回答“Yes”,这对于教师提问的目的而言,是相悖的,难以检测是否达成提问目的。除此之外,中国文化在文化特点上具有权力距离比较大的特点,教师的形象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权威的形象,因此很多学生会存在不敢于去承认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于语言知识本身无关,更是给了学生们只用一个Yes就能附和的机会。而CCQs的出现是在给学生们给自身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是否正确的有效反馈,同时也由于问题的知识内容指向性非常明确,文化因素对学生反馈有效性以及提问的有效性的影响会降低很多。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教学在大部分情境下都是目标导向的活动。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和条件,反映了教师提问行为的自觉性、有意性和方向性(鲁志鲲2005)。而教学过程作为目标导向的过程,课堂提问的结果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以及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反应及回答能反映其在知识感知、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的程度和水平,同时也能映射出学生在思维、记忆、感知等思维认知活动的发展情况。提问CCQs与“Do you understand?”等一类问题在教学设计上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学生不需要考虑语言知识本身就能回答出Yes或者No是无法帮助教师检查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CCQs可以更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知识性内容的针对性检测,能更容易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是否需要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教学。从目标导向的角度来说,提问出学生只需回答Yes或者No的问题的老师可能更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开口参与课堂互动,但本身与知识内容的目标不相契合,因此这些问题设置的效度是不达标的,学生有可能并没有正确理解语言知识但自以为正确理解了。而CCQs不仅关注学生是参与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回答内容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上,是更有效的提问方式。

3 设计CCQs的重点与难点

在课堂中运用的CCQs本身是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对目标语的意义及功能进行阐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难度比较大。而且很多教师在看到学生的练习题与成绩,便会产生学生已经理解了目标语的不严谨的想法,这种观念也会让教师疏于设计 CCQs。CCQs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对语言知识本身的把握,如Volunteer本身是志愿者的意思,那么在设计CCQs的过程中就必须意识到:首先这是一份职业,其次这份职业是不领薪水的,最后再根据这两个语言知识的特征来设计出合理的概念检测问题。

4 如何设计出有效的CCQs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CCQs所针对的语言知识并不都像上文举例的Volunteer般简单,而是更加复杂且会涉及到更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等。但对于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教师而言,设计概念检测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是一致的:(1)通过查阅权威资料,以获得目标语言的语义、功能等特征;(2)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对这些语言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3)将这些目标语的特征转化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也需要提前预设好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将wh-型问题转化为选择疑问句。以下是以检测“poverty、generosity、volunteer”这三个单词的词义目标进行CCQs设计过程的举例:

(1)通过查阅权威词典等资料可以得出这三组词的语义特征如下:poverty——(物质上的)贫穷,generosity——慷慨,volunteer——不收取报酬参与劳动的人即志愿者。

(2)从语义难度上,这三组词义并没有难度之分,但是可以利用这三组词汇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能对词义的理解更加符合语境的使用功能。

(3)通过对这三组词义进行问题的设置,可以得出下列问题:①John can’t afford to pay his meals now.What condition is he living in?②Jack gives John 1,000 dollars.What does Jack show to John?③Jack cleans the street for no pay every Saturday.What’his job in the community?

(4)如果学生知识水平比较低,那我们可以把问题更加简化,如 John can’t afford to pay his meals now,so he is living in_____.让学生来将句子补充完整。

5 小结

笔者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CCQs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与对话了解到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接受程度较好,也认为CCQs会更有助于他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类问题并不能解决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问题,如:学生如果无法回答概念检测问题的原因是哪些,以及教师可以选择的解决策略是什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有效性目标语言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们的目标
我有我语言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0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