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泽 韩文彬
(1.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13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力量,教师始终处于这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思政课教师作为广大教师队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起着思想聚焦、认识提高、行动引导的重要使命,发挥着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主导优势的发挥建立在教师素质胜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新时代要实现思政课教师职能的充分发挥,首要解决的是其素质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素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素质结构,以实现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系统提升。
思政课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其素质状况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乎新时代具有高素质水平的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习近平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4这既是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形势和使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和高质量的思政金课,这就需要对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做出科学回答,以使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素质越来越高,使新时代的思政课越办越好。
一是从教学环境复杂性来看,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大势与时代际遇。思政课教师担当着主流意识形态支持者和传播者的角色。针对国内外复杂形势,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实现“两个巩固”,需要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守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以深邃的学养与厚重的学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还要主动出击,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充分利用好讲台讲坛、校园阵地和网络平台,发挥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育人优势,在批判错误思潮的同时积极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主张和价值理念,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分析把握时代大势与基本国情,辨别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然而,在这场大变局中,一些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还不能很好地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领域局面复杂化和新风险新挑战层出不穷的新形势,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考验,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和针对性提升。例如,如何回答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如何纠正和澄清社会上一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3]329的现象,等等。将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置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并以宽广的视角审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应对世界复杂形势的变化还是维护中国稳定发展大局,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积极参与和责任担当。
二是从教师队伍定位来看,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8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习近平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4]14思政课的关键地位决定了承担教学主任务的思政课教师的至关重要性,而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升。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增强,思政课教师面貌焕然一新,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但是,这只队伍中也部分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仰不坚定、职业不自信、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学习交流和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的主动关注、关心不够等。究其根源,问题的产生与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有关,因此,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三是从培养使命来看,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377“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5]7这些论断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价值所在。坚持以立德为根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新使命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价值理念”[6]7、高超的铸魂育人水平、良好的德行修养、深厚的仁爱之情和人格魅力,不忘教师初心,牢记教育使命,高度重视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思想品行的教育引导,以高尚的德行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带动学生、赢得学生,以积极的榜样示范和有效的实践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承继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先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入手,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更加关键,加强素质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
四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7]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丰富,涉及学科众多,并且各学科之间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精通自己讲授的课程,而且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学科,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深刻的理论思维和宽广的理论视野。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跟进解读最新时政动态、热点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的授课对象是全校各专业的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熟悉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情况,以应对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疑难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思政课教师还要处理好课堂教育与信息化教学的关系,面对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革命性变化[5]8的新形势,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从认识上和能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见,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只有努力掌握广博的知识和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系教师主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素质既包含教师共有的一般性要求,又包含符合其职业特性的特殊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思政课教师所承载的时代责任、根本任务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进行了三次集中性系统阐述。
第一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9月,其中,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是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第一次集中性表达,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素质的一般性要求。在此次座谈会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充分认识到抓好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主体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例如,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人格修为与学术水平,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8]175;强调教师的政治信仰与思维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2]。思政课教师只有将信仰与事业相贯通,将学问与人格相连结,以坚定的信仰塑造学生,以丰厚的学识哺育学生,以优良的品行感染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大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北师大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建设标准,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4-9,简洁深刻地诠释了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四有”好老师标准的提出从政治上明确了教师要自觉在思想上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行动上维护党的事业,实现人民的期待;从德行上明确了教师需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品质、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培养学生为己任,致力于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从业务上指明了教师在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质,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并且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真心,以爱的温情温暖学生,以暖的行动关爱学生,以善的举动对待一切美好事物,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人对事对物的热爱。这一标准从思想品行、业务能力等方面明确了教师的素质构成,形成了关于新时代教师必备素质的科学认识,作为对教师素质的类本质要求,好老师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素质同样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二阶段是从2014年9月到2016年12月,其中,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第二次集中性表达,进一步深化并发展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自“四有”好老师素质标准提出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对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在2015年9月10日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不仅强调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更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入职的政治身份即中共党员的原则性要求。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进一步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指出“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4。2016年9月9日,在“四有”好老师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引路人”的职业定位,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0]57。这一目标内在要求教师要在人格、学识、思维、情怀等方面提高自己,树立表率,以良好的素质风貌完成引路人的角色担当。