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张 莎
([1]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抚州 344000;[2]金溪心湖谭兆小学 江西·抚州 344899)
《五魁》是当今活跃在国际乐坛的重要中国作曲家之一的周龙在1983年完成的钢琴独奏作品,此时正是艺术百花齐放,共同融合的时期。此去作为作曲家的早期作品,融合了西方现代和声,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地方音乐,其独特的音乐素材选择和技法创新是当时重要的创新作品。本文分析的作品是我国著名打击乐教育家赵纪先生改编的马林巴版本的作品,在尊重钢琴原曲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的马林巴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切富有想象力的改编,此曲也是众多国际打击乐比赛的参考曲目之一,是马林巴作品曲库里重要的作品之一。
此曲是根据满族的五魁舞为素材,利用音色、节奏、速度的变化生动形象的表现的狩猎归来的心情,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动物的神韵及东北地区独特的民族特色。乐曲分为三个部分A B A'。
在A段有2个主题:
第一主题(1-40小结)例1。
第二主题(41-64小节)例2。
例1:
例2:
例3:
例4:
这里要突出左右手声部之间的对答,及不同的呼吸换气点。和声多在I II III弦上进行。
合理安排锤法是音乐流畅的基础之一。例6处的R建议用1更有利于对锤的控制。例7这里要用432123交替演奏,特别注意6连音的第一个低音的清晰
例6:
例7:
例8需要左右手交叉演奏,左手在上,音乐上要突出左手声部。例9高音全部是右手演奏,低音为左手,在PPP中把旋律重音体现出来。
例8:
例9:
合理的触键及发力是完成作品的重要的技巧,是音色变换的主要支撑。例同样的主题PPP段落用锤头一点,手腕稍微拎起来一点,表现出神秘的感觉。f段锤中间,手腕更积极点。
例10:
例11处的ff用小臂发力,以此来表现号角的大气,力度感。12处 ff因为左右音区间隔的关系需要用到大臂的力量来表现激烈的斗争场景及饱满的情绪。
例11:
例12:
此曲意境深刻,力度,速度的变化是音乐表现的重要部分,且力度的变化大部分度是音乐情绪及场景转换的地方。速度的变化是情绪层次推动的重要动力。对于渐强的处理需要做好提前的安排才能表现出作曲家对于音乐的要求。例13对于演奏者提出来很好的技术要求及对音乐的把控能力。SFP的F音要做一个渐强渐快的处理,换气后也是一个慢起的节奏。自由节拍的中速度的衔接要先做到心中有数。渐快一般都是渐强之后的突弱需要,要在触键及力度的控制上都仔细练习,滚奏的地方要注意声音,速度的起伏,左右手滚奏交替的速度要根据情绪的变换做好快或慢的变换(遵循的一般原则是高音的,情绪激烈的要快,低音的情绪平缓的要慢)。同时结尾的地方要收干净以利于后面音乐的发展。
例13:
最后这部分因为和钢琴技术区别的原因,个人建议不需要演奏的特别快,速度可自由的,需要特别练习准确性,提前做好动点准备,严格按照谱上的音进行演奏,把握住最后结尾的气势即可。
例14:
在这首作品中有很多大跨度的地方需要他们呈现出不同难度的技术特点,例如作品第39小节是一个快速的大跨度的6连音上行,需要1234锤技术均衡才能敲出流畅,舒展准确的旋律线条。47小节的一个下行的6连音,但这里需要一个很好的左右手轮换的技术特点,同时突出6连音的第一个音形成FCF这样一个旋律线。
136小节中的一个渐快到渐慢的这主要要求有合理的速度安排。其中最难的是例15这一段最低与最高音差了4个八度,马林巴总共也就5个八度,同时要求的是渐强的处理,这里的准确性是最难的,需要慢练再慢练。
例15:
此曲既有表现激烈围猎场景,又有甜美如歌的画面,音色的转换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选锤上在低音的一锤需要一个偏软,偏重一点的才能充分体现低音的深沉及力度,高音4锤则需要相对硬且轻的锤以突出音乐粗犷的一面。第二力度,作为音色一个重要参考还是要服从音乐画面的特点,体现在作品里同样是P在围猎段和宁静夜晚是音色处理上一个要有颗粒感,一个要朦胧的音色。在作品的二度音程的地方音色要突出其不协和的二度紧张感。
综上,马林巴版的五魁在充分尊重原版的基础上发挥了马林巴乐器本身的器乐特点,把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元素融合在现代创作技法上。本身作曲家在原作里就用了很多打击乐的技法,此版本的五魁不但是马林巴里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作品很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