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鹏程
新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钢铁行业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由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因此,在国内钢铁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过程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成为了打破发展瓶颈的出路。当前,钢铁企业经营管理在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企业不论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还是在国外市场的竞争,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潜力,关键在于政治工作的开展。政工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代表之一,不仅能够武装钢铁企业的思想,同时还能够增强凝聚力、消除内部矛盾、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钢铁企业政治工作形式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大部分钢铁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会敷衍了事,或者只是形式化的通过会议来进行党建工作,导致政治工作能够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能传达先进的知识理论,也无法帮助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的思想、文化得不到普遍宣传。造成了钢铁企业大部分员工,在思想上存在漏洞,一旦受到外部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就会做出危害企业发展的行为。
例如,在国际化竞争发展过程中,钢铁企业员工接触到外来拜金奢靡的价值观念,在工作过程中安于享受,通过损害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获得不当收益,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政治工作不能形式化,需要落实到钢铁企业的每个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做好先进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
政治工作开展断层化也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部分钢铁企业中,存在着政工断层化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钢铁集团中。企业的管理层政治工作开展非常有效,不仅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能够做到学有所得。但是在基层政治工作开展时,由于组织层级过多,在传达的教育过程中出现遗漏,导致基层政治工作开展内容贫瘠,甚至出现基层政治工作未落实的情况。
造成政治工作断层化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内部政工部门缺乏沟通。由于沟通不畅,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效果不佳,基层员工受到的教育不足。而且钢铁企业基层员工数量庞大,也给政治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基层政工人员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也是影响政治工作有效开展原因。
政工模式陈旧对于钢铁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影响非常巨大。从钢铁企业政治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具备完善的政工体系,能够组织开展党建政工活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开展教育的形式过于老旧,无法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成果,也起不到思想文化宣传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就会导致党建工作开展资源投入大,收效甚微的结果。
钢铁企业中,人才匮乏是影响企业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钢铁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材料。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储备与人才任用主要以生产管理型人才为主,政工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这种情况造成了钢铁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政治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是由于基层员工过多,企业政工人员难以实现有效的党建政工教育宣传。
企业政工人才匮乏,造成了政工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多,一部分政工人员在工作压力下,容易出现消极的工作心态,甚至导致政工人才的流失,从而形成了政工体系发展的恶性循环。面对这一问题,钢铁企业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政治工作开展输入新鲜血液。
钢铁企业开展政治工作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由于大部分钢铁企业对于政治工作并不重视,影响了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铁企业过于重视生产和经营管理,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效益才是第一位的,只要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有可无。其次,政治工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企业员工参与相应培训教育。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消耗了企业大量的资源,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利。
为了解决钢铁企业政治工作形式化问题,需要企业政工人员通过明确分工和责任落实,实现企业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出现政治工作形式化的原因主要为两点。其一,政治工作占用企业生产时间。其二,政治工作者对于政工活动不够重视。开展政工教育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对于政治工作发挥的效果不关心。所以,在落实钢铁企业政治工作中,需要纠正企业管理者的片面认知,使其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思想与生产两者需要均衡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好的抵御风险。
在企业政治工作开展中,政工体系联系不紧密往往会导致政治工作脱节,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政工体系之间的联系,上层政工思想能够有效的传达,促进基层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此,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非常必要。通过信息技术建立政治工作平台,能够使企业政治工作实现即时交流和沟通,这种高效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方式,有利于高层政工部门指导基层政治工作,促进基层政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不仅如此,通过信息化政工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强上级对于基层政工人员的监督,确保其履行自身岗位职责,落实政工教育要求,确保钢铁企业政治工作能够高效开展。
传统的政治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钢铁企业政工要求,如果继续沿用早期的政治工作模式,不仅无法助力钢铁企业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枷锁。因此,钢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政工教育活动,利用微信群、学习APP等平台开展政工教育,员工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还能够与工作时间互补,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合理安排。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钢铁企业早期的人才战略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造成了政工人才的匮乏。随着钢铁企业管理人员对这一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企业政工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视力度,是改变人才匮乏的重要策略。从效果上看,人才引进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人才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依赖度不高。人才培养过程漫长,但是长期效果好,人才对于企业认同度高,有利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稳定。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政治工作水平,企业需要同时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二者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长期与短期人才战略。
提高企业政治工作质量与水准,关键还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于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新形势下,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在市场经营发展中,认识到了政治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认识偏差的企业管理者。所以,做好企业管理层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样重要。通过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学习,能够转变企业管理层对于党建政治工作认识,从而提高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资源倾斜,为党建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