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与价值

2021-01-03 10:52刘孝伟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32期
关键词:发票纳税税务

刘孝伟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心区支行,广东 深圳 518048)

税务类数据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财务性体现,小到个体工商户,大到上市公司,都会产生税务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与企业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覆盖面极广,每一笔税务发票的填写,都会生成独有的发票编码,并且在税务管理系统中可以查证,造假的可能性低。商业银行不能直接获得企业的各项数据,如果企业要进行融资、贷款等活动,通过分析企业的纳税体量,可以推算其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偿债能力等多项指标。银行对企业的已知条件掌握更多,能更有效率、更有把握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一、税务类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类数据反映一个企业的纳税情况,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作用税收的分类方式繁多,与企业相关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在税务管理系统中,具有相应的标准和特定的含义,对应不同的数字、文字和符号,具体表现形式为税务发票等。深度挖掘企业税务类数据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对企业自身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帮助企业将纳税凭证转为融资信用,提高信贷资源

就企业而言,税务类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将纳税凭证转换为融资信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信贷资源。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商业银行对信贷的安全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个人或企业的抵押物上。但是现实情况中,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抵押物,一些轻资产企业没有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并不能向商业银行提供直接的担保凭证,但是又具有优质的现金流。信贷信息对接不畅通,很容易让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无法获得贷款。同时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国际金融环境的发展并未呈现一个健康有序的态势,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对部分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较大,企业若要继续健康发展,需要资金支持。

基于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着眼于企业的税务类数据,显得格外重要。税务类数据具有覆盖广、可信度高、财务紧密性强的特点,同时国家针对企业纳税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纳税信用评级以及各项政策。企业可以积极履行纳税义务,提高企业自身的纳税信用等级,还能完善税务信息,发挥税务数据自身所具备的风控特质,降低银行审核压力和简化银行审核流程。促使企业能获得银行的放贷支持,成功申请授信额度,形成一个可循环资金池,假若企业一旦有资金需求,就能随时在资金池内借款,资金回流时也能随时还款,按日计息,既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又能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能加强企业和银行的横向联系,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2.帮助银行拓展优质客户,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发展

就银行而言,税务数据可以帮助银行积极扩大外部市场,提高贷款业务办理成功率,发展优质的企业客户,并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发展。基于“银税互动”的前提下,银行和税务机关已经建立了税务直连渠道,可以利用税务系统评判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为企业进行差异化的资金贷款配比。还可以利用税务发票的有关信息,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存在业务上的往来的相关人群和关联企业等。而这些资源加以合理运用,可以帮助银行挖掘税务数据背后的优质客户,增加贷款业务。

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便捷性和多样性不断抢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银行利用税务类数据,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营销宣传,发展客户群。另一方面,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普惠金融战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益实践。宏观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并不能直接有效地对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即与日俱增的贷款逾期率,增大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因此往往会将资金优先借贷于大型企业,导致中小企业从源头上就断绝了借贷渠道,无法满足因业务周转或企业扩大发展的资金支持,进而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是税务类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银行多一项考核渠道,将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通过税务数据进行业务交易场景模拟出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对这些税务数据作分析演算,将企业的未来经营情况锁定在某一区间值,为银行提供参考数据,可以判定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将普惠金融政策真正发挥到实处,放低中小企业借贷的准入门槛,使其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有效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使其有健康的资金回流。

二、加强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中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但是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应用得不够深入,为更大程度发掘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价值,分别从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一是税务发票信息的多维价值探讨;二是“银税互动”的进一步深入。

1.深度挖掘税务发票信息,提高数据价值

企业的税务类数据在税务发票上有直接的体现。企业通过纳税凭证转换成信用依据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采集加工企业所有的发票信息,形成信用报告,并提供给商业银行进行查证,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据,开展客户准入、授信、风控等工作。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纸化政策的号召,电子发票成为流行趋势和必然结果,因此,一些涉税软件可以通过对发票的信息读取,模拟企业业务交易场景,发挥发票编码唯一性的特征优点,降低数据造假性可能,降低银行方信贷审核压力,降低信贷放款风险。

具体应用以税务发票为例,本文通过对税务发票信息的全面分析,论述此类数据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企业为获得财务相关数据,离不开发票信息管理。企业进行的每一笔生产经营业务,都会产生相应的税务发票。发票界面上有与之对应的款项、关联厂商或客户、时间等票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推导,可以反映出企业所处行业、市场份额占比、现金流量等隐藏信息。此类信息越全面,越能构建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模拟场景,同时增加数据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如一张普通的增值税发票,票面上由三部分信息构成,一是买方信息,可以以此关联客户,了解买方的姓名全称、信用代码、电话、银行账号等,必要时可以通过关联客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侧面佐证。二是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划分企业的所属行业,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周转情况等,不仅是企业纳税的基础,同时也是银行判定该企业是否有稳定还款的能力的基础。三是卖方信息,了解卖方的姓名全称、信用代码、电话、银行账号等,并利用全国联网的工商信用平台,进一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经济纠纷,以及企业的经营范围等。此外,发票上还有备注板块,包括交通费用等附加费用和交易说明等情况说明,对银行的研判起到辅助效果。在相关交易模拟场景中,若企业A将其产品销售给企业B,会产生发票,企业B生产加工原材料后将产品销售给企业C ,会产生发票。若企业发展稳定,这条供应链是一个单向且反复的行为,通过时间排序,对企业的成本、利润、现金流、资金周转率等多个经济指标都能有较为科学的认知。而发票信息的真实性高,可以分析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具体销售产品的市场分布、受众人群、资源消耗等深层次的数据。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信用报告进行深度信息挖掘,将以上推导出的关键点作为银行放贷的考核依据,将税务类数据的隐藏价值真正用活,不再浅尝辄止。