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四个相统一”的建设目标,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3]379,这些新要求理应视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需要着力的新方向。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问的“经师”,还是学生的“人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还要努力服务社会。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四个相统一”,才能承担起思想文化传播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学生成长指导者的重任,完成好以德立身、立学施教的使命,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四个相统一”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从情怀、人格、自律等方面丰富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三阶段从2016年12月至今,其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第三次集中性表达,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明确了素质建设的着力点。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教师素质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随着思政课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需求更加强烈,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强调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1]36。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9,进一步明确了师德师风在教师素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教师只有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合格教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从人格、情怀等方面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品行修养,强调“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7]。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以思政课建设为主题的教师座谈会,并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六要”新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10-12,系统阐释了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六要”新标准既是对之前提出的教师一般素质的总结升华,更是结合思政课教师特殊性、关键性作出的整体性要求,完善了其素质的系统结构。“六要”的内容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内部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结构,其中,政治与情怀处在素质结构的顶端,起着凝魂聚气的作用;思维与视野在素质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律与人格处在素质结构的基底,起着强基固本的作用。这些关系内在要求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必须坚持整体着力,只有全面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才能推动实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使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觉守好“责任田”“一段渠”,并一以贯之,使“田田相联”“渠渠相通”,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共同上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凝聚思想共识,汇聚青年力量。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论述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渐走向体系化。整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要求的提出过程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实现了从一般性要求向特殊性要求的渐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由最初强调一般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创新意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社会责任逐渐过渡到强调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人格,进一步结合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性,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特定职业要求。二是实现了从部分性要求向整体性要求的系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由最初的人格、学术要求过渡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继而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六要”新标准,深刻把握了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丰富并完善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体系,表明了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三是实现了从泛在性要求向针对性要求的精准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在目标上进一步明确,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例如,从“四有”好老师的素质标准到“六要”新标准直接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建设目标,是一种精准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了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目标在“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聚焦与深化,既彰显了思政课教师在培养时代新人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凸显了思政课教师素质要求的严格性。四是实现了从抽象性要求向具象性要求的细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在内容上不断细化和深化。例如,之前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但并未明确说明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具体思维内容,而“六要”新标准不仅强调了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还具体明确了思政课教师要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要推进课堂创新,在内容要求上逐渐具体,为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总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要求重要论述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师素质体系的内涵与实质,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新要求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这些重要论述,始终昭示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视与努力。“教师是讲台上的主角。教师的素质,是教师演绎教育精彩的主体性依据。”[12]6在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实现思政课教师由讲政治向政治强的转变,由有情怀向情怀深的转变,由有思维向思维新的转变,由有视野向视野广的转变,由讲自律向自律严的转变,由有人格向人格正的转变,只有实现每种基本素质的有效提升,妥善处理好素质间的结构关系,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整体性跃升。只有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了,才能最终建成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堪称育人灵魂的工程师,是学校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的首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为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指明了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一,有助于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7]围绕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7-8。为实现这一目的,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7]。这六个方面的培育目标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政治素质为例,政治素质是学生素质体系的核心,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生的政治素质培育,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要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优势,引导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因此,学生六个方面的素质培养目标内在地要求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根本要求是思政课教师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为学生成才站好一班岗、守好一段渠,完成好树人育人的重大使命,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其二,有助于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作为育人灵魂的关键课程、不可替代课程,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最鲜明特征。思政课教师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9-10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够科学认识和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铸魂育人。在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各级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大批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他们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资源,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不断推进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模式的改革创新,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有理有情,入脑入心,有效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他们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与价值判断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建立师生间常态化的互动机制,增强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协同中使思政课成为引导学生思想走向成熟的第一课程,切实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其三,有助于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8这一论述深刻回答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要实现教育“四个服务”的初衷,归根结底要做好新时代服务主体的教育问题,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3]9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人民立场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关键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14]2。扎实推进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论述落地落实,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使思政课老师履行好“筑梦人”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领航思想、把控方向的职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四个服务”的人生价值坐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充沛的优秀人才供给,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尤其是素质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15]9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以高标准的建设投入和高水平的建设质量赢得高质量的思政课建设效果,使新时代的思政课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