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烽
(湖北省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最新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教育部再次将培养教育卓越人才提上日程,这对于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具有十分明确的导向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学前教育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勇于创新教学方式、拥有教育情怀、可以从孩子角度思考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人才。学校应注意结合学校教育专业的历史经验和教育部门的新文件,两者相结合,展开具有实际意义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引导学龄前儿童初步走上学习之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各大院校着力培养卓越的教师人才,但并没有对“卓越”一词进行具体详细的解释,于是就出现了院校彼此间教育改革的差异。教育目标不准确,院校就无法对应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部分院校过分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因为无法精准定位“卓越教师”的意义,将卓越与优秀简单的画等号,在教学中出现看重知识教育,忽视教学实践;重视教学内容,忽视情感教育;重视课堂教育,忽视户外探索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目标设计错位混乱导致了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走上教师岗位时,缺乏充分的实践能力,在教导儿童时无法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枯燥乏味,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引起儿童对学习的抵制情绪。
当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每一天都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资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学生受到现代多元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的职业观念或许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了改变。目前教师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存在认知度较低、价值取向偏差、从业意识不强等特点。第一,当代社会非常流行“金钱至上”的说法,教师行业算得上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远谈不上可以让人获得巨大的财富,部分学生受到金钱思想的影响只是想完成学业,得到一份文凭,然后投身其他赚钱的道路。第二,学前教育要面对的是年龄在六岁以下的儿童,刚入学的孩子基本上无法自理生活,学前教育的教师要照顾整个班级的学生,刚入学的儿童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教会他们自己独立生活。很多学生并不满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照顾孩子感到厌倦,他们只是将学前教育的经验当作到更高级别学校的门票。第三,部分学生因缺乏实践经历,故而对自己十分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教师的工作,因为过度的不自信,在面对工作时很容易临阵脱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职业精神的引导,同时自身缺乏职业意识,导致卓越教师培育计划达不到成效。
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一直在呼唤着素质教育,但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剔除。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仍固守以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三门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体系,这三门课程都是理论课程,以他们为中心构建的教学体系缺乏实践内容,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只会令学生的思维固化,缺乏教学活力。学前教育极其考验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水平,面对学龄前儿童,教师需要拥有极大地耐心,要给予儿童适度的关爱,对待儿童时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肢体动作等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这些都是传统教育专业课程中很少提及的部分。儿童天性活泼,教师往往需要利用一些“小手段”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唱歌、画画、跳舞等技能,在课堂上适度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引起儿童的课堂兴趣,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当前课堂游戏设计、学生课外技能培养等课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仍是一片空白,专业课程的安排缺乏应用性。
卓越可以说是优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教书人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最终目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终身教育信念、教学实践智慧和课程创新精神的教育者。学校培养出来的教育人才应当在通晓理论的同时,掌握教学实践技巧,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能力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明白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名可以教书也可以育人的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教师应当能够根据观察理解学生的能力;熟练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技能;管理和监督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技能;实践和反思教学方法的技能还有终身学习理念这五大领域指标和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在我国卓越教师人才的培育中,应该着重于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师德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学生的心理因素,教师无法直接操控,但可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引导学生产生职业意识。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要拥有良好的品行,遵循道德规范,在阅读中沉淀自己的气质,给学生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教师还可以收集网络上优秀教师的信息资源,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慢慢的用奉献精神感染学生,鼓励他们向优秀的人民教师学习。第二,网络新闻上曝光幼儿园教师失德事件时,教师不要一味掩盖逃避,面对学生的疑问要积极公正的给予答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网络时事,听取学生的思想意见。教师在面对幼儿园恶性事件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正义感,让他们自发的肩负起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责任。第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收集一些与儿童相关的视频素材,可以是可爱的、有趣的、有关于孩子成长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以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前教育教师这一职业,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着很严重的“偏科”问题,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实践水平较低。学校可以将学生的课程安排重新分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公共自选课程,根据教育专业的特征,还可以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可以采用大班教学,主要用来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学科专业课程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特化,因为教学内容较为重要且有深度,建议采用小班教学。综合实践课程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练习讨论,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有所了解,所以更适合小班教学。公共自选课程是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课程安排,如体育类可以选择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音乐类可以选择口琴、陶笛、竖笛等便于携带教学道具的项目,美术类可以选择简笔画、水墨画、水彩画等项目。公共自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小技能,在学前教育中,这些小技能可以让学生快速得到儿童的仰慕,获取儿童的信赖。教师教育课程是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强化,也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认识更为深入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此类课堂学习如何规划课程,学习如何维持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生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一定要注重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困居校园只能让教学流于表面。高职院校应积极联系幼儿园方面,构建良好的双边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在校学习期间走上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在真正的课堂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培养和儿童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倾听儿童的语言,儿童尚未形成如成人一般有逻辑的思维模式,他们的童言童语在成年人眼中或许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学会倾听儿童的语言,不要对儿童的话语进行强硬的否定,可以学习儿童说话的方式,跟随儿童的语境,用儿童的思考方式,委婉的引导儿童的行为,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注儿童的生活状态也是学前教育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儿童陡然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心理,表现出焦躁、哭闹的行为,教师要学会用温和的方式排解儿童的心理焦虑。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动向,及时安抚学生的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借助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带儿童玩游戏,让儿童间互相结识成为朋友,都有助于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教师不能一味遏制儿童的天性,要学会将游戏融入教育生活中。例如将“保持安静!”改为“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先安静下来。”教师要学会构建游戏生活的模式,用游戏的语句形式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学习一定的医护知识。儿童本身抵抗力较弱,且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很容易感冒发烧或磕磕碰碰,教师要注意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会紧急包扎、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手段,便于第一时间处理意外情况。
学前教育是帮助儿童提前适应集体生活的教育,是儿童走向独立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的未来之花培育出优秀的园丁。学校要改革陈旧的课程结构,改良课程内容,重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会运用儿童的说话方式和儿童沟通交流,学习一些音乐绘画的技能,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在教学生活中不断反思,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