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03 10:52:10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2期
关键词:陕西省实体优势

张 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在信息基础建设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通信基础设施覆盖了全省所有村级行政单位,“宽带陕西”“无线陕西”“泛在陕西”“云端陕西”等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战略目标,“十四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光纤网络、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北斗卫星系统等基础网络的建设目标,这对于陕西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信息基础建设的覆盖范围已经基本完成,全面提升新一代信息基建成为陕西省新的战略目标。信息基建的布局为陕西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上陕西省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也发展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的线下交易到如今以线上交易为主的模式,陕西省实体经济在数字化的助力下,从生产元素到营销策略有了很大的转变,数字经济从根本上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升级提供了支持和助力。当前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这些挑战是陕西省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现状

1.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陕西省在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方面显得相对不足,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数字经济与会提经济融合方面,陕西省还没有推出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数字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引导数字经济,而缺乏科学的平台,产业链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障碍,这显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陕西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对于数字经济的创新是相对不足的。其次,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上缺乏创新。2020年至2021年陕西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域示范园依旧是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在示范项目数量上有着增长的趋势,但这个方向上始终缺乏创新,示范型经济很难与实体经济产生融合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是陕西省缺乏数字经济领域的大企业,虽然其示范区内的注册企业很多,但这些企业只是选择上云这个方向来体现数字化,在规模上虽然形成一定的经济效应,但在质量上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最后,陕西省的实体企业在数字经济方面,对于系统工具的应用率较高,但在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工业型企业,自身的数字技术创新方面几乎为零,大多数还是选择进口技术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数字技术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2.数字经济的辐射效应还未成型

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以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推动数字化产业链的成型继,在具有实施中,将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重点项目,集中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推动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载体的创新,在数字经济的关键链条上形成全面部署、重点发展的方向[1]。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启动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的项目,在实体经济方面,将三星西安工厂、长安鲲鹏基地、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作为重点项目来推动。陕西省通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在产业链条链条上的融合,实现了在信息技术服务、通信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这些数字化产业的产值增幅一度高达40%,也使得数字经济成为陕西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由于陕西省数字化产业布局依旧围绕西安为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利用了西安教育优势和工业优势,发挥了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在数字经济辐射方面还未形成明显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推动未能起到较为实际的作用,反而增加了陕西省其他地市的实体经济竞争压力,形成陕西省经济发展西安一市独大的问题。从客观上来讲,这是由于未能有效发挥陕西省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未能将数字经济的高效性通过区位上的布局来实现陕西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3.数字经济缺乏与实体经济发展目标融合的路径

陕西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数字经济始终缺乏与实体经济发展目标融合的路径。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过程中,陕西省在信息基建的服务中还没有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虽然在服务质量上还在改进,但全省大多数实体产业的发展目标依旧是传统的利润目标为导向,很多产业依旧是粗加工为主,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依旧体现出很大的不足。当前陕西省全省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但其光纤网络平均接入带宽较小,在个人应用方面虽然有着较大的作用,但对于企业而言,电商平台依旧是价格为主导,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实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体产业的发展依旧以淘汰人力,应用新技术作为自身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的根本导向在于实体产业的生存,而数字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并未发挥出有效的路径作用,而是成为了实体经济的竞争对手,很多实体产业见到数字产业的利润率较大,便以各种方式来转向数字产业。而我国数字产业本身也是和实体产业在竞争,通过大数据的优势实现价格上的优势,例如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为代表的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本应发挥其数字产业带动实体产业的优势,但其发展中却紧紧围绕利润来展开与实体经济的竞争,纷纷推出各种菜篮子计划,哄抬有关民生产业的价格。这就使得实体经济非但没有带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反而将原本面临升级困难的实体经济带向产业衰弱的环境。对于陕西省而言,其实体产业依旧是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医疗制造业为主的实体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本身面临升级的困境,通过数字经济来引导其转型是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根本目标,缺乏这个根本目标的引导,陕西省数字经济就很难与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

