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新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国高校都在积极组织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也在凸显,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为例,探究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提升的意义。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响应“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号召,以“乡村振兴,科技支农”为主题,聚焦甘肃兰州农村地区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等过程开展一系列活动,力求为其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兰州百合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纤维少、味道甜,是全国唯一的食用甜百合,2004年被认证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百合种植,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和举办“百合文化旅游节”等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带来可观收入。但是现阶段兰州百合收获的时间相当集中,不能长年供应,而真空包装的鲜百合存放时间也有限,保质期短,农民守着大量百合低价难销,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百合主要吃法局限于熬粥、熬汤炒菜,局限于原材料的基础加工,其附加值并不大。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了能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百合食品市场仍是空白。加之知名度不高,使得当地百合出现了滞销现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当地农民丧失了种植积极性。
因此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科技支农”号召,深入兰州种植基地,学习高压电场干燥等百合保鲜技术,并对百合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情况进行分析,为百合产品滞销提供新思路。同时线上线下进行走访调查,深入探寻用户需求,有效针对现状问题进行一一解决。
出发前,实践团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实验室学习百合保鲜技术,希望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帮助到兰州乡村的百合种植户。实践团到达兰州后,第一站前往兰州西固区金沟乡村进行考察。金沟乡杨家咀村地处兰州市西固区东南部,是一个纯农业山区村,海拔高度在2200米以上,现百合种植地有1600亩。这里的百合产业经济占当地整体农业经济很大比重,种植百合历史悠久,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百合生产体系。实践团调研了解了当地相关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村中百合的滞销情况并深入探讨了实践团队带来的保鲜技术对他们的实际帮助作用,同时约定定期对金沟乡百合产业进行回访。
随后实践团前往当地企业学习调研并与其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探讨,了解了该企业生产百合的现有技术特点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在百合保存的时间、效率、工艺等方面向其提出改进方案。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等活动为当地百合和公司产品进行了一定宣传,并利用计算机专业优势,通过互联网对其产品进一步加大宣传影响力,公司领导对实践团带来的保鲜技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对今后进一步深入合作与实践团达成共识。
实践团随后调研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南郊、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称的袁家湾村。该村主要以种植百合为主,种植面积约为780亩,年产量36万公斤。实践团在袁家湾村受到了村委会的热情接待,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袁家湾村村史馆、百合谷等文化旅游项目和袁家湾村百合种植地以及百合加工工厂。
在百合种植以及加工方面,目前袁家湾村百合种植面积3000多亩,是全国最大的百合生产基地。袁家湾村在前任村支书的带领下,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作坊。实践团跟随当地人民前往种植地和加工厂参观体验。为进一步了解袁家湾村现况,实践团与当地村支书开展研讨,并对当地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在袁家湾村的调研,实践团学习到袁家湾村发展百合产业的方法,为振兴金沟乡村提供了有效方法,对科技助力乡村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在实践中进行调查、解相关政策、进行走访;为金沟乡村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贡献自己的力量。乡村振兴,青年先行!
在实践中,学生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仅学习了新的技术,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白天调研,晚上编程、设计网页,真正感受到自己能为乡村经济发展尽一份力。
为了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团在调研之余,前往甘肃兰州红色景点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红色精神,增强自身信念。实践团参观了兰州战役纪念馆和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纪念馆中身临其境的带入感,让实践团中每一位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通过在红色景点深入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当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让实践团中学生成员明确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其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走好自己这一代长征路的决心。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卓越功勋,同时也要牢记青年的使命,在奔向新时代的道路上积极发挥青年的价值。
实践团的很多学生都来自城市,平时生活条件较好,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方言听不懂、村民不配合、交通不方便、习俗不一样、条件比较艰苦等,在实践初期给学生们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但是通过参观学习感受到的思想伟力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们,经过实践的他们,更能体会先烈们面对的困难,更能感受到与先烈相比,他们如今遇到的难题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在这个时候对他们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在校园里谈话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他们逐渐能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遇到问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乐观的完成任务,做事更有耐心,更有条理,因而实践也越来越顺利,实现了良性循环。
通过走访以及深入的观察学习,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今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振兴乡村、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农业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推动乡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在新时代路上的中国具有重大意义,青年学生更应该走进乡村、深入乡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切身实地、深入下乡的实践,避免了纸上谈兵。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更好的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切实了解当地产业现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当地农户带去实际帮助。同时,实践团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革新、电商的宣传、产品的升级、后续的推广,无一不影响着百合的生存发展,学生们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兰州乡村百合的精加工提供更多保鲜、干燥方面的帮助,同时通过互联网电商等技术,增加兰州百合知名度,帮助农民打开销路,增加销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首先,整个实践活动的开展,包括前期调研、产地联系、拍摄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需要各个成员各个环节都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使其完整顺利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听从指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充分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生们增强了对党、对伟大祖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热爱,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学校思政课上所学的内容,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年的四史学习,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因而,“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思想与现实意义巨大,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思想意识的绝佳途径。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培育大学生根本任务的优秀途径,真正能把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落实于社会实践中,更好的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制机制,为祖国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