2.推进“银税互动”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银税互动”工作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是税务机构和银保监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制定的专项扶持政策。税务机构作为服务中介,将企业上报的发票数据汇总整理,并按标准为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维护企业的安全隐私,税务机构在企业允许的条件下,合法合规的运行程序中,可将企业的相关税务数据提供给银行,而银行根据税务机构提供的信息,分析研判以后,为具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在2019年国家又再一次对“银税互动”工作的积极开展作了相关指示。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扩大普惠的效果。受惠企业范围增大,在原来的纳税信用等级标准基础上扩大到M等级,而不是再局限于A、B两个等级。推进银税数据直连,减轻税务部门的中间过渡作用,简化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加强企业和银行的直接联系,提高业务办理的连贯性。推出各式信贷产品,利用网银等多种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二是禁止乱收费。对企业的税务数据进行保护,不能倒买倒卖,不能有涉及钱财交易的增信承诺和服务,不能转嫁费用。三是明确责任和税务信息使用单范围,签订保密协议,规范信息安全使用。防止泄露和盗用,对数据进行加密,不乱传乱用。保护企业基本权益,针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和疑问要及时解答,不将工作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具体实践中。

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是具体行动的方向指南。但是在实践中,要直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实性问题,比如人为因素和外部环境干扰等。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在2021年的当下,涌现出的一些优秀工作经验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发展,进一步深化“银税互动”改革,与时俱进,献言献策。因此,为加强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是纳税信用评价系统。虽然已经扩大了纳税信用等级,但是政策过于宏观,无法结合各地实情因地制宜。如沿海地区的经济更加发达,经济体量更加庞大,若和内陆地区施以同样的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依照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行业布局,细化评价等级,增设地区特色功能,使银行更好的服务企业信贷业务。同时建立一个标准的纳税信息采集制度,让纳税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纳税信用推行动态管理,根据当年或一个时间区间的纳税行为进行滚动评分,并赋予不同的权益,有利于避免企业形成消极懈怠的不良风气,在恒定的等级中投机取巧,骗贷或造成贷款逾期。有利于企业信用状态与经营状况相互关联,银行可查证数据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扩大税务数据共享程度。不仅是企业和银行的直连,还要借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企业的纳税信用进行数据共享。不仅能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层面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还能从社会层面对企业进行约束,让企业具有忧患意识。同时要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推进,税务类数据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勿因数据泄露造成对企业的权益损失。三是制定差异化的奖惩标准。利用外在因素刺激企业诚信纳税,如果是优质的纳税企业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可以增加信贷额度等鼓励政策。如果是违法违规纳税企业,从严管治,责任到人,形成双向惩罚机制。

三、加强对税务类数据的安全保护和监管措施

税务类数据,有多种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其数据信息的价值性之高,应用前景之广。因此,在不断优化应用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对税务类数据的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

1.加强对税务类数据的安全保护

税务类数据,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直接体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最客观、真实的汇总。税务类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践运用中,更是企业与银行直接对接的数据基础和信用保障。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明确表示,税务类数据的应用要具有与之匹配的安全保障措施。具体表现包括:首先在数据使用方面,使用的各个部门要签订保密协议,针对数据泄露或被非法贩卖等情况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惩罚制度。其次在数据流通方面,要将税务类数据规划进银行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中,加强数据的密钥保护措施,存储保护措施,避免数据因互联网传输而遭受盗取、泄露等风险。最后是在数据共享方面,银行虽与企业建立直连渠道,但是银行借由第三方处理企业数据信息的行为也非常普遍,因此在数据共享时,要注意对数据进行保护,如脱敏处理。以上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加强对税务类数据的安全保护,规避企业税务类数据泄露损失,保护企业权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提高银行的责任感,促进银行管理升级,在全社会形成健康良好的秩序。

2.制定合规合法的制度标准,加强数据监管

税务类数据的监管,不仅要从银行层面进行自我约束,还要从银保监等外部监管层面进行制约。银行层面,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基础,并结合银行的业务模式、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制定合理合规的制度标准和相应惩罚措施。加强对银行职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不仅要了解税务类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其价值;还要有职业操守和合规意识,帮助员工树立正确从业观,坚持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保护企业数据安全不受损失。提高银行安全保密措施,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而不是随意的存储和使用。银保监层面,要定期对银行进行考核和检查,如若出现数据的安全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在事后进行验证审查,确保银行及时进行修改和重视程度。如若出现泄漏事件,要依法处置。

税务类数据绝不只是一串数字、一张纸、一个符号而已,其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真实凭证,是企业获得信贷资源的强大底气,也是银行降低放贷风险的有益途径。通过采集发票信息,构建企业交易模型,将信息的作用进行多维展示。进一步深化“银税互动”改革,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标准,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奖惩分明。同时为实现各项措施能精准贯彻,监督管理必不可少。银行从业人员作为企业税务类数据的接触者之一,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能力,不仅能看懂税务数据还能在工作中合理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银行内部监管在全行上下形成统一的制度约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银保监等外部监管机构要针对商业银行中税务类数据的应用开辟专门监管板块,既要有全面布局,又要有专项整治。做好税务类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各类工作,挖掘其信息价值,促进企业和银行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发票纳税税务
辽宁省2020 年度纳税信用A 级纳税人名单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采购发票系统:全流程电子化实现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