二、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策略

1.创新数字经济 引领实体经济转型

创新数字经济是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创新数字经济要从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数字经济的环境创新。陕西省数字经济依旧围绕在产业园建设方面,这种模式客观上限制了产业创新企业的创新思路,因此陕西省要放大步子,不仅要建设产业园,更要建设数字化陕西、数字化产业环境、数字化产业强省,这个过程中要以政府为牵头,陕西省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型企业为主体,实现陕西省在建设数字化经济方面的全产业化、全民化。陕西省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西部中心的优势,推动省内的创新企业“走出去”发展,要在基础建设方面有限布局优势产业,要分区域、分模块的推动数字经济的环境建设,以关中地区为电子产业园区,以陕南地区为现代生态产业园区,以陕北地区为新能源产业园区,通过在全省的战略布局,实现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的新格局,要将新技术定位为陕西省产业布局的根本保障,通过与中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一流的数字经济创新环境[2]。其次,要积极地发挥自身在丝绸之路上的区位优势,将自身的数字产业经济区的产品不断地推向全世界,敢于在政策上发挥积极引导的优势,鼓励省内的中心型企业大胆地构造“网上丝绸之路”,并结合“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云端自贸产业园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等平台,运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实现自身产业的向外拓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尤其是对外的技术贸易中,实现自身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提供优势导向。当前陕西省已经在加快建设西安和延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但对于区位优势的利用还未形成全方位的优势,尤其是陕北地区在基础建设方面还未形成与其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环境,因此陕西省要充分发挥西安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优势,打造西安、延安、汉中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形成数字化竞争、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升级的高效路径。最后,陕西省要积极地创新数字化跨境产品交易环境,在国际数字化贸易方面形成政策导向。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鼓励省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敢于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要在部门领域放开一些限制,鼓励和支持外企落户省内,形成数字化高度竞争的格局,也有利于推动省内科技企业走出去发展。

2.发挥数字经济辐射作用 引导实体产业优势布局

推进全省产业优势布局是陕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目标,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发挥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通过强大的信息基础建设来实现实体产业的优势布局,推动数字实体产业的做大做强。首先,陕西省要从数据产业上着手。在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上要形成敢于创新、积极创新、高度创新的精神,建设省内各个区域的数据产业,以数据产业来带动实体产业的产品流通,加快打造流通环节、服务环节、科研环节的高效化,建设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技术服务平台。降低实体产业在数据采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数据产业的作用是深度的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的创新,打造技术上的可行性、应用上的高效性产品,要积极结合实体产业的发展问题,以数据产业的大数据分析为优势,为实体企业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其次,要支持以西安为中心发展的骨干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打造智能化生产场景,推进陕西省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将民生工程、公共服务工程作为数字技术的改革领域,在这些领域尽快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应用场景。要不断地扩大陕西省在数字产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升级现有的优势产业,尤其是推动VR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汇编等技术领域的应用场景。支持省内各地区的实体产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数字产业创新行列之中,另外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要积极地认识到省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数字经济为导向来平衡各地区优势,引导各地区的人才回到本地区来建设家乡,为专业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以各地政府为牵头在优势产业领域实现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形成后要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作用,引导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另外,陕西省要在芯片、传感器、微型器件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尤其是专业芯片、高端芯片的创新方面,不仅要吸纳人才,还要结合应用领域的特征,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发展经验,忽视自身在产业建设方面的优势。

3.以数字化为发展目标 引领实体企业的战略方向

实体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地围绕短期的利润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目标制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格局上进行产业的布局,实现产业由分布式向集中式、由粗放型向专业性、由制造型向服务型方向的发展,这个过程中要以数字化为发展目标,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陕西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的重要策略。首先,由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发展方向。陕西省实体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存在一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扎堆在利润较高的行业,房地产行业利润高就往房地产方向走,金融行业利润高就往金融方向走,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并未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即便有个大的战略目标,也不能有效地实现战略目标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这种情况下原本的发展优势不能转化为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最后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以利润为导向的短期目标。而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发展方向则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的产业,分布式发展向集中式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数字化的监测手段,积极地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在主业上形成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其价值在于数字化既是其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也是企业实现自身战略定力的手段,通过数字化的应用聚焦主业,最终实现企业产品在数字化方面的升级,这是其先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的具体表现。其次,粗放型向专业型的发展路径。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实体产业在产业生产全要素中形成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一个电子元件的各个元器件如何组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模块化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一个批次的元器件很容易造成库存过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在数字化的应用下,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需求来定制不同的元器件,且由于利用了数字化优势,在生产线的组合上也更加灵活,既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又降低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这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体现[3]。由制造型到服务型的发展方向,实体产业很多是制造型企业,但数字经济优势下,实体企业的制造型方式可以向服务型方式转变,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改变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在产品服务环节上进行创新,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进入行业内,形成由制造型到服务型的角色转型,

三、结语

陕西省在《关于开展数字经济试点示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数字经济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为推进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尽快布局实体产业的“互联网+”和“智能+”,实现实体经的从产业链下游向产业链上游的转型发展。为此,在各大数字经济试点项目中政府应当扶持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让云技术成为普遍运用的创新技术。陕西省在各项数字产业链上虽然采取了多种行动,也在事实上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创新,但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还存在很大挑战。基于这些挑战,陕西省要积极改变发展思维,分布式布局优势产业,积极引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陕西省实体优势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2
聚焦两会
陕西画报(2018年1期)2018-11-17 19:33:14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0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